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插柳柳成荫

2015-09-10程秀梅

考试周刊 2015年96期
关键词:家长工作开展方法插班生

程秀梅

摘 要: 如何让“插班生”尽快适应新班级生活,做好家长工作是重中之重,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和家长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实现家园有效互动,促进孩子健康发展。作者从对症下药,学以致用;做实细节,取得信赖;大胆放手,建立自信等方面,例谈插班生家长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插班生 家长工作 开展方法

每当新学期开始,很多老师都会遇到“插班生”,对于已成方圆的班级管理来说,这些中途插入的孩子,应如何让其尽快适应新班级的生活呢?做好家长工作至关重要。

一、对症下药,学以致用

案例一:洋洋是小班下学期插班的孩子,进园之前,洋洋在老家附近的幼儿园上了一学期,洋洋的妈妈在孩子进我园之前,对全市幼儿园进行了调查比较,最后选定我园,孩子刚进班级时,对我班的插塑玩具非常感兴趣,一直在高兴地玩着,很开心。到了集体活动时间,活动才开始,洋洋就在小椅子上坐不住了,趁着老师不注视他时,他快速地趴在地上打滚,然后迅速坐到小椅子上,动作非常熟练,看得孩子们目瞪口呆、哄堂大笑,中午进餐时,洋洋喜欢把不吃的菜偷偷挑起,快速扔在桌子下面,下午区角游戏中孩子们在画《果树》,洋洋却没有画,他拿起了记号笔在纸上乱写乱涂,一会儿就把作品交给老师了。

分析:从洋洋的表现看,洋洋在以前的幼儿园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而且有些骄横。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得到家长的验证,洋洋的母亲说,洋洋是自己在四十几岁的时候才生的孩子,家中有两个姐姐都已成人,洋洋就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孩子在家里从小一直就没人管过,家人又对孩子比较溺爱、娇惯,在以前老家的幼儿园里上学,是抱着因为家里做生意没人带孩子,天天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玩的思想,所以孩子在幼儿园,老师说没规矩、习惯不大好,家长明知也不去管,才导致今天的结果。

教育策略:如何做好洋洋的家长工作呢?我从“对症下药,学以致用”方面入手。

一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在交流中,我很坦诚地告诉洋洋的父母,孩子的教育要家园双方共同参与,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单指幼儿园方面的教育是无力的,家庭教育一定要起作用,只有两方面同时拧成一股绳,才能在孩子的身上看到成效。经过很长时间的沟通,在我的一番实例说明中,洋洋的父母终于认同了我的想法和观念,并表示以后在家里一定要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也要在生活中注重对孩子进行教育,不再娇惯、溺爱。

二是对症下药,幼儿园教育“引领”家庭教育,做好示范榜样作用。对于洋洋活动中坐不住、喜欢做小动作的现象,我们开始“主动号脉”,并积极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开展针对性教育。

针对小班的孩子喜欢吃零食这一特点,在活动前一天,老师先和洋洋谈心,问问洋洋最喜欢吃什么?第二天老师把洋洋喜欢吃的食品买好带来园,在游戏前对洋洋提出要求,请洋洋在游戏中管好自己,不做小动作就可以得到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这一招很是管用,有了喜欢的食品作为奖励,慢慢地,在老师的引导督促之下,洋洋在活动中爱做小动作的不良习惯渐渐改掉了,并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认可,同时家长感到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在逐渐见效。洋洋的妈妈反映孩子在家也能专心、安静地读书、画画了,感受到孩子在进步,心里非常高兴。

虽然洋洋很爱挑食,但他很喜欢吃面点,在幼儿园吃面点时,洋洋每次都能吃完,而且吃得特别香,老师每次看到后都会及时表扬洋洋的可喜之处,让洋洋觉得自己吃东西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轮到吃米饭的时候,我们就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先在洋洋的碗里盛上一小口米饭,等洋洋来添饭的时候,再对他表扬一番,对于洋洋不爱吃的蔬菜,我们采用先让其吃一点,然后慢慢添多的方法,慢慢地,让洋洋感受到自己也是很能干的,吃饭菜都很棒,改正其挑食的不良习惯,让孩子逐渐变得样样饭菜都爱吃。

三是学以致用,家园实现有效共育。在老师们的亲身实践下,洋洋在进步,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其家里也开展了“现学现卖”教育活动,洋洋的父母学着老师的做法,在家里也按幼儿园里的方式进行教育。就这样在班级老师的共同努力及家长的大力配合下,一个多月后的洋洋进步非常大,各个方面的好习惯在慢慢养成,与刚进我们班时,判若两人,他开始在游戏活动中遵守班级的各项常规和游戏秩序,顺利地度过了插班过渡期,洋洋的父母倍感欣慰,对老师的工作也格外信任和支持。

二、做实细节,取得信赖

案例二:涵涵是中班上学期插入我们班的孩子,涵涵的爷爷第一次把涵涵交给我们的时候就和我们交谈:涵涵从小身体素质不太好,所以爷爷奶奶带他时,总是很小心,自认照顾非常周到,衣服总比别的孩子穿得多,但是孩子还会经常生病,身边的同伴只要感冒,涵涵总会被传染,上小班的时候经常生病住院,希望老师能特殊照顾一下,减少孩子生病的频率。

分析:涵涵的爷爷第一次把孩子送来园,表现出很不放心的样子,希望老师对涵涵能够照顾周到,减少孩子生病次数。面对这样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和对老师不放心的家长,我们只能用行动说话,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放心。

教育策略:只有做实细节,才能取得信赖,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现身说法,拉近家园距离。利用离园时间,和涵涵爷爷交流,说说我自己带儿子时的亲身体会,在儿子上小班的时候,经常生病发烧,几乎每个月都要跑医院一次,告诉涵涵的爷爷,小班的孩子由于身体及心理都经历着与家长的分离,相对比较虚弱,此时病毒会乘虚而入,因此小班的孩子最容易生病,特别是体质不太好的孩子更容易被传染感冒……我们作为母亲,同时作为自己孩子的家长,很能理解涵涵爷爷在涵涵生病后着急的心理……听了我的诉说,涵涵爷爷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同时我告诉涵涵的爷爷,幼儿园作为孩子的活动场所,不是无菌真空,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将保育工作做得更好,也相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体质会慢慢增强。

二是做实细节,赢得家长的信赖。自从涵涵进入我班后,涵涵一脸病态,涵涵在生活中表现很乖巧,但拒绝一切体育游戏,每次跳高总是很小心地说:“老师,我不能跳,一会身上玩出汗了,会感冒的,爷爷说了让我看着就行。”对于涵涵的表现,我没有让他立刻参与到大型的体育游戏中,而是让涵涵先到户外玩一些小运动量的游戏,如走梅花桩、玩玩呼啦圈等,待到涵涵玩出汗时,就让涵涵先停下,并及时在涵涵的背上垫上毛巾………对于涵涵在园的表现,我们在孩子离园接待中会及时告诉涵涵家长,看着孩子脸上因锻炼而显出的健康红晕,涵涵的爷爷很感动,虽然嘴里没说,但可以看出爷爷在心里很认同老师的做法。

三是家长吸纳老师的建议,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涵涵的爷爷通过和老师的相处,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对老师产生信赖,在生活中会主动向我们询问教育孩子的方法,听了老师的建议,涵涵爷爷不再像以前那样“家养孩子”,开始学着放手带孩子,尝试着带孩子晚上跑步、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去公园散步、郊游、去野外踏青……一个学期下来,涵涵的身体状况比以前好多了,虽然有时也会感冒,但次数已经大大减少。看着孩子的体质在慢慢增强,涵涵的爷爷见亲戚就夸,涵涵的老师比自己照顾涵涵还上心、周到,对孩子非常负责任。

三、大胆放手,建立自信

案例三中班的下学期,我班从农村转来了一个非常内向、腼腆的孩子依依,在玩大型玩具中,依依很小心,在孩子们排队爬滑滑梯上的台阶时,她表现得很紧张,小手紧紧地握着扶手,脚不敢往前迈,我只好拉着她往上走台阶。在孩子们一起玩脚踏车、攀岩墙时依依从来不敢尝试。

分析:依依在运动方面明显她滞后于同龄的孩子,由于身体某些机能的缺失,她不敢尝试对自己来说有挑战性的游戏,不敢尝试,不自信是依依最大的敌人,对于孩子的在园表现我及时与依依妈妈交流一番,依依妈妈告诉我依依从小是在农村的奶奶家长大的,奶奶腿脚不灵活,很少带依依参与体育运动活动,依依很少有机会和同龄人一起玩,再加上依依以前上的农村幼儿园,受条件限制,依依从没有玩过像我们幼儿园这么高大的滑滑梯,所以很胆小,不敢尝试没有参与的活动。

教育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密切与家庭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依依这样的孩子,必须做到家园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发展的条件,大胆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信。

一是大胆放手,让依依学会尝试。我们和依依妈妈进行交流,告诉依依妈妈要大胆放手,让孩子学会尝试,让孩子自己尝试以前未尝试过的体育活动,在家里多给孩子创造尝试机会,让孩子学会从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孩子喜爱上探索、尝试。

二是亮出优点,建立自信。老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直接告诉依依她的语言表达很棒,我们为她举行了班级“故事大王”比赛活动,让依依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我,树立自信,并请依依的妈妈为依依准备故事,为依依的出色表现做铺垫。

到了班级“故事大王”比赛那天,依依的出色表现给我们带来了欣慰,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依依绘声绘色的表演让同伴们刮目相看,很多孩子都很羡慕依依的口才,从那以后依依变得比以前自信多了,这种信心一直延伸到玩户外体育游戏中,在我们的鼓励下依依慢慢开始挑战新游戏“跳高”、“脚踏车”、“攀岩墙”等。

依依的妈妈看着自己孩子在短时间内进步很大,每天送孩子入、离园时脸上总是喜气洋洋。

面对形形色色的插班生及其家长工作,我们需要将插班生的当前发展和家长们的关注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插班生的家长工作,让幼儿长得茁壮,班班绿树成荫。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学前教育.2013(03):45-47.

猜你喜欢

家长工作开展方法插班生
班里来了个插班生
酷虫学校·狼蛛来当插班生(第二章)
来自大海的插班生
蔬菜学堂的插班生
浅析幼儿园做好家长工作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教师家长工作之“四心”策略
浅谈高等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方法
半日活动家长工作的策略探析
浅谈幼儿园互动式家长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