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口语交际的“一亩三分田”
2015-09-10林峥
林峥
南北朝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里,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可见“口才”之优能让人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甚至能成为担当重任的精英。我想,口语交际课程的设定正是为了培养这样的精英奠定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全体学生具备基本的口语素养,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课标”定调
纵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口语交际部分一到三学段的目标,“表达”“倾听”“应对”“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从说的方面看,第二学段在第一学段“复述大意”“简要讲述”“参加讨论”的基础上将目标提高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力求具体生动”“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第三学段要求则进一步提高“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从听的方面看,第一学段只要求“认真听”“了解主要内容”,第二学段要求“认真倾听”“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则要求“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因此,哪怕是同一话题,在不同学段教学,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课标》定调,把准不同学段的目标,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耕好口语交际的“一亩三分田”。
二、交际话题要贴近儿童生活,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
口语交际是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具有情境性的特征。如果交际话题是生活中听到、看到或经历过的事,只要源于生活,学生就能带着积极的情绪体验走进交际情境。努力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创设具体的情境,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例如,我在进行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关“他们让我感动”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时,这节口语交际课属于“独白”类型,这对学生的表达逻辑、表达技巧以及认真倾听都提出了要求。我为了激发学生对说的热情,先通过老师范说,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提取“存货”,我采用配乐范说的方式,营造氛围,从“语言”和“行为”两个生活的细节出发,唤醒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巧妙地引导孩子们去挖掘生活中的小事,拓宽了孩子话题的范围,让孩子说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孩子有话可说,自然就有了说的兴趣。由此可见,再难上的口语交际课,只要老师能触到孩子们的内心,就能为口语交际课注入一股活力。只要有了亲身的情感体验,还怕孩子们没有话说,没有情抒发吗?不要忘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融有“法”交际与有“话”交际于一体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为能力。但许多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能从生活中提取相关的口语交际素材,但在交流过程中还存在讲述的话题比较司空见惯、人云亦云的情况。由于对生活的体验不足,他们往往三言两语简单讲述,甚至进入高年级还不能把事情讲清楚、讲具体,就更别谈充满感情、打动别人了。因此,搭建多元的交际舞台,使学生忘情地投入到轻松的情境中,真正实现“说我所想”“言之有物”。例如我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说感动你的事》一课中,我运用了“一对一”“一对群”“二对一”等立体交际方式,让孩子们获取“说”的经验。在孩子简要地说完自己感动的事后,根据孩子的兴趣,深入了解某一话题,启发孩子们在互动中不断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收获说话的自信、沟通的技巧、应对的智慧,在不动声色中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思维的水平,融有“法”交际与有“话”交际于一体。接下来的“同桌互说感动的事”的环节,又融讲述、倾听、问询于一体,给不爱说话的孩子以更多的发言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稍作准备”,“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地表达,自信地走上交际舞台。然后,我还设计了看视频的环节,让观者通过感官的刺激,在老师的引导下领悟转述时“抓要点”的方法,为下面“听同桌说感动的事”打下基础,听者能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转述他人说话的要点,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当然,教师的评价画龙点睛,肯定“敢”说的孩子,鼓励“会”说的孩子,引导“怕”说的孩子,让学生在互评中肯定对方的优点,发现不足,在尊重和赏识对方的前提下,或质疑,或建议,能针对不同对象有礼有节地文明交际。在一个自然、和谐、愉悦的交际场里,“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培养,全方位地塑造学生良好的交际形象。
我想,在口语交际的这“一亩三分田”里,只要把准脉搏,用心“耕耘”,我和我的学生们定能硕果累累。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