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
2015-09-10
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外媒热议习近平把脉世界经济,传递中国信心。
英国路透社 11月15日
习近平在G20会议期间表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今年中国经济预计实现7%左右增长,仍将占世界经济增量的三分之一,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他称,在全球经济最困难的时刻,中国承担拉动增长的重任。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11月16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推动改革创新,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 11月15日
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G20峰会期间举行了会面。普京表示,相信明年中国作为二十国集团会议轮值主席国,将对国际经济合作“作出重大贡献”,他祝愿中国在这一工作上取得成功。
巴基斯坦《黎明报》 11月14日
中国早已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但在未来一年,中国可以期待更多的国际审视和兴趣。G20角色将给予中国增强自己作为全球外交、政治参与者和经济领袖声誉的重要契机。
11月20日至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马来西亚。李克强此次出行引发外媒广泛关注。
马来西亚《星报》 11月20日
马来西亚马华公会会长廖中莱表示,中国总理李克强对马来西亚访问并出席东盟系列峰会将进一步改善双边贸易关系。他表达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的支持,并表示各国要加强贸易经济和文化教育交流,以实现均衡发展。
《日本经济新闻》 11月20日
在“10+1”会议上,李克强将亮出“中国方案”,阐述中方对东盟政策,重点推进产能、互联互通等合作。在“10+3”会议上,中方会提议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努力实现2020年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目标。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网站 11月21日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说,中国持续大力支持东盟,将进一步强化东盟区域的稳定、繁荣和经济增长。他说,中国对区域倡导,包括通过东盟互联互通总规划以更接近东盟共同体,缩减各国彼此的发展差距,也是中国对此区域的承诺的明证。
柬埔寨《Nokorwat Nesw Daily》 11月21日
地区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东盟经济发展,东盟将促使共同体内的超大企业、中小及微小企业都从中获益。东盟将继续从对话合作伙伴国、国际机构获得金融专业资源,以促使东盟内部已达成的各项措施获得良好实施。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这次旨在规划未来五年中国发展之路的关键会议引发外媒高度关注。不少外媒表示,“十三五”经济增速可能趋缓,但中国“小康社会”的目标将顺利实现。
美国《华尔街日报》 10月29日
“十三五”规划建议蕴含了中国的战略眼光,中国将推进城镇化、鼓励消费、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学者们将密切关注中国如何实现此次规划中有关经济增长的目标,以及改革能否变成果断的行动。
美国彭博社 10月29日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由出口主导型经济向消费、服务和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机。中国经济增长如此之快,需要大量的规划工作,五年规划是中国明确为保增长需要具体完成什么任务的有价值的指标。
日本《外交学者》 10月26日
预计中国领导人将提出更为“现实的”增长目标。随着上季度6.9%增长率的公布,中国将寻求管理国际预期,缓解国际投资者的关切,“新常态”下的增长目标可能在6.5%左右。
德国之声 10月29日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预计将进一步减速,但是却会更可持续,这是中国政府所说的“新常态”。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中国政府还力争在2020年前全面消除贫困。政府将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为企业提供资金补贴、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医疗卫生体系来实现脱贫目标。
11月11日的购物节,阿里巴巴交易额再创新高,达912亿元,同比增长近60%。外媒认为,在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这一数字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 11月12日
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中国“双11”期间交易额高达143亿美元,进一步表明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消费者抗压能力很强。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 11月11日
凭借数以亿计的中国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大量购物作出的贡献,“双11”再次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节日。今年阿里巴巴旗下各平台“双11”的交易额达到912.17亿元人民币。这一再创纪录的交易额相当于牙买加的国内生产总值,也相当于西班牙一年的国家投资总额。
英国广播公司 11月11日
阿里巴巴用不到去年一半的时间就打破“双11”的交易额纪录,而美国最大的网络购物节“网络星期一”的交易额仅为13.5亿美元。
法国新闻社 11月11日
中国网民今天在全球最盛大的网购血拼中花掉上百亿美元,使“双11”购物节的交易额再创新高。中国网民更感兴趣的是新购置的商品而非政府的政策,但很多人都哀叹自己花钱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