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9-10郑淡水

考试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应用题例题板书

郑淡水

创新能力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育过程,而课堂教学从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我就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务必做到三个“少”字

1.课堂上尽量少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减少大量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提问,避免学生忙于回答,从而让他们有较多时间理解概念、法则、思考问题、议论各自的看法、练习巩固题目,至于课堂必要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提问,教师要注重启发性和示范性。

2.课堂上尽量少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为此,不管在教学新知识或复习总结中教师都应尽量少讲,把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学讨论中自己发现新知识的奥秘,指导语言要注意准确、精练,起到画龙点睛、揭示规律、启发引导的作用,使学生学有所获,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课堂上尽量少写。课堂上教师的板书必不可少,能直接反映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展示教学的思路。而每堂课的板书必不可少。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上完课下来总是满手满身粉笔灰,其原因是上课写得起劲,擦得使劲。为此,教师对于每堂课的板书必须经过精心设计。板书必须遵循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丰富性和启发性等原则进行,力求精而美。总之,使学生从板书中明确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务必做到三个“多”字

1.多让学生自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认知冲突,达到学习目的。因此,要适当增加自学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如准备题和例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运用类比迁移,准备题是为例题的教学服务的。准备题是已学过的知识,交换准备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就变成了例题。例如教学第六册连除应用题,可将准备题和例题同时呈现,要求学生独立解答,看谁思考得最好。

准备题:三年级同学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

例题:三年级同学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深入学生中,摸清思维动态,共同发现问题,为点拨积累素材。发现个别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在关键处激疑点拔,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在信息交流中,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的解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在这样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积极思维,发展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多给学生审题时间。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的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多花审题时间,即是培养学生从不会读书到会自己读书:不会理解到掌握解题规律。让学生上讲台熟练地口述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审题中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如教学连除应用题,边读题边画出关键词:如“每……每……一共”、“总数”、“平均”;归一应用题:关键先求出“单位数量”(单价)“照这样计算”等使学生对归一应用题的结构有比较清晰、完整的认识。教学时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审题,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多进行实践操作。有教师认为操作只是剪剪、拼拼、摆摆、拆拆,其实不然,画画、注注、写写、练练、到操场上测量等都是学生操作的范畴。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先让学生自由走篮球场的一周,弄清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算好后回教室汇报测算的方法,归纳为三种。(1)长+宽+长+宽;(2)长×2+宽×2;(3)(长+宽)×2。然后让学生讨论得出:第(3)种计算方法最简便。整个过程,教师应运用“导”、“放”、“收”,不要按部就班、整齐划一的教学步骤,也不要局限于书本内容的讲解,而应把数学知识规律的习得,融于切合学生实际的探求活动,使他们在开放的时间与空间里解放头脑和手脚,自己探索、发现、总结数学规律,他们获得成功,树立信心,同时培养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动脑分析、计算等数学素质。

三、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

创新不是自发产生的,创新能力要靠逐步培养形成,要使学生想创新,教学中我们要做到:(1)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习进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就拿了许多气球按红、黄、绿的顺序排好,我故意不看,请学生说第几个,然后我说是什么颜色。随着学生的一次次提问,我一次次轻松自如地答对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就由此产生了,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2)鼓励学生质疑。学生质疑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学生敢问、爱问是创新的基础。如“味精厂4天生产味精750千克,照这样计算,8天生产味精多少千克”?题目一出,许多学生列出:750÷4×8并且进行计算,结果发现这道题不能计算。这时有的学生就皱着眉头思索,有的重新计算,有的学生就说:“老师,这道题错了,不能算。”此时,我不是批评,讽刺,而是笑着说这道题没错,你再想想看,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在我的鼓励和提示下,学生很快就列出了750×(8÷4)=1500(千克),解出750000÷4×8=1500(千克)。这样,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四、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新

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乐思方有恩泉涌”、“亲其师,信其道”,古人的这些名言,讲的是只有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创新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例如:口算64+25=?一后进生回答:64加25等于88,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在这关键时刻,教师不是挖苦,批评,而是鼓励说,你这次不错,答案只差一点点,坐下再想想。就这一句安慰、鼓励的话,使这位后进生觉得老师并没有瞧不起他,使他看到了希望。

总之,应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提高解题兴趣,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改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三个少”,调控学生的“三个多”,使教师的“教”适合学生的“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应用题例题板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应用题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