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关“互联网”试题的分析
2015-09-10郑洁
郑洁
当今社会,互联网早已深入了人们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多是在行走的同时,不时掏出兜中的手机低头瞅几眼。在工作上,更是无法离开利用互联网的互相协作。自然,有关互联网的话题受到中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也是情理之中了。
笔者以2015年部分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为例,简析试题的内容及教师和学生的应对策略。
一、中考真题再现
例1:2015年杭州市中考语文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⑴⑵两小题。
今年母亲节,许多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晒文字,秀照片,倾诉对母亲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祝福。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往往不太习惯向母亲当面表达感情。他们或忙于学习,或忙于工作,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很少陪母亲。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目里,他们通过微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___________。一方认为,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值得点赞;另一方认为,这是作秀,是给别人看的。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微信朋友圈。”
⑴在第二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两段文字衔接自然。
⑵请你就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
例2:2015年黄冈市中考语文卷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回答20-21题。
(选文《Wi-Fi引领网络无线时代》,略)
……
21.读④—⑧段,概括使用无线路由器应注意的事项。
例3:2015年天津市中考语文卷作文。
“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学们,你想“晒”点儿什么呢?
请以:“晒出我的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试题解析
纵观近年中考语文试题,“朋友圈”、“抢红包”等产生于互联网的新生态、新热词已经在各种类型的试题中不断出现,尤其是作为升学考试性质的中考,更是如此。
根据以上中考真题,我们可以发现,从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到大小作文,都出现了与“互联网”相关联的热点题目,对学生的综合分析、阅读理解、应用写作都进行了考察,测试了学生关注热点、跟踪前沿动态的能力。
对于例题1,将互联网融入社会,改变人们习惯的情况阐述给学生,体现了生活中与互联网相关的方方面面。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理解语言,对事物发表个性化的看法。回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双方观点的对比与异同,明确有力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且要做到有依据、有事实、有道理。例题2作为一篇说明文,简要地介绍了目前互联网采用的主要技术“Wi-Fi”,引导学生了解目前互联网基础技术,以及如何防止其产生危害。本题目的在于使学生关注最新的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以及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例题3作为半命题作文,以流行的网络用语“晒”为导引,考查学生作文选材、扣题、构思、写作等能力,下笔时要从小见大,从晒出的小事来深化文章的立意。
三、掩卷反思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的到来,国家开始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互联网改变了社会,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语言,如同例题3中所提到的“晒”,就是由互联网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应当以与时俱进要求自己,在抓好传统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加强对互联网上新动态的研究,由此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让互联网成为增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强力工具。
1、以教材为本,关注新词热词
对于词语的学习,应引导学生对教材及课外阅读材料上或网络通讯方面的新词语进行积累,掌握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教师可挑选出当前网络上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新词热词,在教学中适当予以说明,让学生了解网络热词,并去粗取精,对其中的含义进行升华,做到可以和课内相映成辉,熟练运用。
2、开展课外阅读,积累文学素养
课外阅读一直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而在如今“网联网+”的时代中,课外阅读也应该萌发出新的内涵——网络阅读。较之传统的课外阅读,网络阅读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获取方式便捷等特点,学生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老师不妨利用此契机,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网络阅读和资料的收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动机和习惯,寻找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步骤,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3、紧跟时代发展,身体力行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教师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教学助力,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促进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如,可以利用微信组建教学交流群,利用微博建立师生互动、人人参与的互联网教育教学平台,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向,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在家长的指导下在互联网上开展自主学习,把握互联网发展动向,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