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一种教育方式

2015-09-10游彩云

中小学德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情景剧卷子同学

游彩云

一般而言,学生犯错后,我们常常会直截了当、直奔主题地给予批评教育。这种直接批评的方式不是不好,但其一旦成为常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以为然,无动于衷了。道理很简单,这种方式把学生置于被教育的、“师强生弱”的状态,容易给人居高临下、死板僵硬的印象,既不平等,又老生常谈,很难不引起孩子的厌烦乃至抵触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金玉良言也不能再三重复,否则就会成为陈词滥调,变得像懒散匠人手中的工具那样拙钝。”所以,我们是不是该想想:可不可以换一种教育的方式,使学生更乐意接受呢?

通过“情景剧”自省

《将心比心》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听到和见到的两件事告诉读者,如果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文章情节简单,语言精简,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备课时,我在想,这样的文章,内容不难理解,道理也好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呢?按常理,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抓这一点固然没错,但这还不够,文字是要承载思想的,而这篇文章确实是教育学生如何与人相处的好文章。但若要真正触动学生心灵,收到启思导行的效果,还不能仅停留在就事论事上,最好能结合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不禁让我想起前一段时间,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从自我意愿出发,不懂得顾及他人感受的种种让人担忧苦恼的事。我突然豁然开朗,让学生反省这些事,不正好与“将心比心”的主题相吻合吗?那就选取这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活生生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吧!

于是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大胆进行了取舍,大大简化了理解课文内容的环节,而把“创设情境写小练笔”作为课堂的重点。具体的设计如下:

1.下面,我们也以“将心比心”为主题进行仿写,前部分写一、两个故事,后部分抒发感受。写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两个情景剧,这两个情景剧都是以这段时间发生在我们班上的真实故事为原型改编的。

2.情景表演(课前找两个同学合练了一下)

(1)放学了,两个小伙伴走出教室后,其中一个又折了回来,走到自己的座位前,把椅子抬起来,轻轻地倒放在桌子上。另一个同学对此很不理解,觉得这么一桩小事忘了就忘了,用不着特意回来。这位同学说:“放学起椅子,这本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但人人都这么做了,就会给值日生带来很大方便,节省很多值日的时间。反之,如果大家都不当回事,爱起不起,那值日生就得一张张地起,那可浪费时间了。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有切身体会……”

(2)课间,一个同学在派发卷子,她小心翼翼地把卷子放到每个同学的书桌上,还用笔盒或本子压住。一旁的同学看见了,不解地问:“你不嫌烦吗?”说着夺过卷子呼啦啦地派发起来。女同学怪责道:“你没看到风扇吹得厉害?卷子飞走了怎么办?上次我的一张卷子就不知怎的掉在了地上,还给人踩上了脚印,把我心疼死了!我可不想别人也遇到这样的倒霉事……”

3.大家先思考一下这两个故事想要表达些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个例子来仿写。时间充裕的,可以选两个例子,或者把其中一个换成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写。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大家饶有兴致地看着,静静地构思着、感悟着、反省着,然后挥笔撰写起来。

这样的设计,既解决了在短时间里不容易找例子的问题,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很好地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感受、思想启发结合了起来。在课堂上重演他们的生活,借助真实的故事,不留痕迹地给学生上了一节“将心比心”的思想教育课和自省自悟课。这种自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比我一言堂地、一厢情愿地讲道理有效多了。

借助“下水文”传情

四年级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我想对你说”。要求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向要诉说的对象坦诚、真实地表达出来。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时,我想: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真挚的情感?如何让孩子们把内心的想法如活泼泼的溪水般汩汩流淌出来呢?很自然地,我想到了写“下水文”,因为只有自己经历过、写作了,才能更贴近学生,思学生所思,苦学生所苦,指导时才会更敏锐,更有的放矢,更到位。不用说,我的诉说对象肯定是学生了。得向他们说些什么心里话呢?没错,我正好可借此机会把平日里就想对他们说的话写出来。我要告诉孩子们我爱他们中的每一个,我要细数他们的优点,我还得把他们的不足委婉地指出来,让他们透过这封情真意切的书信,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比起临场发挥,直接诉说,用书信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情感表达更自然、更细腻、更动人,又因为写前斟酌过、推敲过,所以语言表达也更准确,思考更周全。不出意料,在那节作文指导课上,孩子们对老师的这封言辞诚恳,情意深长,饱含期待的信看得特别认真、投入,以至于在后面的习作中,孩子们模仿得可好了,把先感谢后指出问题的结构广泛地运用在作文中,同时也学着老师的语气语调,向父母、同学、师长表达出自己真挚的情感,而他们提出的批评也是中肯的。令人更高兴的是,孩子们明白了老师的心愿后,课堂上再也不会肆无忌惮地讲闲话了。他们正悄悄改变着。

利用“肢体语”达意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自制力不强,错误还是会重犯。对此,我该怎么办呢?道理孩子们都懂了,再三的要求、一味的强调意义已经不大。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既能让人耳根清净又能有很好劝勉效果的做法。我和孩子们做了一个约定。

我说:“同学们,我知道,要你们一下子改变一个坏习惯是很难的,老师也不想在你们面前唠唠叨叨的,这样吧,老师编了两个动作,希望你们来配合完成。当你们议论纷纷停不下来的时候。我会采用第一个动作,击掌三下以示停止。听见、看见的同学也随着老师击掌三下,并自觉停止说话。当大家都在安静作业或集队时,若有一些小小的声音,我会把食指竖在嘴巴前表示不要出声,你们看见这个动作的时候,也学着我这么做,表示知道了,并且不出声。这两个要求能做到吗?”“能做到!”孩子们对这种新奇的方式似乎很感兴趣。这一招果然管用,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至少在此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管住了自己的嘴巴,打开的话匣子很快就能合上。我不用多费唇舌,就实现了教育意图。当然,当学生已养成良好习惯后,这一招就不需再用了。

换一种方式去教育孩子,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不露痕迹中施行教育,往往能收到更佳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 广东广州 51863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情景剧卷子同学
我的感觉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妙用
动物手偶
还是那样
烤糊了
大型生活情景剧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