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写作主体意识的途径

2015-09-10李艳红

考试周刊 2015年95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作文教学

李艳红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代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及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低。通过作文教学和日常写作训练,初中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也会随之提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必须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开发,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主体意识 开发途径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输入过程与输出过程的有机统一,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输入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传授知识,还需特别重视学生的输出过程,关注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及如何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作文教学就是有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因而作文教学中,教师需不断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思维力、想象力及表达力等方面能力。

一、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

当代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主体意识,不仅影响了作文教学效果,而且影响了学生写作的质量,导致初中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升。以下分析了当代初中生写作主体意识缺乏的具体原因。

(一)应试教育对学生的禁锢。

作文教学中,学生本是写作主体,但是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应试教育,学生长期被禁锢在学校和家庭中,缺乏与社会的接触,导致学生阅历和见识较浅。在应试教育下,“读书”充斥学生的思想和意识,致使学生无法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沟通与交流,无法品味和体会生活的真实内涵、丰富自己的知识。大部分作文写作的素材都来自于生活和社会,而学生与社会的脱节使得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写作素材。同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也会由于应试教育的禁锢而无法展开,由此造成写作中主体意识的缺乏。

(二)应试教育对教师的束缚。

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教学工具,是被教科书、教材、教学参考书等资料掌控和束缚着的傀儡,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没有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往往只从应试教育目的出发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对学生的内在审美情趣进行塑造,因而学生在教师影响下,不得不跟随着教师的步伐“前进”,造成在写作中缺乏主体意识。同时,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往往告诫学生,要想保证中高考作文得分,绝对不能标新立异,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写“保险”作文。学生在教师这种保险思想意识的灌输下,写作中往往也就是按部就班,因而造成学生在写作中主体意识缺失。

(三)评价机制的影响。

由于我国作文教学中,教师有一套固定的评价机制,而这套机制也是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较为陈旧老套,因此对学生缺乏客观评价。学生在这种评价机制影响下,不能体验成功的欢乐与喜悦,造成写作中自信心严重缺失,也就影响了主体意识的发挥。由于作文的评价大权通常掌握在教师手上,学生完全没有机会参与作文评价,而教师往往采取的评价方式是指责多而表扬少,因而学生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遭受严重打击,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的培养。

二、初中生确立写作主体意识的途径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和黄金时期,因为该阶段学生的各项能力正处高速发展阶段,所以教师需对初中生进行塑造,培养其主体意识、积极健康的思维与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丰富课内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当前,我国开始积极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它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理念和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展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开发。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二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献给母亲的歌”时,教师可单独安排一节课进行朗诵比赛。首先,布置15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实际,自行写一段与母亲相关的朗诵词。其次,每组挑选1—2名学生上进行朗诵比赛。再次,比赛结束后,由老师和每组的小组长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并给出评价意见。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学生的思维有效得到开发,主体意识得到加强,而且课堂氛围得到有效保障。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赏识学生。

初中生的好胜心强,希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和鼓励,对其十分敏感,因而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其他内容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赏识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完成某一单元作文教学后,学生特别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忽视学生主观感受,用自己的主观意识评价学生作文,甚至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随意修改。同时,在学生作文中强加自己的意愿,对学生作文进行一味批评,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积极反馈。学生费尽心力创作的作文被教师修改得体无完肤,学生在这种挫败感的影响下,完全对写作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和恐惧心理。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完成任务。因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做法,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写评语时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信心,使学生逐渐在写作中发挥主体意识。

(三)体验生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内涵。

对于作文教学而言,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文,必须收集丰富、优秀的素材。素材支撑着整个作文的框架和体系,几乎每篇作文都有所涉及。学生通过学习生活收集的素材十分有限,还需通过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对素材进行收集。有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在写作时,只需对素材进行整合,再在具体作文中使用恰当素材。教学中,教师可布置学生自行在日常生活中留心与观察周边事物,也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目光聚焦于集万千变化于一身的社会生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例如: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第一次?摇?摇 ?摇?摇》作文教学,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历,进行作文写作,比如“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做饭”等。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能够体验的,因而生活对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写作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性。

写作目的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明确了写作目的,才能对写作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学生学习写作的真正目的不在于都能当上作家,而在于通过写作过程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表达与交流,能够在社会上求得生存与发展。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授写作的目的和缘由。由此学生才能在生活中学会观察与思考,留意生活的点滴,才能使初中生更积极地投入写作,学习写作技能,进而在写作中发挥主体意识,自觉进行写作。

(五)与学生共同命题,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自身经验,然后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命题,这种命题方式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因为教师主要是从自身立场出发,没有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因而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可让学生参与命题,让学生变客体为主体,掌握命题权。在命题方式上,教师可与学生进行协商,使命题结果达成一致。共同命题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参与命题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参与命题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题目类型,从而写出自己擅长的文章。通过长期命题训练,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写作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然而在我国长期推行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写作中的主体意识被严重禁锢和阻碍,写作水平与能力较为低下。因而作文教学中,教师需从多角度出发,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开发和训练,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写作教学目的,在写作中自觉挖掘主体意识,从而创作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夏琴.让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艳丽花朵绽放在作文教学的枝头——综合性实践活动与初中作文教学的整合微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1):153-156.

[2]周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17-18.

[3]李春丽.初中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刍议[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4(02):90-93.

[4]朱艳兰.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强化作文教学的主体意识[J].求知导刊,2014(07):111-112.

[5]周新兴.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06):39-40.

[6]张娇娇.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29.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作文教学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