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调整视阈下商务英语专业调整与优化的路径选择

2015-09-10徐勇飞

考试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

摘 要: 随着全社会对英语教学的愈加重视,全民英语水平的快速提高,英语专业,尤其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相对优势受到了持续的影响和削弱。本文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调整背景,探讨了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优化、提升的路径选择,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优势和实践技能,成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国际商务人才。

关键词: 产业调整 商务英语 调整与优化

1.引言

随着全社会对英语教学的高度重视,全民英语水平的快速提高,英语专业,尤其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相对优势受到了持续的影响和削弱。如何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优化、提升,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优势和实践技能,成为高职全体英语教师的一大课题。

2.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调整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中国将来加入了WTO以后,涉外型企业愈来愈多,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涉外商务活动日益增多。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该规划将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由此可见,十二五期间长三角的服务业,尤其是涉外服务业将获得长足发展。常州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将在世界大都市上海的引领之下,加速发展涉外服务业,因此对涉外商务管理类的人才需求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未来的涉外商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等[1] 。据智联招聘网调查统计,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将需要增加十万名服务业人才,其中涉外服务业人才占20%,目前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主要面向传统制造业,跟不上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涉外商务管理人才迫在眉睫,长三角地区开设涉外商务管理专业,培养涉外服务业人才的院校寥寥无几,在部分领域和产业,人力资源的英语水平已经成为制约生产力提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英语的地位与功能并未变化,反而显得更重要,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经过大量社会调研和论证认为:设置商务英语等涉外商务管理专业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能为长三角地区涉外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作为英语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商务英语的出现和发展首先有其社会历史渊源。20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这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自然而然地需要一种国际通用语言沟通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思想和活动,进行学术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商务英语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20世纪90年代,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在中国兴起热潮。迄今为止,我国已有300余所大专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或设立了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全国主要经贸类院校和外语院校不但招收商务英语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还招收以商务英语为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然而,大规模、快节奏的发展背后蕴含很多问题:如数量布局和规模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培养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行业背景不清晰,就业问题突出;大多师资是从经济、管理、外语等专业转行而来的,缺乏行业经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尤其最近几年,随着全国性生源的逐年减少,商务英语专业招生数量和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专业同质化导致数量危机,院校间质量与特色竞争加剧,在工科评价坐标中被矮化、边缘化,专业建设在竞争性资源配置体制中常处劣势,校企合作难度大,地位提升难,专业衍生性弱,拓展难度大。专业教育目标背离人才市场需要,社会对专业信任度下降,在英语教育成为大众教育的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难以凸显,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常常被评为黄牌专业、红牌专业。院校高层对困境中的商务英语专业无战略规划,在师资培养及专业改造方面投入不足。

4.商务英语专业调整优化的路径选择

4.1融入信息化元素,实施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双轮驱动战略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国际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众多商务企业增加商机、控制商务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国际互联网及其相关的服务已经为商务企业提供了另外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一虚拟市场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具备了传统货物市场企业经营的基本环境和条件,无论是个人还是商务企业都可以运用网络手段进行信息交流、通信,从事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分销,完成正式交易,国际互联网实际上是将传统市场向虚拟市场广度上作了进一步延伸[2]。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充分说明了电子商务能力对于国际商务人员的极端重要性,传统的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英语为核心,略加一点商务知识,这在以前的技术环境下是可行的。但在新形势下,仅仅掌握语言技能则显得远远不够,语言技能仅仅是走向世界的一个翅膀,一定要加上电子商务技能这个翅膀,这样才能“飞”得又高又远。这迫切需要从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在学好语言技能的同时,大力提高电子商务技能,培养出苏南众多中小民营企业迫切需要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盯岗、轮动、复合、融通”,“轮动”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每年动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改革。在国际商务电子化的大背景下,必须合理调整课程结构,融入电子商务素养和技能。

4.2实施岗位导向课程模块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现实,突破传统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学制、教学考核模式等,实施“外语+商务+岗位”模块化组合培养国际商务人才是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最佳策略。

岗位导向课程模块能使商务英语专业在“跨文化商务沟通”这一核心技能的基础上,衍生拓展出更多国际商务沟通领域所需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方向。岗位导向课程模块以学生自愿选修方式实施,可以充分照顾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岗位选择意愿,确保专业改革与调整的灵活性。岗位导向课程模块是打造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特色优势的重要领域,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证书要求设计课程模块易于实现“双证融通”。岗位导向课程模块能较好地解决商务英语专业被诟病为“万金油”专业的问题。

4.3强化实训建设,提高实践技能

商务英语教学中实践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已为高职教育界认同,开始积极探索构建一个与理论教学平行又相对独立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3]。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合理安排,采用三种方式:交融式、交替式和阶段式。交融式教学模式即将商务英语知识的学习掌握同商务实践相结合,采用情境化模拟教学或商务企业实地教学,在真实的商务情境中学习、运用知识,这需要商务企业的实地配合,是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理想选择方式;交替式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同实践训练分学期进行,或将一学期分为两个半学期交替进行,相互配合。相对于前者,这种模式是一种折中、妥协,更容易安排教学;阶段式教学模式即将所学内容模块化:商务英语的课程内容、应用训练、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等四部分有机结合,分模块进行。以上三种教学方式不同,但出发点一致,目的就在于切实解决商务英语教学以往的理论同实践脱节严重的问题。商务英语作为传统专业,其发展如何主要在于是否同世界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步,是否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面向商务企业需要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商务英语人才是商务英语专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5.结语

外部环境在快速变化,企业的需求也在快速变化,作为传统专业的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出适应信息化时代特征的高技能国际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夏东民,谭明,臧志军.我国区域性高校战略联盟:价值、范例与路径——以常州科教城(常州高职园区)为判析范本[J].职教论坛,2009,(9):34.

[2]张欣瑞.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88.

[3]杨兴华.共享机制:高职教育“常州模式”的核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12):56.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竞争战略视野下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机制研究”(编号2013SJB880003),主持人:徐勇飞;第三批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资助项目(文号:苏教师〔2013〕8号)。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论翻译伦理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民办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情景模拟的应用
商务英语文体论略
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改革探索
商务英语专业专本衔接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