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音: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2015-09-10张春侠

中国报道 2015年12期
关键词:活化石自娱自乐南音

张春侠

南音,也称“南曲”、“南乐”,是中国古老乐种之一。因其乐律、乐谱、乐器和演唱形式至今仍保留唐宋古乐的遗制,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泉州南音是发祥于中原的千年古乐,不仅兴盛于闽南地区,更伴随着闽南籍华侨华人的脚步远涉重洋,传播、扎根于世界各地。2009年9月30日,南音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传承与保护更受到社会的关注。

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

华灯初上的泉州,街边店铺灯火辉煌,一派热闹景象。从中山路中段的泮宫门楼走进府文庙广场,所有的喧嚣一下子消失殆尽,而不远处传来的阵阵丝竹之声更让人产生一种隔世之感。

循声走到位于广场一隅的古香古色的茶馆,“泉州南音乐府”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茶馆的最里面是一个方形小舞台,几位衣着华丽的表演者正伴着乐器咿咿呀呀地吟唱,声音婉转悠扬。台下黑压压坐满了听众。他们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南音,不乏有人陶醉其中,闭着眼睛和着拍子轻声哼唱。

正当我们犹疑地在门口向里张望时,一位老者轻声说道:“进来听吧,不收费的。”他告诉我们,这里每晚都有南音演出,从晚上8点开始,直至深夜11点。演出不收门票,观众可以随意坐下来喝茶听曲。

南音号称“御前清曲”,在这里却是市井生活的一道风景。每当夜幕降临,泉州有不少地方都有南音演出。它就像是每天不可缺少的安溪铁观音一样,浸入了泉州人的生活。

“自古以来,南音就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清曲演唱方式,是厅堂艺术。”泉州南音乐团洞箫演奏家王大浩介绍说,南音的最佳组合是五个人:四种乐器(琵琶、洞箫、二弦、三弦)、一个人唱,但并不拘泥于此,一个人照样可以唱,“在泉州,民间的弦管社团遍布城乡各地,爱好者自愿结合、自娱自乐,处处都有管弦之声。目前,泉州的业余南音社团有近200个,其中规模较大、每晚演出的就有五六个。”

泉州南音之所以能历经千百年代代相传,并能较完整地保持中原古乐的原貌,民间繁荣的南音社团是重要原因。在闽南乃至东南亚地区,南音维系着一个约5000万人的闽南语文化圈,始终都是一种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很多社团还会聘请深谙技艺的南音先生坐馆授徒以传承南音,自发进行这门古老艺术的民间传承。

世界上最慢的音乐

南音,也称“南曲”、“南乐”,是中国古老乐种之一。它流传于泉州一带闽南语系地区,起源于唐,形成于宋,是中原音乐传到闽南与本土音乐相互融合的结晶。南音的乐律、乐谱、乐器和演唱形式至今仍保留唐宋古乐的遗制,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南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它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的精华,又吸取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年仅16岁就考入泉州南音乐团的王大浩对南音有着独到的见解,“南音的音乐大部分在一分钟三十几拍的节奏,刚好是心跳的一半。泉州人是以人心跳一半的速度来欣赏南音,必须把心静下来才能听得进去。”

谈起南音,王大浩滔滔不绝:“南音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它是能让人静下心来聆听的音乐。《一纸相思》慢到四个字唱五分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慢的音乐。”在王大浩看来,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而南音能让人静下来,远离尘埃,是再好不过的音乐,“欣赏南音就像品铁观音,要注重它的韵味,才能真正感受到南音的美之所在。”

多年来,王大浩多次到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演出,深刻体会到南音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2003年,我参加‘中法文化年’南音专场演出,全场掌声雷动,好几次都不能谢幕!”

让南音世代传承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南音经千百年“口传心授”,不仅流传于闽南地区的泉州、漳州、厦门和港、澳、台地区,还随着华人华侨的足迹传播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成为联系世界各地闽南人的精神纽带。客居他乡的游子为维系故土情感,结社唱乡音,在他们心中,南音就是乡音。

自1981年起,王大浩有幸参加了全部十届国际南音大会唱。谈起首届国际南音大会唱的情景,王大浩仍记忆犹新:“当时,除了泉州本地南音社团,还有很多海外社团参加,规模非常宏大。那轰动的场面是完全意想不到的,吸引了全国媒体的关注。”

此后,泉州坚持举办国际南音大会唱,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届,参加历届大会唱的除了泉州本地和国内的南音社团,还有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南音社团,对于南音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国际南音大会唱只是泉州保护与抢救南音的措施之一。1990年,泉州开始推广南音进中小学课堂,并成立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2004年,泉州市还出台了《南音保护与振兴十年规划》。

据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院长吴珊珊介绍,至2009年申报“世遗”时,泉州已经收集南音乐谱789种、1292本,建立社团和艺人信息档案近2000份。目前,这些资料已全部入库并实现数字化。

现在,泉州有120多所中小学开设南音课,累计有20多万孩子学过南音。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南音社团已达400多个、南音传习所70多个,表演从业人员7000多名。

2014年2月,由泉州籍企业家捐款3000万元的“南音南戏发展基金”宣告成立,基金将全部用于“奖励南音南戏优秀演员及相关从业者,促进南音南戏传承发展”。

为了南音,年过五十的王大浩更忙碌了。他现在有两个乐器店、一个乐器加工厂,还在三个学校教授南音,“我每周15节南音课,第一批硕士生已经毕业留校。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南音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观众知道南音、欣赏南音!”

猜你喜欢

活化石自娱自乐南音
活化石——银杏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去澳大利亚遇见“活化石”吧
李进杰的南音情
自娱自乐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
海里的活化石
自娱自乐的幽默师
红色“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