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之我见
2015-09-10冷雪芹
冷雪芹
走进新世纪,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中国的教育形势也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谁拥有了二十一世纪最先进的教育,谁就拥有了二十一世纪。然而现状却是“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却还是‘涛声依旧’”。所以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弊端和局限性
1.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课程与教学相互分离、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2.传统课堂目标注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内容:难、繁、偏、旧,结构过于单一,实施以教授学习为主,评价重结果,管理过于集中统一。
3.教学设计程序化的操作模式使教学流于形式:“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的灵活性和普遍性,“样样俱全”的优质课忽略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传统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难以促进高层次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新课堂
1.新课堂的认识。课堂应是民主、平等没有任何压力的,能给学生带来快乐、质疑问难的场所,也是构建自主求知方法的场所,更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2.新课堂的发展。课堂改革中最重要的任务是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要把一种理念变成人的素质只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对这种理念进一步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
3.新课堂的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课堂走向生活,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三、课堂教学设计
1.生活化课堂设计。面向学生现实生活世界,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号,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例如圆周角定理推广的应用。同学们知不知道“破镜重圆”这个成语?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老奶奶不慎把一个圆形玻璃镜子掉在地上,打成了易带走的几块碎片,老奶奶很着急,你能想办法帮助她把碎片重新拼成圆形的镜子吗?同学们可能想到把它粘起来,那好,你想想,像这样怎么保证镜子是圆的?你能保证把镜片的碎渣都找到吗?利用圆周角定理的推广,在一个圆上90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我在这个碎片上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就是直径,找出了直径,就找出了圆心和半径。
2.个性化课堂设计。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例如教师在讲求两万名学生的平均成绩的问题时,引发学生利用抽样方法求平均成绩的思考,每个学生的感受不同,因此表达的内容也不同。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肯定地说:“刚才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身边利用抽样方法解决大数字的问题,每个实例有的我与大家一样都想到了,还有些是我没想到的。我从同学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我感谢发言的同学,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也感谢那些没有来得及发言的同学,因为那些同学也进行了思考。感谢大家与我一起非常好地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这就是尊重学生不同表现、尊重学生不同感受的具体表现。
3.探究式课堂设计。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方式,又是一个学习过程。这样让学生将在探究中的体验变成学习的动力,并成为思考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给每一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可以小组交流或组内交换角色交流。
2.让孩子学得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共鸣中学习,就是为了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平等的氛围,进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欢乐。
3.把孩子们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要创设出精彩的问题空间,扣紧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探索性的问题。
4.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要设计让学生能动手实践的活动,如:让学生量一量、折一折、做一做,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体验。
5.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给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和时间。
6.注重过程,注重体验。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交流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交换认识的过程中实现互补。
课程是一种体验。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是发生的学校中,发生在课堂里,发生在师生互动中,在师生的互动中共同创造和开发的课程。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数学.第七册.
[2]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数学.第九册.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