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语文课的一点思考

2015-09-10时文杰

考试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

时文杰

摘 要: 高中语文课学生总是“半推半就,若即若离”,主要原因是课堂太过死板,僵化,教学太过急功近利,忽略语文的人文特色,未能营造令人神往的美好氛围,所以要使学生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脱离学情 长远发展

高中尤其是所谓理科学生之所以还耐心上语文课,重要的是高考150分的分值太大,本该生动活泼、包罗万象的语文课堂显得苍白无趣而又无可奈何。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以下是关键因素。

首先是教法僵化,脱离学情。主要表现为严格按照教材,尤其是教辅教案,自己不质疑,不越雷池一步,也不允许学生“离经叛道”,更不许怀疑设定好的答案。一篇简单的学生完全可以看明白的课文,非要按部就班地把设计好的问题和答案充满激情地和盘托出,然后期待学生全身心地配合。比如汪曾褀先生的《跑警报》,其内容很简单也易理解,只要介绍清楚本文的时代背景,那么学生完全能自己读明白并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可按照教辅教案的设计,需要两个课时,而且要学生在每个情节中都归纳出“表现的是我们民族的韧性”这个特点。一个挺有意思的文章学生看完也许会有很多想法,如学生对在防空洞里谈对象这个情节很感兴趣,会提出诸如国破家亡、玩物丧志等看法,老师如果抓住这些课堂资源,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想象力,语文课堂至少会让他们有参与感和成功感。又如《平凡的世界》、《边城》在高中课本中都是节选部分,学生对整部小说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的,不可能对人物和主题进行准确的概括与总结,只要对节选部分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就应鼓励和引导,但最终却必须汇总出一个程式化的主题思想,这无形中使学生反感。结果是老师如释重负地完成任务,学生茫然地接受语文课的“神奇”,长此以往,学生由迷茫到怀疑,以至于拒绝,自此语文课越上越尴尬。

其次,注重眼前,忽视长远发展。由于高考的冲击及平时成绩排名的压力,很大程度上,从高一开始就结合高考大量做练习,要么鼓励学生漫天背诵、记忆,使得学生无暇欣赏优美的散文和诗歌,不能慢慢品味一些经典的小说,更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而是一篇接一篇地精讲精练,生怕留下所谓的知识死角。如很多经典的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都很有情致,学生肯定会被其中的优美图景打动,希望在这样优美的诗歌中徜徉、激荡,领略文字带来的精神享受,但高考不考现代诗歌,所以某些老师会以此为由大大减少对此的关注,最终背诵此诗了结。更可怕的是在教授鲁迅的文章时循规蹈矩——学生本来就头疼鲁迅的文章,像《春末闲谈》这样的杂文很有深度和厚度,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关系,语言也不好理解。对于一些所谓揭示主题的语句和内容,学生可能有自己不同的即使是肤浅的理解,也不要生硬纠正,更不要着急把对鲁迅深邃的思想强加给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丰富,他们会有深切体会的。同样在涉及一些牵扯社会、历史等学生感兴趣或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情节和知识时,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品味,看似不务正业,却强化了语文意识,提高了文学素养甚至是人文素养,这对学生的后期发展乃至一生都是有影响的。试图在题海战术方面和数、理、化争夺时间和空间,看似取得一时成就,但周而复始,学生失去兴趣,对语文课若即若离,对如何学好语文课更是一筹莫展。

最后,只教“语”忘了“文”,忽视语文课承载的厚重。语文课往大处说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就单从教授语文课来说也应有其高度和深度,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语文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知识的辅助。比如像《诗经》、《离骚》这些经典的内容,就是民族的文化瑰宝,远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就创造了如此动人的篇章,从中也能窥探出先祖们的生活和情感。先秦散文的纵横捭阖、博大精深,汉赋的铺成华丽,魏晋的风骨,再从唐诗到宋词、元曲的凝练、神韵,甚至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明清小说,之后就是以鲁迅的文章为代表的现当代文学等,在高中课本中都大量涉及,面对此就不能只是背诵和分析课文,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文学体系,感觉到我们的民族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文学既丰富多彩又高深莫测,既一脉相承又推陈出新,既傲然独立又海纳百川,就像中华民族一样历经风雨而绵延至今。有效提高学生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既有知识又有情趣,还丰富多彩,发人发省,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品质。

正如高明的军事家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我们也应有战略眼光,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的兴趣,用丰富的知识、激情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改变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允许学生在成绩上有反复,慢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语文课既内容丰富又充满神秘感。

办法总比困难多,语文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运筹。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
论“读写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探索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