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儿就医“三大攻略”

2015-09-10吴志

大众健康 2015年10期
关键词:儿科病情检查

吴志

家在福州市仓山区的小朋友琪琪,最近一直咳嗽不见好转,于是挂号、就诊、抽血、开药、取药……三天两头跑医院,即便几乎全家总动员,就医过程仍让家长头痛不已。

医生诊治疾病是门艺术,家长带孩子看病也是一门艺术。患儿家长总盼着能尽早就诊,还希望医生能多听自己讲点孩子的事情。如何做好就医前的准备“功课”?如何在短时间内向医生传达有效的内容?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陈光明主任医师向您传授带孩子就医“三大攻略”。

看病前:先和宝宝“谈好”

有些孩子一听说要去医院,或者到医院后看见医生、护士就会大哭大闹,甚至极力拒绝看病。因为,孩子患病本来就很不舒服,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见到一大堆陌生人,还有“可怕”的白大褂,自然格外焦虑。如果他大哭大闹起来,还会影响医生、护士的诊疗过程。看病前,应该先和孩子进行沟通,做好思想工作,别看两三岁的孩子,只要家长平时在家庭中与孩子是“平等关系”,父母认真地讲道理,患儿是能够听得懂的,不要二话不说抱起就到医院。

腹泻是孩子常患的疾病,腹泻时,做粪便检查非常重要。因为通过粪便检查,可以大体了解孩子腹泻的病因。当孩子有腹泻时,可以在来医院前取一些大便标本放在保鲜袋或一次性纸杯上,只要是2个小时内的没有被外界污染的大便都可检查。但对于婴幼儿,家长不要拎着尿不湿来做检查。由于尿不湿有较强的吸水性,会将大便中的有形成分如白细胞、红细胞吸收掉,这样检查出来的结果就可能是假阴性。

看病时:孩子年龄要说清

带孩子二次就诊,家长要将前次就诊的检查单、化验单和处方带上,以便医生查看。如果孩子住过院,就诊时应把疾病诊断书、检查单、化验单、出院小结、病情检验单带上。特别是从下级医院到上级医院转诊的孩子,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尽快做出诊断,还可避免重复检查。

当医生询问家中还有什么药物时,家长往往有说不清楚。所以,去医院就诊前可列一张家中药物清单,上面写清楚药名、数量。医生会根据当时孩子所患疾病,决定家中哪些药物可以接着用,避免重复开药而导致浪费。当然,家长一定要正确保存药物(有些药物需要2~10度冷藏保存),并且确定药物没有过期。

看病时,一定要告诉医生孩子的年龄,如几岁几个月,如果孩子不足一个月,要告诉医生孩子生了几天,甚至几小时、几分钟,这对医生判断疾病很有意义。3岁到学龄期的孩子最好准确到月,年龄用周岁,因为不同年龄所患的常见病不一样。两岁以内的孩子呼吸道、肠道疾病多见,医生在问诊发烧的孩子,多会兼顾问到孩子有没有咳嗽、流鼻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或拉肚子的胃肠道症状。而7岁的孩子出现拉肚子的情况比较少,更多的是扁桃体炎,医生则会问孩子是否有咽痛的症状。另外,家长最好能给医生提供孩子的体重,这对医生制定药物剂量有帮助。

家长还要告诉医生,孩子过去常见的症状,如发热时有没有惊厥。如果半岁到5岁的孩子发烧时抽筋过,医生会建议家长使用预防抽筋的药。孩子如果有一些慢性病史,例如患有肾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要告诉医生。例如有慢性肾脏病的孩子感冒了,医生开药时会给他们用对肾脏没什么毒性或毒性较小的药。同时,孩子如果有某些药物过敏,也一定要告诉医生。

看病后:不是“一锤子买卖”? 儿科被称之为哑科,因为医生面对的是大多数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病情的孩子。孩子患病时往往病情变化很快,如半小时前测体温才37.6℃,可能很快就升高到40℃;中午孩子发烧精神还好好的,下午就精神不好抽筋了等等。当孩子第一次就诊时,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病情及化验结果,给出诊断及治疗意见。但医生看病不是“一锤子买卖”,当孩子病情加重时,需要再次就诊。

如何判断孩子病情加重呢?最简单的方法是,孩子原有的病情没有缓解甚至加重,同时还出现了新问题。如孩子开始发热只是38.5℃,还有偶而的咳嗽,经过治疗后体温不降反而越来越高,咳嗽越来越重,还出现喘息、呕吐、腹痛等症状,则提示病情加重。当然,孩子精神、饮食、睡眠的好坏,也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依据之一。

每次看病时,都要告诉医生孩子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如孩子发烧了,要说清楚何时发病,发病多少天、几小时,吃了什么退烧药,服用多久后退烧或无法退烧。有的疾病则要精确到分钟,例如惊厥,持续时间不同,惊厥的诊治也不尽相同。有些家长在描述孩子发烧情况时不断重复,对医生诊疗并没有帮助。

家长在每次看病后都要保管好孩子的病历卡,卡里记载着孩子的病史和化验信息。

那么,14~18岁这样“半大”的孩子,该去儿科还是成人科就诊呢?从医学角度讲,14~18岁的孩子虽然生理上接近成年人,但身体内部的脏器、系统尚未达到成年人标准,而且心理年龄也不成熟,仍然属于儿童。即使同一个疾病,儿科和成人科诊治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18岁以下患者还是应该去儿科。例如儿童患有肾病综合征,虽然儿科和肾脏病科治疗药物大同小异,但两者的用药和剂量是不一样的。儿科医生在给孩子制订治疗方案时,除了依据疾病本身的特点外,还会考虑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猜你喜欢

儿科病情检查
婚前检查与孕前检查资源联合应用对优生优育的影响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THE FAREWELL
检查版
检查版三
听诊器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Playjng with ch &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