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潘爱中国

2015-09-10周琳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老潘外国人厦门

周琳

作为第一个定居福建厦门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26年的潘威廉在厦门大学当过老师,引进了MBA课程,又在海峡卫视“幸福福建”节目中担当主持人,而最让他骄傲的,是帮助厦门成功地申请了国际城市大奖。

中国有句古话“绝知此事要躬行”,老潘爱中国,游中国,并在中国长期生活,他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既得到了中国人的认可,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也在帮助世界了解中国。

生活中,老潘是个风趣幽默的人。谈起与中国的不解之缘,老潘笑着说道:“20岁之前,我没有遇到过中国人,没吃过中餐,没拿过筷子,对中国毫无兴趣。我听说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中国人,对此表示高度怀疑。因为我们家就有4口人,这当中却没有一个中国人。”

1978年,潘威廉因特殊原因来到中国台湾。由于对中国不了解,“来中国前,我把自己的车子送给了姐姐,并写下了遗嘱。”讲起当时的担忧,老潘笑弯了腰。

在台湾的两年时光,老潘爱上了这座小岛和那里的人民,他徒步或骑车跑遍了全岛。当时的老潘并没有想到,10年后他竟然携着金发碧眼的夫人苏珊·玛丽和两个幼子迁居到厦门。

19 81年的复活节,潘威廉去一对在台湾结识的美国夫妇家做客。他偶遇到在台湾长大的美女苏珊,从此一头栽进爱河,无法自拔。对中国共同的爱好让他们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苏珊说她打算圣诞节去台湾看望父母,老潘也立刻编了一条要去台湾的理由,两人后来顺理成章地在台湾喜结连理。

19 88年,对中国向往已久的潘威廉从朋友那里得知了厦门大学,于是,他开始申请去厦门大学学习中文。“那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所允许外国学生带家属学习的大学。虽然我机缘巧合地选择了厦门,但是我和夫人都觉得像回到了家里。厦门与台湾一海相隔,海峡对面就是我和苏珊都生活过的台中市,就像命中注定一样。”老潘说。

“我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很久的外国人,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对中西方文化都有所了解,这样可以比较客观地看待中国和西方国家。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也帮助海外的中国人了解自己的祖国。”

在潘威廉看来,要了解真实的中国,既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又要去中国实地看看。

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之前,潘威廉就在洛杉矶的中国城书店第一次读到了《中国建设》(1990年改为《今日中国》),这成为他了解中国的重要读物。1994年,老潘携全家老幼驱车4万公里,足迹几乎踏遍中国,还在《今日中国》上发表了文章《环游中国80天》。

回忆起当时的旅行,老潘至今热血沸腾。一家人从厦门启程,沿着海岸线途经杭州、苏州、南京、青岛,之后折向西北,经北京,直到内蒙古,在那里拜访了成吉思汗的陵墓,又向西南到达了西安、兰州、格尔木,然后穿越戈壁滩到达了西藏。此后,他们一家横跨中国南方回到了福建,途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海南等地。老潘回忆说:“当时的路还不好走,我们每天走大约300公里,相当于每天开车10到12个小时。这趟旅行花掉了我大量时间和大把的银子。”

谈及旅行的初衷,老潘说主要是很多外国人都说他在厦门只了解中国的沿海城市,对内陆地区一无所知。他就想一定要面对面地去了解真实的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的媒体或者中国的媒体上去获知。“我被所看到的一切感动了。即使是在偏僻的宁夏和甘肃,人民生活仍然很贫穷,但是大家心怀希望,生活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

老潘是个笔耕不辍的人,不仅发表文章,而且撰写了一系列介绍中国的书,并且创办了英文网站。很多海外的中国人看到他用英文介绍中国福建时很兴奋,给他发邮件希望了解更多福建文化的英文表达。

现在老潘还兼职当起了“幸福福建”的节目主持人,很受海外观众的欢迎。他说,用中文主持,这对他是一大挑战。尽管自己知道剧本的单词,但是要大声流利地说出来,还要反复练习,直到不用脑子就可以自然表达。“我的目标是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太大了,所以我把注意力集中在福建省。如果我可以帮助外国人和海外的中国人更好地了解福建,对于福建省本身是有意义的,也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老潘说起自己的工作觉得很有意义。

现在中国人都谈中国梦,老潘也有一个中国梦。“我希望能够再次周游中国,写写现在的发展变化。不仅如此,还有我的生活变化,以及我们怎样看待现在的中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机会再来一次,但那是我的中国梦。”

2002年,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宜居城市”的评选大会上,6名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评委通过专业的评审,一致推举中国城市厦门荣获“国际宜居城市金奖”。一位评委发自内心地感慨:“我没想到中国拥有厦门这样美丽的城市”。

两年后,厦门再次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金奖”。这两次折桂,老潘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老潘说:“我对厦门有着深入的了解,在内心深处就觉得厦门值得获此殊荣,这是我能为它成功代言的前提。”

为了全面系统地介绍厦门,老潘阅读了大量历史书籍,并融入自己独特的幽默感,往往能让外国人欣然接受。老潘以1773年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为例,介绍说如果没有厦门就不会有美国。因为当时从厦门起航驶向波士顿的三艘船只运输的都是福建安溪的茶叶。没有安溪茶葉和厦门船只,就不会有波士顿茶党,也就不会发生与英国的战争,如今的美国就还是英属殖民地。老潘打趣地说:“如果那样,我们讲话就不是美式发音,而是英式发音。我们吃的会是薯条蘸醋而不是蘸番茄酱,美国的法官也会像英国和香港法官一样带着白色假发。”

谈起厦门的文化,老潘最认同的是厦门人的开放思维。“我有一本书《商业老厦门》系统地介绍了厦门的历史和发展。19 20年,西方人诺缪尔·古德奥称厦门鼓浪屿是全球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我很好奇这个弹丸之地怎么能如此富庶。如今,我在这里生活了26年,发现这都得益于厦门人民善于经商所养成的开放思维。几个世纪以来,闽南人到海外发展,很早就具备了全球眼光。今天的厦门跟100年前一样,但是更加开放和繁荣,厦门是真正张开双臂热烈欢迎海外的中国人和外国人。”

老潘说自己采访了一些常年在厦门居住的百岁外国老人,他们同样有着开放的头脑。这些外国人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就生活在厦门,非常崇敬和尊重闽南人和他们的海外开拓能力。在老潘看来,中国人和外国人能够和平共处是非常感人的事情。“我希望更多的外国人和中国人都能学习这种精神,这样各地都能像厦门一样蓬勃发展。很多西方人觉得一方获益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损失之上,厦门的历史恰恰证实了东西方是可以实现合作共赢的。”

而重视合作共赢,得益于老潘的商科背景。曾任美国第一证券公司副总裁的老潘,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管理学博士,而且擅长将商科思维运用于实践。“参加国际赛事评选当然要有一些技巧。”老潘调皮地眨着眼睛说,“在我看来,比赛本身并不是去说服评委,而是去宣传我们的产品。这样,台下的听众就由评委变成了消费者,虽然我不懂得怎么跟评委打交道,但是我很了解市场和顾客。”

技巧之外,更多的还是深入地了解和真实地再现。“有城市邀请我去做代言人,我都会亲自去那里看看,感受下真实的城市情况,而不是简单地看看材料,听听介绍。如果城市不符合条件,我就拒绝去做他们的代言人。”作为金牌代言人,老潘的秘诀是只帮助那些值得获此殊荣的城市。2002年以来,老潘先后帮助13座城市(地区)获得了16块“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包括福建泉州市和上海松江区、北京市东城区和南京市。

猜你喜欢

老潘外国人厦门
外国人学汉字
厦门鼓浪屿之行
老潘和铁头
我的战友老潘
老潘的“四字”人生
千万别多想
心之厦门,梦想之旅(上)
外国人
厦门品小吃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