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单元自测题

2015-09-10蒋光红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5年9期
关键词:仁川棒球哥哥

蒋光红

一、基础练兵场(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在文学的大花园里,我们尽情徜( )徉,汲取智慧的仙露琼浆,将那隽永的哲思镌( )刻在心房。是文学让我们远离肤浅,(bìng) 弃粗俗,使我们的灵魂获得安(xiáng) 。

2.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

B.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C.阅读《石墨与金刚石》,联系田晓菲和贾里的成长道路,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D.在“模拟记者采访(可邀请一位同学作采访对象)”时,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要文明得体。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工信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就业与创新的支撑作用。

B.从那时起,母亲就无时无刻牵挂着在大洋彼岸的女儿。

C.美国最富有的几所大学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领先的几所大学有着来自外界的稳定投资和慷慨捐款。

D.在有些方面,因国情不同,在中国可以做的,到了美国就是犯法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那些事至今仍历历在目,成为我青春记忆里最美好的镜头。

B.人民群众明察秋毫,贪官的劣迹逃不出他们雪亮的眼睛。

C.六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今天的我,已不再幼稚,已不再迷茫。

D.他的纪律观念十分淡薄,经常在自习课上随便说话,谈笑风生。

5.默写。(7分)

(1)青女素娥俱耐冷, 。

(2) ,骚人搁笔费评章。 ,雪却输梅一段香。

(3)见藐小微物, 。

(4)又留蚊于素帐中, ,使其冲烟飞鸣, ,

,怡然称快。

6.名著推荐与阅读。(7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他是19世纪

(国家)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分)

(2)《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遇到了一个恶人,这个恶人的名字是: 。(1分)

汤姆认为此人不抓自己反而逃跑的原因是什么?此人的下场是怎样的?(4分)

二、阅读精品屋(3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5分)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本诗为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当时元稹在外任职,独自在嘉陵江岸的驿楼中赏月,浮想联翩,作七律《江楼月》赠白居易,白居易作此诗回赠。

(选自《白居易诗全集》,海南出版社1992年)

7.“两地阴晴远不知”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描绘出“正当池畔望君时”一句所刻画的情景。(4分)

8.这是首“明月寄相思”的名作,请问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9~11题。(12分)

余扫墓山中,检①有峦纹可观之石,归与芸商曰:“用油灰叠宣州石于白石盆,取色匀也。本山黄石虽古朴,亦用油灰,则黄白相间,凿痕毕露,将奈何②?”芸曰:“择石之顽劣③者,捣末于灰痕处,乘湿糁④之,干或色同也。”

乃如其言⑤,用宜兴窑长方盆叠起一峰,偏于左而凸于右,背作横方纹,如云林石法,巉岩凹凸,若临江石矶状。虚一角,用河泥种千瓣白萍。石上植⑥茑萝,俗呼云松。经营⑦数日乃成。至深秋,茑萝蔓延满山,如藤萝之悬石壁,花开正红色。白萍亦透水大放,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登蓬岛。置之檐下,与芸品题⑧:此处宜设水阁,此处宜立茅亭,此处宜凿六字曰“落花流水之间”,此可以居,此可以钓,此可以眺。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一夕,猫奴争食,自檐而堕,连盆与架顷刻碎之。余叹曰:“即此小经营,尚干造物忌耶⑨?”两人不禁泪落。

[注释]①检:同“捡”。②奈何:如何,怎么办。③顽劣:坚硬而劣质。④糁(sǎn):涂抹。⑤如其言:按照她所说的。⑥植:种。⑦经营:这里指构思、制作。⑧品题:品评。⑨尚干造物忌耶:还触犯上天、招来嫉妒吗?

(选自《浮生六记》,沈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本刊有改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①亦用油灰( ) ②偏于左而凸于右( )

③若临江石矶状( ) ④置之檐下( )

⑤若将移居者然( ) ⑥自檐而堕(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经营数日乃成。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1.短文表现了沈复夫妇怎样的特点?(2分)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2~18题。(19分)

这孩子将来会是个人物

(1)当时,我所在的仁川以棒球闻名。仁川高中的棒球队几乎囊括了全国棒球比赛的冠军,国家代表队的球员也大多是仁川出身。每个片区都有棒球队,孩子们来回打比赛,如果赢了就得到对方的一个棒球手套或球棒。

(2)所有人都在打棒球,对于年幼的我来说,那是世上最棒的事情。我老跟在哥哥们后面,帮他们端茶倒水,只要能在棒球场里,就会无比兴奋,我想将来一定要成为棒球选手。

(3)我能将著名棒球选手的名字身高倒背如流,还没上小学就常爬到仁川运动场旁边的山上看棒球比赛。那里的大人们都会说:“你又来啦!”上小学后,我还是一放学就往棒球场跑,为此挨了母亲不少训。

(4)然而学习是个问题。我几乎不整理书包,作业也很少及时交。成绩当然是垫底的。还有一个问题,我的三个哥哥成绩都很好。

(5)当时我们家门口有一棵很大的枣树和一口井。整个村子的生活用水都来源于那口井,所以人们要经常出入我家。邻居们都称我家是“秀才的家”。我们村位于仁川的边远地区,而我的三个哥哥却相继考进了仁川最好的中学,邻居们这么说也有一定的道理。而在这样的“光荣之家”里却有一个总是垫底的小弟,三个哥哥自然很不平衡。

(6)放假那天是我最痛苦的日子,因为学校会公布成绩。看到成绩单的哥哥们都会反复念叨:“真是一颗老鼠屎。”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这时,在我身后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孩子们,算啦,这孩子将来会是个人物呢。”是父亲,他微笑着说:“成默是个心志很强的孩子。”极度自卑的我听到这句话,瞬间有了力量。不过我也并未从此发奋读书,依旧每天光顾棒球场,成绩还是倒数。

(7)哥哥们每次看到我的成绩单都像要把我吃了似的,少不了一顿数落。然后父亲就总会站出来说:“算啦,这孩子将来会是个人物。”

(8)有一次大哥反驳道:“什么人物啊,我看他将来能成个人就很不错了。”另外两个哥哥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我和父亲没有笑。我是因为羞愧,而父亲鼓励的眼神似乎在告诉我:“我相信你。”

(9)每次考试都吃鸭蛋的我,有次得了10分。头一次得到分数,我兴奋地跑去跟父亲叫嚷:“我得了10分!”父亲微笑着问道:“你得10分有这么高兴吗?”不懂事的我以为父亲也很高兴,接着说:“在这旁边加上一个零,那就是100分啦!”要是其他孩子的父母,估计都快笑破肚皮了,但父亲当时没有那样。我总是对自己说:“我是因为喜欢运动成绩才不好的,只要我学,就一定能学好。父亲肯定理解我。”

(10)到了六年级,我的想法改变了。我想好好学习,考进好的中学。我决定放弃最爱的棒球。那一天,我跟父亲说:“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父亲依旧微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这样的。”

(11)但我已不知道从何学起,于是拜托父亲替我请辅导老师。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父亲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当时上辅导课的地方在墓地附近,到那里要经过一个废旧仓库和一条溪流,需要走一个小时。本来,生性胆小的我晚上都不敢自己去厕所,但为了学习,我风雨无阻地去上辅导课。每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我总觉得路上会突然冒出鬼来,怕得要命。哥哥们不停地说:“他撑不了几天的。三分钟热度而已。说不定会跑到路边的运动场去玩儿……”每当这时,父亲总会站出来说:“这孩子将来会是个人物。成默是个心志很强的孩子。”我这么坚持学习,别人都以为我中毒了。其实我是不想让相信自己的父亲失望,我想像他说的那样,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12)12点停电后,我会点上蜡烛,一直学到凌晨两三点。但到六年级才开始学一年级的课本,要学的东西依旧堆得比山还高。每当我想放弃时,耳边就会回响起父亲的话:“这孩子将来会是个人物。”

(13)我最终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毕业,进入了哥哥们所在的仁川最好的中学。

(14)在进入中学后的考试中,我被选为优等生。校长还亲自把我叫到校长室。当时我很紧张,只见校长走到我面前说:“你的父亲很担心你呢,没想到你成绩那么好。”

(15)他边说边指了指旁边。我看到父亲坐在那里,一副自豪而欣慰的表情,眼睛顿时湿润了。(选自2013年第5期《少年文摘》,本刊有删改)

12.题目中的“人物”一词是什么意思?(2分)

13.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4.第(5)段中加点的“这么说”指什么?(2分)

15.第(6)段中,看到成绩单的哥哥们为什么都会反复念叨“真是一颗老鼠屎”?(2分)

16.为什么“我”最终能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毕业,进入哥哥们所在的仁川最好的中学?(3分)

17.结尾写自己被父爱所感动,请问:父亲的爱具体表现在哪些事情上?(4分)

18.本文中的“父亲”和《伟人细胞》中的“爸爸”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9.请以“家门口的小卖部”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猜你喜欢

仁川棒球哥哥
哥哥
打棒球
哥哥的生日
棒球
还猪哥哥
“大”一号棒球服
我永远是你的哥哥
仁川市场开发要向广州亚运取经
仁川登陆作战的计划与实施
谁最早对美军的仁川登陆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