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观能战胜癌症吗

2015-09-10蕨代霜蛟

大众健康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关联疗法性格

蕨代霜蛟

前些日子,被誉为“中国的高木直子”的超人气绘本作家熊顿的名字,再度被千家万户所知晓——因为她的漫画《滚蛋吧!肿瘤君》以同名电影的形式被搬上了荧幕。影片中女主角所表现出来的,在普通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与治疗副作用之下依然坚持到底的顽强乐观与勇敢,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而在癌症患者人群中,似乎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念: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鼓舞,决心与癌魔顽强地抗争到底。而另一方面,一些因为疾病而变得敏感的人会怀疑甚至自责起来:我之所以得癌症,是不是因为我本来就是别人所说的那种容易得癌的不好的性格?

““癌症性格”真的存在吗?

下面,我们援引世界最权威的癌症机构之一__美国癌症协会(ACS)的资料,来讨论一下广为流传的所谓“癌症性格”的真相,以及患者心态在癌症治疗中的客观影响是什么。结果可能会令你感到惊讶,但事实就是事实,我们都需要接受。

“““癌症性格”一说在社会上有着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多人都深信:具有一些特定性格特质的人群,比如说神经质的、易怒的、悲观的、内向孤僻的人群更容易成为癌魔狩猎的对象。这种观点究竟有没有根据?一切事实都需要科学来仲裁。这一次,让我们根据权威机构美国癌症协会的信息,来逐一说明解释一下癌症与心理、性格等精神领域特征之间的关系。

1.心态与癌症

“癌症性格”这种观念无疑也影响着很多不幸的癌症患者。当医生告知他们诊断结果时,他们常常会无法控制住这样的念头:

①我生癌是不是自找的?

②我的不良情绪会不会加快肿瘤生长、影响治疗效果?

③假如我想象我的身体正在与癌症搏斗,或者暗示自己“我其实没事”,这样做能不能控制住癌症的发展?

④如果我放松心情或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我的癌症是否可能被治好?

美国癌症协会的说明:

面对癌症的诊断,处理好情绪与感受等心理活动固然是很重要的。针对人们的情绪以及人际关系进行的治疗(有时被称为社会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癌症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改善生活品质。然而不得不遗憾地说,并没有良好证据能够证明诸如此类的心理干预能够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预防癌症复发或者帮助癌症患者活得更久。当然这不是说集体支持、个体化治疗、正念法以及放松疗法等手段就没有价值:它们仍然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以及伴随癌症诊断而产生的低落情绪。

2.性格特质与癌症

多年来,很多人深信某些特定性格类型的人群更容易患癌。大家普遍认为神经质或内向性格的人群风险更大。还有一些人据此相信性格特质还影响着癌症的预后——具有“癌症性格”的患者会死得更早。

美国癌症协会的说明:

这方面的绝大多数研究都倾向于提示性格与癌症之间没有关联,但有一小部分研究认为性格与癌症之间存在关联。科学家们注意到这一小部分研究常常规模较小、设计不良或者没有进行充分对照。而这就意味着这样的研究结果更可能是研究偏差或者随机概率所导致的。同时,一些学术刊物还倾向于具有发表认为癌症与性格之间有关系、而退回认为没有关联的研究的主观动机。道理很简单:认为癌症与性格之间有关联的文章显然更加吸引读者眼球。

在2010年,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设计最为良好的一项科学研究得以发表。该研究涉及对象60000人,对所有受验者跟踪至少30年。这项严谨的研究充分考虑了吸烟、饮酒以及其他已知癌症风险因素,结果却没有找到性格特征与总体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甚至没有找到性格特征与癌症生存率之间的关联。

乐观的态度会影响癌症吗?

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常常会因为他们对于癌症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而蒙受负罪感,他们可能会强迫自己在任何时候始终保持乐观正面的态度。然而这是不现实的、根本做不到的。这种压力可能来自癌症患者自身,也可能来自其他人,或者两者皆有。

事实上,悲伤、抑郁、负罪感、恐惧以及焦虑等心理变化都是正常的,是一种面对重大人生变故时的必要学习过程。逼迫自己忽略这种感受或者对他人闭口不谈只会令患者感到更加孤独,进而导致痛苦的情绪进一步恶化。有些患者一旦感觉自己无法总是保持乐观时就会自责、负罪感深重,这同样会加重情绪负担。

另一方面,有些患者相信精神的力量能够阻止这一严重疾病的发展。这在本质上其实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两种表现形式。这样的信仰无疑颇具安慰作用,令人在面对癌症风险时获得些许安全感:如果这是真的该有多好!癌症患者们就可以利用意念的力量阻止恶性肿瘤的生长。可惜这种意念的暗面在于一旦癌症患者无法完美地保持这种信仰,他们就又会陷入自责。

为了深入了解心态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科学研究者们对1000名以上脑部与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了观察。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在情绪状态方面得分高的患者与得分较差的患者之间并未显示肿瘤生长速度与存活时间长度方面的差异。基于目前对于癌症发生与发展的了解程度,没有理由相信不良情绪会导致癌症或者加速癌症的发展。

心理疗法能否延长癌症患者生存?

在癌症与心理疗法以及压力缓解治疗领域的研究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结果,这种现象同样困扰着研究报告人员以及癌症患者们。例如,1989年David Spiegel及其同僚们似乎发现存在关联,但是开展同类研究的其他研究人员却未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2004年的一项研究回顾梳理了大量设计良好的、针对接受心理疗法的癌症患者(1000名以上)的研究结果,最终没有能够发现心理疗法对于延长生存的作用。

到了2007年,另有研究人员对所有此前针对心理疗法与癌症生存时间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他们没有能够发现任何一项研究显示心理疗法能够带来积极的效果。

最后,Spiegel本人也于2007年以一群新的患者为对象做了重现1989年研究的尝试,以确认是否能够获得与之前那次试验同样的结果。这次研究的结果提示接受心理疗法的患者的生活质量确实得到了改善,然而这一次在生存时间上并没有显示出差别。

过去几十年间的研究发现,通过爱心团体向癌症患者充分提供信息有助于减轻压力、焦虑以及疲劳等症状,降低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性。

爱心团体的存在的确可能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质,然而现有科学证据却不支持爱心团体或者其他形式的精神健康疗法能够使癌症患者存活得更加长久。

精神健康疗法与情感支持

癌症侵蚀着人的身体,同时也影响着人的情绪与感受。然而我们不建议将某些宣称能够阻止肿瘤生长的精神健康疗法作为癌症治疗的唯一手段,也不应该仅仅因为有人认为那样能够延长生存期而去尝试。但是精神健康疗法以及情感支持的确能够帮助癌症患者和他们所爱的人们更好地应对癌症以及癌症的治疗。癌症患者可以考虑和他的癌症护理团队进行沟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靠自己度过癌症诊断与治疗周期。有时也不妨和其他体验过同样经历的癌症幸存者进行交流。

癌症患者的心态、情感以及心情很可能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都在变化。或许某一天他会感觉非常良好,但是到了第二天却又变得非常糟糕。需要记住的是,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并且假以时日,绝大多数患者都有能力面对癌症诊断的现实,在生命的旅途上继续前进下去。当然,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获得爱心团体的额外帮助,或者精神健康方面的专家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患者应该振作起来寻求必要的支持,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尽可能享受最高品质的生活。

猜你喜欢

关联疗法性格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奇趣搭配
拼一拼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智趣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无关联①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