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

2015-09-10刘荣福

考试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刘荣福

摘 要: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九个方面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采用“激趣式”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从而达到教与学双边配合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激趣艺术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对思想品德概念、观点的论述如果采用枯燥的讲解,教条主义的说教,则只会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到厌烦,课堂教学显得空洞、苍白无力,很难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教师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有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因此,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激趣方法。

一、以需激趣。兴趣来源于认知和需要,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称为求知欲。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产生浓厚兴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思想品德对他们有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建立在正确求知欲基础上的兴趣,才能为激发浓厚兴趣奠定基础。

二、以疑激趣。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考问题、探究真理是学生求知过程中最大的乐趣。老师要善于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状态,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难激趣。“乐趣寓于疑难之中”。学习思想品德要有一定难度,因为有一定难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学生对自己完全熟悉的东西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他们暂时不懂但经过努力可以弄懂的东西,即新颖而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再者,一定的难度可以刺激学生智力的发展。刺激是大脑发展的营养,难度可以增加学生的智力负荷,磨砺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如果把思想品德知识比作果子,把思想品德学习喻为摘果子,则应该是“跳一跳,摘得到”。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思想品德过程中克服困难的乐趣,在克服困难中磨砺思维锋芒,提升智力水平。

四、以境激趣。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之中,即通过熟悉的社会生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情境教学注意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独角戏、注入式的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情景模拟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导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五、以创激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有所发现和创造,就会产生浓厚兴趣,产生自觉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都应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解决,切忌越祖代庖。

六、以乐激趣。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教师要适当选用一些精彩动人的实事资料、趣闻轶事进行教学,这样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七、以言激趣。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连接学生心灵的桥梁。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就好比是点燃兴趣的火柴,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只能浇灭兴趣。所以,师欲善其教,必先美其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思想品德课的感召力、说服力、战斗力也来自一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能拨动学生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八、以情激趣。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呢?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的情绪可以互相感染,心理学上称为情感效应。要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精神饱满,情绪高昂,以自己的状态,带动学生的状态,使二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九、以具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效率比听觉效率高30%左右。直观教具是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器官、特别是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从而有助于学习。古代教育家荀子曾经指出,教学应以“闻见”为基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也说明了加强教学直观性的重要性。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可见,教师若能以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以眼睛和耳朵为主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感受逼真、理解容易、印象深刻,从而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主动地获取更多知识,不断地发展自己。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采用“激趣式”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从而达到教与学双边配合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查有梁,著.新教学模式之建构.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第1版.

[2]周军,著.教学策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第1版.

[3]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4][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符合课程特点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