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接起“一带一路”的七巧板

2015-09-10张旭东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张旭东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这番话,恰从某种角度描绘了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历史。对中国人而言,出使西域的张骞与班超等历史人物自然耳熟能详,来自西方的一位使者同样家喻户晓。1271年踏上前往中国旅程的马可·波罗,历时3年的漫漫征途到达忽必烈的行宫,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而他所经之路,便是丝绸之路。与这位传奇的意大利使者相比,一位名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的德国地理学家或许少为人知,但正是这位1860年和1868年两次来华进行地理考察的男爵,写下了名为《中国》的旷世巨著,并且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

纵观历史,一代代丝路开拓者不畏艰险,以“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的精神为中欧之间的历史交融谱写了壮丽的篇章,让古代丝绸之路熠熠闪耀着“大道无垠”的光辉。如今,新时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正蓬勃展开。如同王毅外长所言,“一带一路”作为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对外工作的总体构想,为古老的欧亚大陆开创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将为这片广袤土地的振兴插上两支强劲的翅膀。

中国在“一带一路”这一新历史伟业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中国领导人以战略构想的规划师、邀纳新员的宣讲员和监督跟进的督导员等多重身份,积极推动着“一带一路”建设稳步向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年多以来,已经有沿线的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和参与,充分说明这一倡议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作为吸引世界瞩目的焦点,“一带一路”建设应该着重强调拼接这一宏大构想的“七巧板”。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于崛起后的中国如何参与国际社会,如何建设国际秩序抱有疑问甚至是怀疑。对于中国提出的重大国际倡议,国际社会往往更关注其背后体现的中国价值与中国理念。对于“一带一路”这一历史性的倡议,欧亚乃至世界各国都希望中国阐明其反映的中国意图与战略思维。

对此,王毅外长在最近召开的201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做了非常好的回答。他表示:“一带一路”着眼于弘扬古代丝绸之路互学互鉴、和睦共处的精神,出发点是希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秉持的精神理念是建设命运共同体。这一阐述,明确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也与新一届中国政府成立以来所宣示的外交理念与政策相一致,是中国积极融入和参与建设国际秩序的具体体现。“一带一路”连接的是欧亚大陆数十个国家,将使得几十亿人口在全球化新一轮浪潮下寻找相互学习、相互协作以求共同繁荣与发展的机遇。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的崛起与发展,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是一个积极因素。中国并不追求孤芳自赏,而是希望国际社会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采用中国提供的公共品获得群体式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通过紧密的互联互通与相互协作,形成命运共同体,才是中国乐见的国际愿景。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不久,便有议论认为这一倡议恐怕是中国的一厢情愿,相关国家未必会积极响应。还有声音担忧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是否会重复发达国家过往建立某些国际组织或者推动某些倡议所惯用的大国协商一致甚至单边推进的做法。作為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其内容还是推广建设的方式引来怀疑和担忧都是正常的,而“一带一路”的建设也用这一年多的实践做出了回应。

细心观察中国外交参与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决策方式就会发现,中国非常注重协商一致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多边舞台上,无论大国小国,各种声音都需要被听到,各种意见都需要被表达。具体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并不是冒然提出,而是在与部分国家进行积极商谈之后,特别是与哈萨克斯坦的倡议构想相融合之后,才正式提出。而且,中国还在同沿线各国的双边互动中积极讨论其参与的可能获益和最佳参与方式,在多边组织中以平等协商的方式讨论重点项目和分阶段实施方案,在具体建设中不以中国为单一主导,而是相关国家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并共同分享其成果。这种平等互利的方式,是中国对外交往的核心原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所应坚持的方式。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其面临的挑战是错综复杂的。核心的挑战之一,即在广阔的欧亚大陆上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所经的沿海国家中,各种安全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这其中既有以“三股势力”为代表的安全威胁,也有领土争端诱发的地缘政治对抗;既有民族矛盾造成的持久动荡,也有领海与海洋权益争端。可谓各种安全热点,一应俱全。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一带一路”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正是国际社会一些观察家和媒体不看好“一带一路”前景的原因。

但是,这种观点恰恰忽略了中国外交长期经营的伙伴关系的巨大价值与效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中,遍布了中国的多个战略合作伙伴。以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出访的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和泰国为例,这些国家都与中国具有深远的友谊和高度的政治互信,彼此之间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相互支持与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点带面,这些国家对各自的周边邻国将会产生积极地示范作用。反过来看,各种安全热点与矛盾的爆发,核心原因之一在于相互对立和冲突的利益,而“一带一路”建设将带来巨大的共同利益并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在其他方面存在冲突和矛盾的国家进行合作,而这也是“一带一路”积极的附加效应。

“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中国在各重点次区域合作机制有机串联起来。此次李克强总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就凸显出了这三个组织或合作机制在“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在上合组织总理会议此次发表的联合公报中,第二条款专门写明:“总理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表示欢迎,认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就此进行协商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中,从十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双方在互联互通领域展开的合作。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上,各个国家也分别对中国提出的加强互联互通方面的倡议给予积极回应。这三个机制,有机串联起“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中东欧地区和东南亚中南半岛区域,将中国的次区域外交合作机制很好地利用起来,成为倡议推进的重要着力点。

“一带一路”建设,一个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各区域的交通网络有效地衔接并充分拓展各自的运力,促进欧亚国家包括经贸在内的各项合作取得更大的发展。欧亚各个国家,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不同,地理条件也千差万别,主导性或优势性交通方式也各有千秋。在互联互通建设中,应该充分重视并利用这种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现有基础上利用各国的条件完善欧亚交通渠道,并形成巨大的物流网络。

在近期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塞匈铁路的建设。2013年11月,中国、塞尔维亚及匈牙利三方宣布合作建设匈塞铁路。此番在贝尔格莱德,与会各国中有关国家一致同意将这条北起匈牙利布达佩斯,中途经过马其顿斯科普里和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直接辐射人口3200多万的铁路延伸至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共同打造中欧陆海快线。这一铁路动脉建成后将为中国对欧洲出口和欧洲商品输华开辟一条新的便捷航线,可有力扩大中欧贸易规模,带动沿线国家和整个中东欧国家加快发展,进而缩小地区差距,促进欧洲内部平衡发展。

与此同时,中泰铁路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拟建设的这条铁路连接泰国北部的廊开和南部港口马普达普,总长800多公里,是泰国首条标准轨铁路,将全部使用中国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建设。中泰双方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这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积极效应。

归根結底,“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引起沿线各国竞相加入和积极响应,还是因为其所带来的巨大的合作利益。在这方面,“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帮助各国在世界经济复苏疲软,各自面临经济转型难题之际,通过产业升级、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投资融资以及能源相关产业贸易等各方面的合作,使相关各国共享利益。与之相关,包括海关、边境口岸在内的在内的合作也逐步得到提升。对于具有优势的装备制造和工业富集产能等领域,中国力推的贸易将使得中国与相关国家经济优势互补,激发出巨大的合作效能。

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合作,不仅对中国的未来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也最大限度的与各国各自的国情发展与增长战略相顺应。以中国同哈萨克斯坦的合作为例,哈萨克斯坦正在实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振兴经济的“光明之路”计划。中国的大力协助,将帮助哈萨克斯坦更好地实施这一规划。“一带一路”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人文交流扮演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互联互动的核心在于“人”的互联互通。加强包括科技、环保、文化、教育、媒体、青少年、妇女等多方位的交流,有助于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促进各国之间利用新的互联互通机遇加强彼此的往来和交流,促进各国的相互理解与和平友好。

总体而言,“一带一路“建设,在欧亚大陆刮起了又一股“中国风”。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中国崛起带给国际社会的新兴机遇,也是各国携手共同发展的助推动力。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