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的音乐精灵
2015-09-10周媛媛
周媛媛
2014年12月4日,巴黎木十字男童合唱团的天籁之声再一次响彻上海大剧院,为冬日的上海送来了美好与祝福。当我走出剧院,心一直被温暖与感动包围着,音乐的美让人幸福。
作为与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德国托尔策童声合唱团齐名的世界三大童声合唱团之一,巴黎木十字男童合唱团成立于1907年,最初是源于两个年轻人的音乐梦想——成立一所儿童合唱团学校,在教堂与城市间歌唱,传递福音。同年10月,他们在卢浮宫圣日尔曼奥塞尔教堂首演,男童们身着长白衣,颈系木十字,形象庄严,音质纯净,很快受到了全法国的瞩目。
一战后,合唱团音乐总监马耶(Maillet)改变了合唱团只唱宗教曲目的传统,逐步加入了法国通俗歌曲、外国歌曲以及优秀音乐家的新创作品,使合唱团音乐风格更为多样化。1931年,马耶率团出访北美地区,迈出了国际演出的第一步。迄今为止,合唱团已到访了八十多个国家,用歌声感动了无数人,被亲切地称为“和平使者”。最近几年,合唱学校搬去了法国东部的小城欧坦,那里宁静又富有历史气息。
巴黎木十字男童合唱团的学生年龄最大的不过十五岁,男孩们每天上午学习历史、数学、法语、拉丁语等文化课,下午则保证两到三小时的练唱。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是巴黎木十字男童合唱团的特点,这也对合唱团成员个人的音乐基础、歌唱技巧、各声部间的和声融合、作品的风格把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通过系统的独唱、年级练唱及全体合唱等循序渐进的训练,为每位学生个人演唱技术的提高及团员间的协作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如今该团共有七十名男生,此次的中国之行是全体成员携乐队首次在海外的集体亮相。
这次在上海大剧院的音乐会上,指挥乌戈·古铁雷斯(Hugo Gutierrez)与孩子们为观众奉献了五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歌曲。上半场音乐分为三组:古典、民谣、流行音乐。当身着深蓝色西装短裤、深蓝色毛衣、白色及膝袜的男童上场时,整个团队立刻传递出一种儒雅和恬静的气质,让人不觉为他们吸引。每首歌曲都有一至二位领唱,开场曲《我听到一首歌》(J’entends une Chanson)选用简单的铃鼓击节来伴奏,旋律活泼可爱,这群年纪尚小的小朋友开始有点小紧张,但仍然显示出了训练有素的音乐素质。四首民谣风格的歌曲中,有三首为无伴奏合唱,但无论是领唱还是合唱的部分,均显示了合唱团良好的音准与音乐情感上的控制力,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在演唱俄语歌曲《玛露莎》(Maroussia)时,男童们的状态更加放松了,表演俏皮可爱。
在欧洲,很多歌唱家、指挥家、作曲家(莫扎特、舒伯特、汉斯·索斯特等)幼年都在童声合唱团中得到了美的启智,未来的音乐家说不定会在这群男孩中诞生。比如,节目单上一个叫“皮埃尔蓬”(R. Pierrepont)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场音乐会的十几首曲目都由他改编。早年的皮埃尔蓬亦是男童合唱团的成员,后任该团的艺术总监。
上半场最后的一组“流行音乐”全部加入了乐队伴奏,在《奇幻梦境》(Nella Fantasia)及《法国香颂》(Chansons Medley)的联唱中,孩子们柔和清澈的嗓音让地道的法式浪漫又多了几分纯美。上半场最后一首《友谊大道》(Avenue de I’Amitie)的领唱是一位年纪很小的孩子,他因为紧张不时用询问的眼神望向指挥,而乌戈·古铁雷斯则用肯定的目光和口形提示帮助他继续完成演出,让我非常感动。在一个合唱团,指挥既是艺术指导,亦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家长”,他的鼓励与肯定给予孩子的能量是巨大的。
下半场音乐分为两组:圣乐与圣诞歌。男孩们身着象征着圣洁的白衣,颈系木十字,端庄肃穆。圣乐以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为主,不得不承认,宗教音乐是合唱团的传统,乐队与合唱团的配合非常完美。男童们的演唱气息稳定,声音通透,风格纯正,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是整场音乐会中最精彩的部分。
维瓦尔第的《荣耀经》(Gloria)、佩尔戈莱西的《圣母悼歌》(Stabat Mater)、巴赫的《我愿背负我自己的十字架》(Komm, o Tod, du Schlafes Bruder)、卡契尼的《圣母颂》(Ave Maria)以及亨德尔的《哈利路亚》(Hallelujah)均是宗教歌曲中的经典。当“Ave Maria”的众赞声飘荡在空中划出完美的线条时,霎时我的心灵被爱紧紧拥抱,充满了感动,泪在眼眶中闪烁。此后上演的格里高利圣咏与清唱剧是指挥古铁雷斯最为热爱的,巴赫、莫扎特、门德尔松、赖因贝格尔、里格、弗朗克、吉尔芒的宗教作品都是他的保留曲目。
古铁雷斯毕业于巴黎圣乐学院,曾获得法国音乐艺术家联盟国际大奖赛冠军,同时,作为管风琴家、合唱指挥家经常受邀在法国和世界各地巡演。音乐会传递的不只是音乐,还有他作为教育家的人格魅力。
下半场另一组歌曲是“圣诞歌”。《夜》(La Nuit)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插曲,很多人通过这部影片初次了解了男童合唱并爱上了合唱。因此,当领唱用纯净的嗓音唱起“O, Nuit”时,美好的回忆与爱在演员与观众间流动。《平安夜》(Douce Nuit)、《铃儿响叮当》(Jingle Bells)等中国观众熟知的乐曲,在巴黎男童最新的改编与演释下让人耳目一新。最后的安可曲是非常可爱的两位男生演唱的《猫之二重唱》,以及与上海少儿广播合唱团合作的《春天在哪里》与《爸爸去哪儿》,都非常精彩!
到了十五岁,男孩们就要与合唱团道别了。离别虽然伤感,但这段与美好的音乐及一群有才华的伙伴们一起成长的岁月,和那些非比寻常的经历,都会使每一位男童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任何困难,这就是音乐赋予人的能量。
最后,借用法国媒体的一句话“你如何能够不为如此完美的天籁之声而动容”,感谢巴黎木十字男童合唱团传递的爱的能量,亦祝福你们!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24/qkimagesyahzyahz201501yahz20150114-1-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