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外喜剧电影的相似之处

2015-09-10周扬

新闻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喜剧电影卓别林周星驰

周扬

【摘要】从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喜剧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观影感受,成为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一种电影类型。虽说喜剧电影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如果对中外喜剧电影进行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其实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点和共同点。本文选取卓别林和周星驰为中外喜剧电影的代表人物,并结合他们的作品探究中外喜剧电影的相似之处,以便更好的探索喜剧电影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喜剧电影卓别林周星驰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电影艺术词典》对喜剧的定义是:“以产生结果是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在总体上有完整的喜剧性构思,创造出喜剧性的人物和背景。主要艺术手段是发掘生活中的可笑现象,作夸张的处理,达到真实和夸张的统一。其目的是通过笑来颂扬美好、进步的事物或理想,讽刺或嘲笑落后现象,在笑声中娱乐和教育观众。矛盾的解决常是正面力量战胜邪恶力量,一般来说结局比较轻松愉快。”由此,喜剧一般都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谈及喜剧电影,就不得不说起卓别林,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喜剧表演大师,在喜剧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熟知的周星驰,也是一位在喜剧电影上造诣很高的大家,从时代跨度来说,看似没有任何交集的他们在诠释喜剧电影的时候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尤其体现在作品的主题上。

一、对社会阴暗面的批判

卓别林在喜剧电影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电影中所饰演的夏尔洛这个喜剧人物,他的出场常常伴随着诙谐、幽默、搞笑,而美国默片也在他的推动下到达发展顶峰。他把喜剧作品和批判社会现实结合起来,集中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并且以一种小人物的形象进行演绎,在当时的喜剧电影中显得尤为难得。卓别林的作品也反映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电影对社会阴暗面批判的代表。这部作品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压榨和剥削以及工业时代对人的个性的扼杀。影片的一开始一群白色的猪中间夹杂着一头黑色的猪,它认为自己格格不入,不容于这个社会,也不为这个社会所容。《摩登时代》反映了工业机器时代把人变成机械化的工具,尤其是卓别林在用扳手扳齿轮的时候,机器齿轮将人吞噬的镜头,更能够体现这一点。

对于周星驰电影来说,《国产凌凌漆》是其代表,它也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影片里的金枪客,表面上正义凛然,其实是个坏事做尽,贪污腐败的大坏蛋。影片最后金枪客站在忠党爱国四个字面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揭示了社会上一些“蛀虫”,表面一套,私底下又是另一套,为了捞油水不择手断,全然不顾百姓的利益。电影中周星驰所饰演的小人物凌凌漆,在最后代表人民打死了金枪客,反映了底层民众对这些社会“蛀虫”的憎恨,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

卓别林所处的时代正处于希特勒的黑暗独裁统治之下,没有人敢违背他的意愿。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部震惊世界的《大独裁者》问世了。卓别林用他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了他不向黑暗屈服,敢于奋起反抗,敢于追求自由。

在《大独裁者》中,卓别林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平凡瘦弱的角色,丑化了当时的法西斯独裁统治,表明了他对独裁统治的憎恶以及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影片的片尾演讲,他以小人物的口吻喊出了当时世界饱受苦难的人们的心声:“不要失望呀,我们现在受到苦难,只是因为那些害怕人类进步的人在即将消逝之前发泄他们的怨毒,满足他们的贪婪。这些人的仇恨会消逝的,独裁者会死亡的,他们从人民那里夺去的权力,会重新回到人民手中的,只要我们不怕死,自由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他用这些饱含着激励的话语,强烈的讽刺了希特勒的独裁统治,表达了底层人们对自由的追求。

在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中,能够反映对自由追求的电影的代表是《济公》。在影片中,周星驰所饰济公,不畏强权,敢于推翻所谓的“大道”,一心追求自己心中的正义之道,以一个小人物的形象去劝诫“九世恶人、九世乞丐、九世妓女”,哪怕最后的结果是自己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影片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三、对人的本性的洞察

卓别林和周星驰的作品是幽默、情感和人性世界共同语言的体现。他们都是用小人物的形象去洞察人的本性,具有非常深刻的社会意义。

提起卓别林电影艺术形象,就不得不提起夏尔洛,这个小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卓别林一生电影艺术形象的凝缩,在《城市之光》里,他可以为了喜欢的卖花女而冒充百万富翁,然后去想办法挣钱,哪怕自己会因为这样而进监狱。在《寻子遇仙记》里他的儿子和人打架,虽然结果是自己的儿子打赢了,但是自己受到了对方强壮哥哥的威胁而选择了妥协,宣布对方获胜。虽说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但是在某些时刻却能够摆托懦弱,表现出一些不合时宜的勇气和自尊。比如在电影《城市之光》里,他喜欢卖花女,能够鼓起勇气去打拳击,虽说结果是被人打到抬了出来,但他也会鼓起勇气向卖花女表白。又比如在《大独裁者》的结尾,他颤颤巍巍的走上讲台,一方装模作样之后,却很反差的讲出了当时底层人们的心声:“仇恨会消失,独裁者会死去!”

周星驰的电影和卓别林一样,在电影中饰演的同样都是社会的底层人物。最能够体现这一点的应该是周星驰的自传电影《喜剧之王》,他在里面饰演的尹天仇,是个不受别人待见的龙套,但是他只要有表演机会就会拿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对每个角色都尽心尽责。周星驰所饰演的这些角色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洞察,正是通过这些角色去反映人性和洞察人性。

四、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周星驰和卓别林的喜剧电影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电影中表现了不完美的爱情,并且用它作为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主脉络,使整个作品的格调显得悲喜交加,笑中带泪。这或许跟他们童年相似的生活经历有关。在卓别林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离异了,卓别林跟着母亲一起生活,七岁的时候,由于生活困苦,他被送进了孤儿院。在孤儿院的生活对他的影响非常巨大,以至于在后来拍摄电影《寻子遇仙记》中他所饰演的小孩要被送进孤儿院时,一向懦弱的他会与执法人员以命相搏。而周星驰自幼父母离异,和姐姐一起随母亲生活,相似的生活经历导致了他们作品中描写的爱情总是不太顺畅。

卓别林所饰演的夏尔洛,在对卖花女的追求中,可以为了筹钱给她治眼睛而去打拳击甚至自己进了监狱,或许是因为卓别林的作品是默片,在言语上不能够充分体现,在整体上来说会显得有些童话色彩。对于周星驰来说,他用无厘头的手法重新解构爱情,阐释了爱情应该有的种种品质,比如说绝对的默契和信任以及人生的苦难和深厚的信仰,《大内密探零零发》和《喜剧之王》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周星驰电影中的爱情一直徘徊着生存的危机与压力、个人的理想追求以及对爱的过于纯粹的想法和不负责的处理方式之间。这些独特的因素构成了周星驰电影爱情的独特模式。比如说电影《功夫》里,周星驰就把他心里最想要的爱情表演到了极致。电影最后一幕两个小孩天真无邪的笑着,一起拉着手走进棒棒糖店其实也就暗示着周星驰心中向往的那种纯真无邪的爱情。

五、对梦想的执着

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城市之光》、《淘金记》、《巴黎一妇人》等影片中,流浪汉、绅士、诗人、梦想者是卓别林形象的符号。对卓别林而言,他最喜欢的就是以小人物的形象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卓别林用他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当时社会的不公平。

在周星驰的电影作品里,他所饰演的小人物不管最初有多么落寞,多么被人鄙视和瞧不起,但是我们看到的都是圆满的结局。这种精神鼓舞了多少人在遭遇困难时不气馁不放弃,迎着困难,大步奋进。虽说结果可能不会尽如人意,但是这种努力进取精神以及对梦想的执着,在周星驰的影片中都被演绎得感人至深。

《喜剧之王》是周星驰一生的真实写照,影片中尹天仇的跑龙套经历向我们展示了每个人成功之前的艰辛。而这些经历也只有那些曾经满含抱负却怀才不遇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意味。再比如电影《功夫》中的阿星,他小时候就一直期望成为绝世高手,虽说中途遭遇了种种打击和阻碍,但是到最后他还是成为除恶惩奸的武林高手。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响亮地告诉我们:努力!奋斗!成功的希望虽然不大,但是并不是不代表没有一丝希望,努力还有成功的可能,不去努力就注定会失败,虽然说心中怀惴的梦可能破灭,但是不能因此而停止做梦。用周星驰在《功夫足球》的话说“人没有了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结语

比照中外的喜剧电影,其特点在卓别林和周星驰的电影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喜剧电影的表层只是为了娱乐人们的观影情绪,而追溯其深层的意味,我们可以分析出其内涵。不管是卓别林和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作品还是说其他的喜剧电影,或多或少都蕴含着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自由独立的追求、对人的本性的洞察、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梦想的追求。纵观喜剧电影从诞生至现在,它以其独有的方式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张野男,《生活的眼泪与欢笑:卓别林与周星驰电影比较》[D].浙江大学,2010年5月

②库卡尔金:《卓别林评传》[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60

③石燕,《“草根”王道——从周星驰的电影谈开》[J].《新潮电子》,2008(3)

(作者: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艺术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喜剧电影卓别林周星驰
试论喜剧电影台词当中的语言变异现象
周星驰愧对贤内助,一句情话求偿7000万
2017年法国喜剧电影回顾展开幕在即
合家欢喜剧电影《喵星人》定档暑期
“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举行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周星驰的较真
没有谁是躺着成为谁的
我的歌
模仿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