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勇士誓拼热血洒长空
2015-09-10唐学锋
唐学锋
1938年5月3日,周恩来、秦邦宪、孟庆树等人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以及西北各界妇女救国联合会,在“5.4”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专程来到武汉的万国医院,看望在“4.29”武汉空战中负伤住院治疗的中国空军勇士。
病房里,周恩来握住一位头上缠满纱布的中国飞行员的手,用苏北口音亲切地说道:“希望你好好养伤,伤好后再上蓝天杀敌,我们后会有期。”听到熟悉的乡音,这位来自江苏的年轻飞行员激动不已。虽然看不见周恩来的样子,但这一次握手却让他终生难忘!
这位受伤的年轻人,就是时任中国空军第4大队第22中队的飞行员吴鼎臣。
驰援南京
吴鼎臣,江苏涟水人,1914年出生。涟水虽然位于苏北,相比苏南较为贫穷,但吴鼎臣的家庭却是当地大户,拥有良田百顷。他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塾教育,并进入西式学堂学习。
1935年5月1日,吴鼎臣考入中国空军航空学校(洛阳分校)第5期乙班学习。与他同班学习飞行的同学中,有后来在抗日空战中英勇牺牲的陈锡纯、巴清正、吴可强、高谟等人,也有成为中国空军抗战期间击落日机数量最多的头号王牌飞行员——柳哲生。
1936年10月16日,吴鼎臣从航校毕业,被分配至中国空军第4大队第22中队任见习飞行员。
1937年8月14日,中日空军的飞机在杭州上空相遇,继而爆发了自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空战。中国空军第4大队在这次空战中击落日机3架半,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遭受重创后,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长谷川清改变策略,决定于次日集中鹿屋、木更津航空队,以及3艘航空母舰上的所有飞机,轰炸南京、南昌、上海及杭州等地机场,以歼灭我空军。
当天晚上,长谷川清给各航空部队下达作战任务:
1.鹿屋航空队轰炸南昌机场。
2.木更津航空队轰炸南京机场。
3.“龙骧”号、“凤翔”号航空母舰上的第一航空战队,攻击轰炸杭州、苏州及上海虹桥机场。
4.“加贺”号航空母舰的第 2航空战队,攻擊轰炸杭州附近各机场。
5.“神威”号水上飞机母舰上的水上飞机,攻击杭州机场。
“8.14”空战,吴鼎臣所在中队的飞机在广德机场加油后,奉命支援杭州。但当中队到达杭州上空时,战斗已经结束。眼见战友们纷纷击落、击伤日机,队员们都卯足了劲:一定要抓住机会,打下日机。
15日9点10分和13点30分,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的林田如虎少佐率领20架96式陆攻重型轰炸机,从日本本土的九州大村起飞,跨海攻击南京。
我驻防南京的空军第3、第5大队起飞20架战斗机迎战。同时,中国空军前敌总指挥部又令笕桥航校暂编大队和第4大队共17架飞机由杭州、嘉兴赶到南京参战。
在空战中,吴鼎臣抓住一次极佳的机会,双枪齐射,致使1架日轰炸机凌空爆炸,坠落于谭水县境内。而吴鼎臣的座机也在空战中受创迫降。
这一天,飞回大村基地的日军轰炸机只有16架,而且严重受损,其中6架已无法修复。
9月中旬,日军为了加快侵略南京的步伐,特别设立了攻击南京的空袭部队,以其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司令官三竝贞三大佐为指挥官,拥有第二空袭部队的96式舰载战斗机6架,96式舰载攻击机12架,第四空袭部队95式水上侦察机12架,第五空袭部队96式舰载战斗机12架,94式和96式舰载轰炸机30架,共72架飞机。
9月14日,三竝贞三发布命令,明确规定:“以空中攻击队多次对南京的军事、政治、经济各机构实施制空权下的空击。” 并要求“轰炸无须直击目标,以使敌人恐怖为着眼点。”
9月19日,日空军出动舰载战斗机22架次、舰载轰炸机28架次、水上侦察机27架次,共计77架次,分两批大举空袭南京。这是自全面抗战爆发以来,日空军出动飞机轰炸南京最多的一次。在此之前,日空军共进犯南京6次,飞机总数为79架次。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日空军除了将攻击的目标由机场、军事设施转向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设施和手无寸铁的居民外,还首次出动新型的96式舰载战斗机,企图围歼我空军主力。日空军在战前对当天的作战任务作了如下安排:
1.轰炸机编队和水上侦察机编队应在上海上空会合,在3000米-4000米的高度保持基本队形执行轰炸任务,航行途中尽量诱敌。
2.战斗机编队采取隐蔽飞行的方式配合轰炸作战,伏击前来迎击的中国战斗机。
3.95式水上侦察机的任务仅限于护航,对敌军作战飞机不作追击。
4.轰炸应主要以威慑为目的,不求精确命中,尽量采用高空投弹的方式,在2000米-3000米的高度实施,所有弹药应在一次俯冲中投完。
5.96式飞机的空战时间在15分钟左右,以后的护航任务由水上侦察机担任。
从该命令不难看出,日空军此战的用意是以轰炸机做诱饵,引诱我战斗机对其进行攻击,然后使用战斗机占据高空优势,突然向我方发动偷袭,歼灭我空军主力。
当天上午8点30分,南京大校场机场接到命令,吴鼎臣所在的中国空军第4大队第22中队在毛瀛初队长率领下,起飞8架霍克Ⅲ式战斗机升空拦截。10分钟后,第3大队第17、18中队起飞8架霍克Ⅲ式战斗机升空布防。驻句容的第4大队第22中队的3架战机也前来参战。
9点50分,我空军第一批飞机与日机相遇。10分钟后,我空军第二批飞机也与日机相遇。我机群在攻击日军轰炸机的过程中,果然上当,遭到来自上方敌先进战斗机的袭击。双方在包括南京、下关、句容等地几十公里的上空展开激战。
由于我方飞机飞行高度太低,处于极不利的位置,且在数量上日机占有绝对优势,往往是2-3架围攻我方飞机1架。我方第3大队第18中队分队长黄居谷、刘徽炽,第17中队队员刘兰清,第4大队第22中队队员戴广进壮烈殉国。
在空战中,吴鼎臣驾驶的飞机中弹10多处,一粒达姆弹击穿飞机的玻璃风挡后,炸飞的碎片击伤了他的右腿。吴鼎臣忍住伤痛,将飞机降落到扬州机场。下机后,立即被机场人员送到扬州医院医治。
此次空战,我方亦击落日机1架,为日机编队第2小队的2号机,驾驶员为中士工藤(日文资料称是因燃油耗尽,迫降于黄浦江上,飞机报废,人被救起——作者注)。
激战武汉
“9.19”南京空战,吴鼎臣伤势并不严重。经医院医治后,他很快返回了战斗部队,并被派往西北空军某基地,接受苏联援华的战机,然后驻防武汉。
1938年2月18日中午12点,中国空军当局得到情报,称有日军轰炸机15架、战斗机30架袭击武汉。中国空军第4大队奉命出动全部飞机,升空拦截。
13点,李桂丹大队长亲率第22中队11架E-15战斗机从汉口机场起飞。当他率领的编队升到机场西南方向上空约1500米高度时,突遭12架日机从背后偷袭。偷袭的日机分别来自日本海軍第12、13航空队,各6架。突遭袭击,我方编队处于极度被动的局面。在空战中,吴鼎臣驾驶的飞机被日空军的1架96式舰载战斗机首先咬住了尾巴。但空战经验丰富的吴鼎臣并不慌张,与日机在空中兜圈子暗中较量。突然,他以最小半径来了个急转弯,日机来不及反应,一下子就冲到他的前面去了。这时,不管日机采取何种技术动作企图摆脱吴鼎臣追击,他都紧紧咬住这架日机。当两机距离只有30米时,他才开火,日机立刻中弹燃烧,拖着长长的浓烟,翻转着向下坠落。
此时,吴鼎臣发现前下方有1架日机正在追逐1架友机,他旋即俯冲援救。日机见势不妙,马上拉升逃避。不幸的是,这架被日机咬尾的由队友李鹏翔驾驶的P-5843号飞机亦转过机头,两机躲闪不及,撞在一起。吴鼎臣跳伞获救,而李鹏翔则因受伤过重,随座机坠毁牺牲。
“2.18”武汉空战,中国空军一共击落日机11架。我方亦有损失,其中,在空战中损失最严重的是吴鼎臣所在的第22中队。虽然经全队的奋力拼搏,击落日机5架,我方亦损毁飞机4架,轻伤2架。大队长李桂丹、队员巴清正、李鹏翔、王怡阵亡。
1938年4月29日,这一天是日本的“天长节”,是裕仁天皇的生日。日本海军航空兵为了向天皇献礼,遂计划于当日大规模空袭武汉。但这一计划被我方情报人员事先获悉。4月20日,中国空军击落1架前来武汉进行侦察的日机,在死去的飞行员身上搜出了一个笔记本,上面披露了日军企图在29日空袭武汉的计划。
此时,中国空军主力战斗机群正布置于南、北两个战场,支援陆军作战。为了加强武汉地区的防空力量,中国空军当局遂将留在后方的第3、4、5大队的所有飞机集中在汉口王家墩机场。同时,将驻南昌的苏联志愿飞行队秘密转场至孝感机场,做好大战准备。
当天下午14点30分,由日空军儿玉少佐率领的36架96式战斗机和牧野少佐率领的18架96式重型轰炸机,总计54架飞机,分别从上海和安徽的基地起飞,沿长江西进,向武汉猛扑而来。中国空军第3、4、5大队共19架E-15战斗机,加上苏联志愿飞行队的45架战斗机,分别从汉口和孝感机场升空迎战。
14点45分,由儿玉少佐率领的96式战斗机最先飞入武昌上空,当即遭到吴鼎臣所在大队的飞机拦截,双方发生激烈空战。在战斗中,吴鼎臣和陈怀民担任第4大队副大队长刘宗武的僚机,占据大队的最前端。战斗一打响,吴鼎臣就遭遇3架日机的围攻。一串子弹打中他的座椅背,幸好他之前刚给座椅背加了自制的钢板,救了他一命。又一串子弹从侧面射来,吴鼎臣驾驶的飞机被打中起火。大火很快烧伤了吴鼎臣的颈部,情况十分危急,他只好弃机跳伞,降落在武昌徐家棚附近的水田里。
当地老百姓得知吴鼎臣身份后,立即找来扁担、绳子和门板做了一副临时担架,将他送往医院。途中,他们遇到开车前来巡查路况的粤汉铁路的一位段长,当听说吴鼎臣是负伤的中国飞行员后,二话不说,立即用车将他送到粤汉铁路医院进行急救包扎,然后又亲自护送他过江转入万国医院。经外国医生复查,由于伤势严重,为了防止烧伤引起感染,医生将吴鼎臣的头部进行重新消毒后,整个包扎起来。
“4.29”武汉空战,我方虽损失了12架战斗机,伤亡5人,但取得击落日机21架的不菲战绩。日机分别坠毁于孝感、黄冈、梁子湖、东湖、徐家棚、青山、段家店、谌家店、谌家矶、洪山、武昌东部、纸坊、豹子澥、刘家庄、阳口和沿江附近。
“4.29”武汉空战,是自抗战以来,中苏空军联合作战,在空战中击落日机架数最多的一次战斗。次日《新华日报》发表短评,题为《庆祝空军再次大捷》,给予中苏空军高度评价:
第二期抗战以来,我们空军已造成了许多次伟大的胜利。“2.18”武汉的空战,台湾的出征,以及近来在前线配合陆地军队的作战和昨天的大捷。我们已给残暴的敌人以迎头痛击,对于专事屠杀我平民,毁坏我人民房屋,以及文化机关的敌机,只有以英勇的战斗来答复它!
鏖战重庆
吴鼎臣伤愈出院后,被中国空军当局安排至昆明的中国空军军官学校任飞行教官。
1940年初,吴鼎臣再次回到作战部队,并升任第4大队第23中队副队长,参加了重庆地区的多次防空作战任务。
1940年5月27日,日机99架分2批轰炸重庆。
根据情报,上午8点20分和8点23分,第一批日机27架,第二批日机36架经湖口西飞。8点36分,第三批日机36架经公安西飞。重庆防空司令部于9点28分发出空袭警报,10点16分发出紧急警报。
10点20分,我空军第4大队派E-16战斗机1架从广阳坝机场起飞,专门搜寻重庆上空的日侦察机。11点37分,我空军在四川遂宁机场待命的16架战机(含从成都赶来增援的第17中队9架飞机)起飞来渝迎敌。因情报有误,日机第一、第二批已完成了对磁器口、北碚地区的轰炸,并返航。此时,我机群的位置在重庆市区上空,并与日机相遇。
13点30分,我方由蓉来渝参战的空军第17中队9架E-15战斗机燃油耗尽,乃赴遂宁降落加油。剩下第4大队的7架战机仍留在空中搜寻日机。其中,就包括吴鼎臣驾驶编号为7129的E-15战斗机。
14点17分,第三批日机36架由东南方向进入小龙坎投弹。此时,我方7架战机的位置在日机群正前方3000米处,但高度稍低于日机。面对数量5倍于我方的日机,吴鼎臣等毫不犹豫地发动了迎头攻击。日机群见我機来攻,赶紧以最大速度右转逃离,我机在发动第一次攻击后,又从日机群左前下方发动了第二次攻击。
此次空战,终因我机数量太少,火力薄弱,无法突破日机群组成的防御火网,未能击落日机,但亦达到了阻敌于主城区之外,驱逐日机之目的。
5月30日,吴鼎臣再次率领本队的莫同淅、贺炘、刘英役、徐吉骧驾机升空拦截日机。是役,吴鼎臣驾驶的战机是编号为2701的E-15战斗机。与他们并肩作战的还有第21中队的2架飞机、第22中队的8架飞机,以及从成都赶来助战的第18中队的3架飞机。
日机见我机防备严密,便分兵至广阳坝机场、合川、涪陵一带投弹,企图引诱我机前往。然后,日机转向綦江,南川一带盘旋,待机袭渝。终因我机未上当,日机被迫放弃了对重庆主城区的轰炸任务。
7月5日,吴鼎臣驾驶2325号E-15战斗机,率本队的朱黻华、曾培复、康保忠参加了当天拦截日轰炸机的任务。此次作战,中国空军一共升空23架战机。
日机在渝西之资中、岳池、隆昌、泸县一带盘旋多时,见始终找不到进入重庆市空的机会,便恼羞成怒,将所有炸弹投向我毫无防空设施的綦江县城。据防空司令部统计,当天,日机在綦江共投炸弹95枚,燃烧弹8枚,造成287人死亡,245人受伤,损毁房屋350间。
7月9日,日机90架分3批空袭重庆。
我空军第4大队出动全部主力,在大队长郑少愚的亲自率领下,起飞12架E-15战斗机、2架E-16战斗机、7架霍克Ⅲ战斗机,共21架飞机升空作战。
吴鼎臣率领第23中队的莫同淅、曾培复、康保忠、郑松亭参加了这次作战行动。他此次驾驶的飞机是编号为2323的E-15战斗机。根据次日发行的《新华日报》报道,我机群分别于11点10分和11点35分与日机群遭遇,并发生激烈空战,击落日机4架,重伤日机5架。
7月16日,日机54架分2批空袭重庆。
我空军仍在第4大队大队长郑少愚的率领下,起飞17架E-15战斗机、6架E-16战斗机、7架霍克Ⅲ战斗机、1架霍克97战斗机,共计31架飞机升空作战。
第23中队在中队长王玉锟、副队长吴鼎臣的亲自率领下,共出动了8人参加此次空中作战。此次,吴鼎臣驾驶的E-15战斗机编号为2327。
是役,空战场面相当激烈,双方飞机在重庆上空你来我往。日机被我方当场击落3架,多架损伤。我方亦有第21中队的飞行员丁寿康在空战中阵亡,5机中弹。
此后,吴鼎臣还多次参加了驾机升空拦截日轰炸机的作战。但由于日机之前对我机已有畏惧心理,且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遂改变战术,不再与我机发生直接冲突,一见我机,扭头就跑。故两方战机在空中交战的机会并不多。
进入8月,日空军利用占领的宜昌机场,开始派战斗机为其空袭重庆的轰炸机部队护航。
9月13日,日空军出动最先进的零式战斗机,与我空军的飞机在璧山上空决战。中国空军惨败,吴鼎臣遂随部队撤离了重庆。
此后,吴鼎臣便从空军作战部队中淡出。
1949年,吴鼎臣随所在国民党空军部队向人民解放军投诚。他被安排至北京人民空军航校工作,3年后转业,分配至中央驻武汉水电八局工作。1957年,他被划为“右派”,在沙洋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改革开放后,政府为吴鼎臣恢复了名誉。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以及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台、《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一大批媒体的采访和报道,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到这位曾经在南京、武汉、重庆上空与日机战斗过的抗战英雄。
2012年7月,吴鼎臣以97岁的高龄安然去世。
(作者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韩西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