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的冲动

2015-09-10刘稚亚

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云层黄山

刘稚亚

冲动

闹钟毫无征兆地响了起来。我揉揉眼睛:昨晚看了一半的电视正播放着不知名的歌舞比赛,一名浓妆艳抹的大姐扯着嗓子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暖气片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前一天刚洗的袜子,袜子两端微微翘起,看起来已经干透了;斑驳的天花板上垂下一块石灰皮,摇摇欲坠。我捡起散落在床下的靠枕,喝了一口放在床头柜上的凉开水,刺骨的冰水使我一下清醒过来,我这才想起自己正睡在黄山顶上的小客栈里。

10小时前,我还在合肥市区的一家酒店里紧张地敲字赶稿。而此刻,我已经身处黄山山顶了。酒店换成了客栈,铺满霓虹的街道被山顶稀薄而又清新的空气取代。我不知怎么突然萌发了奔赴黄山的念头,突兀而又不合时宜,但它使我异常兴奋,也顾不得稿件了,匆匆收拾了行李,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终于赶在落日的余晖消失前赶到了它的脚下。

天气渐渐变凉,凛冽的寒风麻药般侵袭着我的大脑。不容多想,我便换了运动鞋,寄存了行李箱,买门票,坐上索道赶往北海入口,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完全不假思索,好像已经在脑海里进行了数遍。石头台阶浸泡在雾气里,愈加湿滑,使本就陡峭的山路更难以行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味道,闻起来与其说是气味,倒不如说是一种压力。浓雾淹没整座山,似乎想掩盖什么。头顶上有两只苍鹭正在绕圈盘旋,缓缓拍动翅膀。也许是受到雾气的影响,它们飞得不高,我甚至可以看到它们耳后蓬松的墨黑色羽毛,把头部与灰白色的羽翼分隔开来。它们没有觅食,也没有飞向远方的打算,仅是沿着逆时针的方向绕着圈,悠然自得。这种悠闲有种至高无上的自信和归属感,它们缓缓地盘旋,俯瞰着属于自己的领地。

旅行的冲动总是源于某种邂逅。或许是某本书里的插画,或许是仰望天空时的两只苍鹭,或许是无意中听到的老唱片,“咿咿呀呀”地讲述着远方的故事。它们就在脑海中扎了根,发了芽,萌发出冲动,然后把你带到你想去的地方。

此刻,我正站在黄山群峰之中,我并不知道脚下山峰的名字,也不清楚它的过去,然而当我亲眼见到它的景色时,还是被打动了。整座山涧由远及近、高低整齐地分列成三层。最远的那层如同一场凌晨4点的梦:明明是刚发生的,却怎么也看不清它的模样,只能任由它模糊着滑向天际。好像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的画作——它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存在,并且成了不可或缺的背景色。

雾气渐渐散去,夕阳散发出新的活力,这预示着第二天将会更美好。云层将经过的阳光过滤,遮住了中间那层大半的山石树木。整座山体散发出忧郁的淡蓝,透过这层淡蓝,你可以看到松柏的影子,却看不清它们经年的枝繁叶茂;可以看到山涧瀑布,却不知它何去何从;群鸟惊舞,却不知缘由何故……所有东西都看见了,却又感觉什么都没看到。

近处的山峦则完全褪去了含蓄的文艺气息,它直截了当、风情万种、毫不顾忌。凸起的山包连接起两翼平整的石峰,似一只中箭身亡的雄鹰:敞露的肚皮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松树,霜露凝结在枝干上,远远看去如一朵朵将随风而去的蒲公英。那杆插在雄鹰翅膀的羽箭,正是著名的“梦笔生花”,石峰顶端枯枝伸展的古松,在风里微微摇晃恰似箭翎。

11月的黄山,游人无几,静怡的群山之中只有苍松耸立,恍若永恒不动,人间的岁月在它们眼中不过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冽风吹过,从天际喷薄而出的云雾拉着散曲的幕布结束了散花坞的这场表演秀,留下几片半黄的落叶,在空中打着转,拂过眼前,附着在大衣上,弹指之间,便又回归了土壤之中。

随着太阳彻底消失在山后,我短暂的冲动也渐渐消逝,从群山的宁静回归到了人群的喧闹之中。继续往前走,摆脱了喋喋不休的“带路导游”,路过几个表情漠然、蹲着抽烟的挑夫,穿过一支兴奋的日本旅游团(“一二三,加油!”),我意识到当务之急应该是先解决今晚的过夜问题。至于第二天有什么安排,那是睡醒之后的事了。

日出

山顶一直被誉为看日出的“圣地”:开阔的视野,稀薄的云层,潮湿的空气,掠过的飞鸟——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张完美的幕布,就等着太阳这一永恒主角登场开幕,拉开新的一天的序曲:从日出到日落,不知疲倦地担负着推动生命进程的重任。

日出确实是当之无愧最为人期许的自然景色之一。某些语言,比如在德语中,日出是个阴性的单词,这得以解释人们对它的期许与柔情。这种执念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将人们悄悄地聚集在最高处,在寒风中想象着它就藏匿在某座山的身后,瑟瑟发抖中翘首以盼,只为见一眼它喷薄而出的样子。土壤也对它有着期许,散发出阵阵泥土的清香;老树的期许体现在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上;飞鸟则用它们的低鸣在空荡的山谷中回应着——这里是清晨的世界。

喝了凉水的我终于从纠缠不休的梦中彻底清醒过来,看了眼时间:凌晨5点。赶紧裹上厚棉衣,趁着暮色出门。寒冷的拂晓拖着脚步在晨雾与石阶中行进。山谷中弥漫着深不可测的黑,远处忽明忽暗的路灯起到了“欲抑先扬”的作用,在它们的衬托下,四周竟黑得更浓烈。这种黑暗还伴随着湿冷,先将整个人包裹起来,再慢慢渗入到骨子里去,等你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无法摆脱。凌晨的黑暗与夜晚的不同,后者总是伴随着对未知的绝望,而前者,却被冠以“黎明”的美好头衔,诱惑着人们想要去跨越它,透过它去寻找希望。

我的目的地是距离住宿点最近的“狮子峰”。在寂静中独自走了10分钟,从身后阵阵的喘息声中我能判断出有人在跟随我的脚步。声音在寂静的时候更容易被捕捉。平日里可以忽略不计的一声叹息,一次吐气,不经意间地咂嘴,甚至是抿嘴时上下唇碰撞的声音都被山谷放大数倍,肆无忌惮地钻进我的耳朵里。

P是丹麦人,说话的时候带有典型的北支日耳曼口音,嘴里像是含着一颗糖,语气单调。长相完全符合一名高纬度居民的身份——淡金色的头发从帽檐中钻出,眉毛和唇边的胡渣也都金到发白。鼻子却像极了希腊人,占据了脸庞的大半江山。面颊和鼻尖被冻得通红,嘴唇也打着颤,使得他说话的时候更加含糊不清。“要知道,我把带着的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了。三件短袖,一件长袖,一件衬衫和夹克外套。”对他来说,此次黄山之行实属“意料之外”。“前一天还呆在上海,今天就来到这里了。”他笑道,“计划是从上海转机到泰国,所以压根没带几件衣服。看着地图,突然很想看日出,就过来了。”

也是一个冲动的人。

我们一起来到狮子峰的一块岩石上。最有利的位置已经被摄影爱好者们占据,他们随身携带着长枪短炮般的镜头、三脚架、滤镜等大大小小说不出名字的器械。

我和P只好寻了块稍高的石头坐下。看着远处高低起伏的山峰,盯着漂浮变幻的云层,寻找着蛛丝马迹,判断太阳是否已然动身。前后左右的岩石上慢慢挤满了人群,他们低声交谈着,不时按下快门,记录着破晓前的黑暗时刻。

东方渐渐泛白。预示着主角即将登场的光线首先散落下来,像是一名熟练的画家,通过深紫、浅蓝、暗红和橘黄四种颜色将天空分层。而天空下的山峰以及其中包含的一切,都被厚重的影子所覆盖,仍然沉睡在看似无穷无尽的黑暗中。这让我联想到保罗·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光是一件不能被重现的东西,它只能通过其他东西而得到体现——色彩。”这是塞尚对于光的理解,在他看来,影子和光线一样,都是一道色彩,它只是相对不明亮。光和影,是两种色调间的关系。用相机去捕捉光线是一件极难做到的事(也许专业人士可以通过滤镜呈现),更难表现的,是它挥洒下来的一瞬间带给我们的惊诧和愉悦之情。

措不及防间,太阳便含羞般地从云层中探出了半张脸。这和我想象中的日出不一样,它毫无巴洛克风格,没有炫丽的色彩,也没有令人昏眩的夺目效果。若是可能,我很想在这里拍一部电影,这应该是部无声电影:先将人们目不转睛的期待之情和冻得通红的双手捕捉下来,接着镜头转向远方,凸显出山峰的形状和被染红的云朵。接着镜头上移,我们的主角终于出现,但它仅是缓缓地移动,有条不紊,摄像机跟随着它,记录着渐渐变幻的光景。光线先是照出了山顶上松柏突兀的影子,接着是太阳最外层金色的曙光,然后是整张太阳的脸——不是规整的圆形,而是扁平的椭圆,像一只做工粗糙的荷包蛋,在大屏幕上投出了它的身影。正当大家为眼前的景色叹为观止时,摄像机猛地将镜头一转,我们这才意识到我们的眼睛从未注意到的东西:一片树叶从枝干上落了下来;一只飞鸟从山涧瀑布穿过,扑腾着翅膀;鸭子排着队从河水中游过。现在,影片才刚刚开始。

其实这完全无关乎日出,而是一种渴望。期待一个新的开始,问题不在于一日之初,而在于再次拥有选择的机会。当太阳终于开始染红云层时,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内心中在为日出,也为自己又获得了一天的新生而欢呼。

归程

从刚穿过云雾,到整个一轮红日,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计算这个过程的时间。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带给我们四季与昼夜,尽管人的生命并不漫长,但那些发生在四季与昼夜的故事,却被我们不停地传唱、铭刻、回忆。

像电影散场了一样,游客们陆续撤离了狮子峰。摄影师们收起三脚架,三个小姑娘凑在一起自拍,剩下的人大多拿出地图筛选下一个值得去的景点,也有人选择像P那样静静地坐下,用视线,或者用想象,来欣赏更远的风景。

走了一段距离,回头再看,山顶已经看不到了。沿着石阶徐徐而前,在石阶的尽头看到一颗苍劲的古松,虽已老态尽显,但仍不甘示弱,张牙舞爪,威风凛凛。走近一看标牌,才知道这就是有名的“黑虎松”。老松前面的路分为两条,一条通往白鹅岭索道,也就是下山的路;还有一条则通向更远处的始信峰。而我却发现两条路的中间有一条小径,通往一座散发着清晨特有的泥土气息的不知名小亭子。亭子稍显破败,题匾剥落,已看不清它叫什么名字。位处“交通要塞”,因此匆匆过往的游人也很少在此驻足。走进去,石凳上附着清晨的霜露,像是铺上了一层未经沾染的座垫,宛如主人扫榻以待,静候着客人的光临。亭子侧面有一个梯子,可以通往二层。我试着爬了上去,轻轻推了下铁栅栏——门锁形同虚设,随力而开。站起来,倚靠在摇摇欲坠的栅栏扶手前向外看,将整个山谷的风光尽收眼底:清晨的阳光还不是那么灼热,一片淡金色覆盖在石阶、松树、山峰和云层上。远处的一团云,像山岩一样阴沉,在天空中聚拢,或许这就是黄山四大奇观之一“云海”形成前的初兆。随着太阳的升起,游人愈发络绎不绝,像是一条长龙,蜿蜒在山群间;幻灭的云雾使我有种身处第四维空间的错觉,首尾相接的人群更像是同一个人的命运轨迹,连接上时间这条轴线,缓慢滑动着。

冲动之下来到黄山,并拥抱了新的一天,我获得了什么?是对奇松怪石的叹为观止,是“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还是日出那一瞬间的新生愉悦?我想,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类似于宁静的东西吧。

回程的车开动了,开得是那样慢,蒲公英的花絮在车窗外飞来飞去。

猜你喜欢

云层黄山
黄山日落
黄山冬之恋
奇绝黄山
穿透云层的月亮
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