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2015-09-10袁伟

决策探索 2015年20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文明

袁伟

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经济上的巨大繁荣,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进而威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并发展的。其理论渊源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理论、系统理论、生态学以及未来学的一些理论。理论实质是追求良善的社会,批判资本主义发展的模式,化解生态环境污染风险,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生态马克思主义虽然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一支,但它与马克思主义有着不一样的理论诉求,它将焦点放置于生态问题的解决上,并认为政治问题与生态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在这一点上构建了与马克思主义相一致的政治化意义。

在新时期,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上与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相关性。马克思将自然分为自在自然和人为自然,在没有人类活动前属于自在自然,而出现人类活动后就是人为自然。生态马克思主义延续着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哲学方法,从唯物史观历史主义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出发,认为现阶段出现的生态危机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资产阶级的本质是追求最大的剩余价值,盲目地扩大再生产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最终不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破坏了生态,造成了环境污染。

资本主义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过量地索取自然资源,大量地排放废弃物,同时为满足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在海外寻找殖民地,从事殖民掠夺,更加破坏了被侵略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能力。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都认为,人与自然是联系在一起的,人要实现发展必须依靠自然,而自然的破坏也会导致人类生存状况的恶化。两者都认为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实行社会的变革。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落脚点是生态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归宿则寄托在共产主义上。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形成到80年代体系化、90年代深化这三个时期。整体上看,生态马克思主义从生态角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生态危机出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要解决问题也要从社会制度上着手,关注人类的发展,改变资产阶级非理性的发展模式。从这个方面来说,它和马克思主义最终的目的如出一辙,就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中既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也要从西方的发展模式中吸取教训,增益社会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经济建设是人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自然的过程,虽然人的发展需要自然来提供物质支持,但是人也不能过分地向自然索取资源,超过自然承受的限度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总量也位居世界第二,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潜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家领土面积以及气候类型等地理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国家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也存在差距,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每天都要面对着大量的垃圾污染,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同时,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对有限的生存空间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邻近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时常侵扰着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些严峻的形势都要求我们谨慎地选择发展道路,一旦超过自然的限度,对我国可持续的发展是不利的。

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同时,国家已经逐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宏观上,通过法律法规战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确保整体上对环境生态的维护;在微观上,通过加强对地区环境的整治确保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特别是执政党从我国文化传统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提出科学的发展观,真正地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确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始,考虑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的承受能力,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根本目标,这就保证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时的政策宣传,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要求,是将子孙后代的发展与当今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从长远的目标结合而提出的。要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起来,共同维护人类的家园。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虽然在社会发展中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并将生态危机归结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提出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其理论诉求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在一起的。“自然界的人化过程就是社会历史的形成过程,人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也就是使自然界人化的过程,自然界作为人的活动的产物丧失了它的异于人的本质,成了人化的自然界,因而也成了人的感官对象。对象化的自然界,既是自然的产物,也是历史地创造出来的,即全部所谓的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化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要求人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要正确地对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马克思主义沿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思路同样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是以生态和人类为中心的观念。

第二,坚持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之路。经济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考虑人民的需求增量,同时合理量化生产,不过度生产浪费资源。在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上要将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前景考虑其中,还要将对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考虑其中,特别是发达国家在产业转移中不能为了获取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降低生产成本就将高污染的行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将环境成本转嫁给子孙后代。在经济发展中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生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是经济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就会给未来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人民生活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对高污染的行业进行处理,采用新能源技术,发展新型、高效、无污染的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最终的标准是人的感受。人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以人为本的建设。生态马克思主义从理论的高度上建构了社会发展的诉求,以理性化的方式表达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所要遵循的准则,在这一方面,它超脱局部利益,而从人类整体角度来思考问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文明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请文明演绎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漫说文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