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5-09-10杨淑玲
杨淑玲
摘 要: 语文教师是学生求知之路上的引路人,除了帮助他们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向生活学习外,更为重要的是引领他们用全部的身心“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新的发现,追求“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的境界。
关键词: 写作能力 兴趣培养 开拓思维
作文是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的集合体,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高低。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现实纷繁复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以一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生活,体验人生,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有见地的文字。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芸芸众生,各具特点;自然景物,风光无限……这一切,有可能在某一瞬间让这些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心动”。如何激发他们的热情,将这“瞬间的心动”变成永恒的文字?语文教师是学生求知之路的引路人,除了帮助他们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向生活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引领他们用全部的身心“感受生活”。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在平凡中看出非凡,在“司空见惯”里发现新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的原动力。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激发,培养学生细腻而强烈的感受能力,是提高高中生写作兴趣,让观察和体会变成文字的关键。有了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学生就会愿意读更多书,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愿意在生活中观察、思考,积累素材,就愿意提起笔来,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下来。那么,学生的感受能力如何培养?
一、培养洞察力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精辟地阐述了感受与外物的关系。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我们应当把高中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社会,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对生活和生命有自己的主见,多一点自己的思考,甚至多一点“争鸣”。只有明确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有个心人,随时随地捕捉到那些平凡却又不平凡的生活素材。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生活,分清是非曲直。要指导学生就近观察,因地制宜。要由小到大,由点到面,逐步提高。要通过做小型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一花一草”、“一人一物”的小练习,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和细致描写的技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功到自然成。基本功练扎实了,自然而然会写出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新的发现。对教师而言,在命题作文时应将文题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能够与学生的生活、见闻、思想合拍,产生共鸣,在拟出有创新意识的题目后引领学生写作时注意内容创新。
二、开拓思维
开拓思维是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标新立异,发现新的角度,提出新的属于自己的见解,另外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使作文更具有说服力。思维训练氛围的营造循序渐进。例如,在课文后,首先让学生就对故事本身的感受说上一段话,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他们随便选择某个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所想。接着,通过讨论摒弃错误的观点,进而明确、升华正确的思想,提高他们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再让学生把刚才的讨论动笔写下来,不仅有自己的思想,而且渗透别人的思维,这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益处。
下笔千言,源于思考。下笔之前,要指导学生学会准确审题,找到最恰当的立意和中心,之后寻找素材,构思文章的整体布局。好文章因为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而显得更具有意义和价值。在教学写人记事的作文时,我结合《感动中国》中的人物,讲述他们的事迹,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这些人物身上挖掘其伟大之处。联系身边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看看他们身上有没有关爱孩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热爱工作等优秀品质,举具体事例说说,学生肯定会发现身边熟悉的人,他们也有闪光点,也会感动我们。这样,文章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学生内心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老师的“引燃”下,迸发出如此令人满意的灿烂“火花”,写出如此有深度、有见地、有分量的文字。
三、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只有生活积累的源泉源源不息,才有写作文章时的流畅不断。组织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储备语言材料,要求他们每读必有新的发现,培养他们由此及彼,感悟、联想;引进奖励竞争机制,多举办一些写作比赛;作文批改中多加鼓励,等等,都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即必须积累素材。
发挥潜力,利用各种活动创造机会,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有的生活场景是个体的学生永远无法体会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参与,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四、注重鼓励
要培养浓厚的习作兴趣,就要增强学生的作文自信,尽可能多地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作文训练,尽量学生贴近,使他们觉得有值得写的东西,有想写东西表达情感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读书讨论,成语接龙,古诗词欣赏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定期办手抄报或作文专刊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行动,培养他们的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用流畅的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培养写作兴趣,需要运用灵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取广阔的写作素材,明确知识的来源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很多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要主动发现、探索、解决。注重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推进。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应有不同要求,要有计划地让各类学生说文、评文、批文时,都有机会表现自己,都有机会提高自己。要切实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们探讨,恰到好处地启发指导。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多角度入手,培养写作兴趣,在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所写的被称为作文的文字就可能有胸怀,有情怀,有关怀;有灵性,有美感,有力量。
参考文献:
[1]史峰.给害怕写作文的同学“壮壮胆”[J].学生之友(名师导学),2013(09).
[2]王丽红.论作文教学的科学化[J].新课程学习(上),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