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建不起壁垒
2015-09-10沈南鹏
沈南鹏
2014年有两个极端:一方面从年中开始听到很多投资界人士提醒大家,是不是冬天马上要来了,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另一方面创投市场异常活跃,不管VC还是在PE,投资规模,尤其在信息科技行业里面,超过了任何一年的活跃度。
基于此,我有两点想分享。
第一点,作为创业者,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怎么去把握好自己。我认为一个公司的成长节奏很重要。记得前段时间在一个投资年会上,主题在说非线性成长。确实今天很多优秀企业成长的速度,远超过了互联网早期时代。陌陌在香港做路演的时候,这家公司历史才三年零六个月,这家公司现在市值30亿美元。聚美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市值也有类似这样的规模,历史只有四年。
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家都很急躁,希望尽快建立自己的市场地位。因为这样,大家在融资上显得特别进取,以前从A轮到B轮的时间要一年到一年半,在2014年可能只需两个月。
但是我们也看到市场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市场中融资金额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被夸大的成分。这是特别需要防范的一种心态。做一家企业应该抱着百年老店的想法,走得太快,拔苗助长,往往会给这个公司发展留下一些阴影,留下一些潜在的课需要去补,这种规律是没有办法去改变的。
融资是正常的,因为只有融资拿钱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互联网需要的就是用户规模与市场占有率,而不是一开始追求利润,追求现金流。在这样一种竞争环境当中,市场的参与者还是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毕竟资金投入产出成本在长期是要算账的,并不是更多的资本就一定能够带来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明白这个道理,最后吃到教训的例子,历史上有很多。
所以对一个企业家来说,我感觉还是应该把心态放得更加平和一点,要从长远看,需要的融资并不是比较自己的资金是不是市场上最多的,而是要看资本效率是不是最高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竞争,而乱了自己的阵脚。
第二点,在中国很多的行业中,总有两到四家公司在竞争,甚至在O2O行业里面能看到多家企业瓜分市场。这一点与美国差别很大。美国最近五到十年崛起的公司,从Twitter到LinkedIn ,几乎每一个垂直的行业或者每一种应用当中,一般很快形成一家公司独大的格局。
为什么他们那里没有创业者模仿这些领先的企业?美国朋友告诉我,是因为180天现象。什么叫180天现象?一个公司的产品发布以后,在180天以内,因为你的竞争对手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建立起足够强大的口碑和用户基础,让竞争对手很难赶超。
这个观察非常有意思,因为我们知道在传统行业里面这一点很难做到。一个传统行业,比如说房地产行业,在180天以内建立技术壁垒是天方夜谭的。但是在消费互联网行业里面是完全可能的。在六个月里面,因为你的产品有先发优势。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面,你可能在用户当中已经建立了一个很深刻的品牌和排他的产品基本属性,于是你的竞争对手就很难抄袭了。180天现象的背后是什么?首先产品必须是原创的,必须基于创业者对市场的独特理解,产生具有市场差异化的产品和应用,这些产品和应用是今天大部分公司还没有想到的,还没有推出的,这种180天的现象是互联网领域非常特殊的一种状况。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180天现象还太长了一点,移动互联网恐怕有机会在更短的时间里面,建立这样的品牌优势。所以回到前面的一点,每个创业者需要静下心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同样创造一家公司,创造一个产品,还是应该根据你自己对市场独特的理解和解读,去创造一个你认为适合用户的产品。
如果每一个想法都是独创的,我相信不管是180天现象,还是120天现象,创业者都能建立自己的壁垒,避免可能出现的恶性竞争。也通过这种方法,不再仅仅是通过资本,通过不断融资规模来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我相信这是中国未来一批优秀企业应该有的一个特征。
[编辑 王宇航]
E-mail:wyh@chinacb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