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放手”
2015-09-10陈英
陈英
一、教材,放手让学生阅读
信息技术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但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概念、操作实践的要点都离不开对教材的阅读。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但由于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对课程标准把握不透,过于强调课堂教学的形式、体验和实践等,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教师不用或少用教材提供的现成素材,一味追求自己编制的情境材料,将教材内容晾在一边,忽视了对教材的充分有效利用,学生不读教材,对教材十分陌生,导致对知识一知半解,缺乏基础和深度的思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边读、边想、边悟,例如:在讲《数据图标及其分析》时,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图表创建”一栏,达到对所学新知识的大致了解,并在初步的阅读中留下一些疑难问题,以供大家共同讨论。对于“图表的特征”这类学生一看就懂的教材内容,教师自然无须越俎代庖。教师要拱手将教材的阅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没有束缚,没有包办代替。
二、新知,放手让学生探索
在课堂上,教师总是以真理的化身、知识的传播者出现在学生的面前。通常信息技术教师面对教材,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教会学生操作,而不是考虑如何去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新知,获得终身发展。事实上,学生对信息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满足。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取并巩固知识。
鉴于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笔者在Flash教学中讲到“导入其他Flash文件中的元件”时,就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动画:先规划再分工制作元件,最后将大家做的“元件”组合成动画。课堂上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动眼、动嘴、动脑、动手,充分发表意见,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放手让学生尝试,就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索中得到发现,在自主探索中学会创新。
三、疑点,放手让学生发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能发现问题比能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但在平时的信息课堂上,教师总是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想办法解决,能顺利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就是一堂成功之课,于是,我们的课堂成了“满堂问”,教师“连珠炮”似的穷追猛问,学生疲于应答。殊不知,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被教师提出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变得不会主动提出问题。
信息技术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摆脱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和限制,要诱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寻找和发现问题。在WPS文字的“目录制作”教学中,学生体验到了自动生成目录的方便与快捷,可随之而来马上有学生想到,“那下面的正文如果发生变化,它会跟‘WPS图表’一样自动改变吗?”然后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如何“更新目录”。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尝试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在学习了WPS文字的“目录制作”后,学生对自动生成倍感新奇,所以在接下来学习的“封面制作”中,有学生就提出:“我们的封面能不能也选定几个对象,然后通过模板自动生成?”对于学生能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积极鼓励,大胆表扬。通过评价机制的改变,让学生懂得“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从而形成人人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和善于提问的良好氛围。
四、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
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经常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也为了使课堂教学能按照教师的预设稳步推进,往往会把学生能自己归纳和总结的结论观点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坐享其成,教师越俎代庖。学生不是没有能力去总结和归纳,而是长期得不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不是没有这样的本领,而是教师不敢放手。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如在“图表创建”中,最后我们要归纳“图表制作”的一般过程,这时就可以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看着对话框的变化归纳。要知道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熏陶培养和长期培养而形成的。也许学生自己归纳的结论、观点不完整且片面,但要相信,通过多次的锻炼和培养,他们归纳问题的能力定会有质的飞跃。
综上,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大胆放手必将换来学生知识的长进、能力的提升、个性的彰显和素养的提高。放手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精彩,放手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