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TSD:挥之不去的梦魇

2015-09-10徐东

大众健康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创伤性障碍经历

徐东

灾难亲历者往往希望,他们经历的巨大的心理创伤或冲击能够很快过去。然而事实却难如人愿,这种心灵的创伤会持续很久。尽管事件已远去,但有些人仍难以从事件中解脱出来,痛苦场景总在脑中闪回。那么这时,创伤反应就有可能发展成了一种临床意义上称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精神心理障碍,英文简称PTSD,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PTSD究竟是什么?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是对重大创伤、那些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通常在应激事件发生后1~6个月内出现,极少数在6个月以后出现,称延迟性PTSD。PTSD比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要晚,但障碍的持续时间长,往往持续一个月以上,有的则更长。

一般来讲,遭受重大创伤或严重应激事件数日或数月后,社会与生活功能严重受损,总是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情景回避,且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的就可考虑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长期压力大也会导致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出现,离不开创伤情景,创伤的类型影响PTSD的发生或表现形式。一般而言,自然灾害损失巨大,涉及的人群广大,就有更多的人存在罹患PTSD的可能。

突发的、巨大的、明确的重大灾难,或学者认为的1型创伤会导致人们出现事件闪回具体、细节化、记忆深刻,或出现反复性思考、错觉、时间定向障碍等,心理上感受更多的是紧张、害怕、无奈、无能无力。

然而,那些长期存在、反复发作的痛苦折磨、表面上看似不十分剧烈的所谓2型创伤,容易导致人们为逃避重复创伤而形成独特的防御与应付机制,表现为否定、抑郁、情感麻木、自我麻醉、自我伤害等。

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警惕

一般来讲,PTSD可有以下主要表现:

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如: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出现错觉、幻觉;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在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与事件相关的特定日期等情况下,感到异常痛苦,或产生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紧张、不安等生理反应。

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如下一项表现: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激惹,不稳定;集中注意力困难;过分担惊害怕。

3.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情景的回避,如:极力回避回忆与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与事;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淡漠;兴趣爱好范围变窄;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信心。

为什么有些人会患上PTSD?

各类创伤性事件是产生PTSD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有了创伤人们就会患有PTSD。大多数人在经历了创伤事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表现或症状,但只有部分人最终成为PTSD。其实,许多因素都会影响PTSD的发生,这些因素包括:存在精神障碍的家族史、本人有精神障碍既往史、童年时代有心理创伤(被忽视、虐待、10岁前父母离异等)、性格孤僻、神经质倾向、事件前后有其他服刑事件、家境不好、身体健康欠佳等,而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PTSD。

关于PTSD的发生机制多从应激心理层面开展。一般来讲,人们面对重大生活事件、自然灾害、精神冲突,自身无力应对或自觉无能应对时,就会表现出焦躁、烦恼、不安、紧张等,有时甚至处于一种混乱的危机状态。如果这样的危机状态下长期存在,随时间发展而未有效的疏解,甚至压制这种状态,一些人尤其那些易感素质者就会出现PTSD。

如何减少PTSD的发生?

减少PTSD有两个办法,一是要减少导致PTSD的各类创伤事件,二是要提升人们应对创伤的能力。

自然灾害的到来难以控制,人们不得不面对。但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也在有意无意地制造各种程度不等的刺激或冲突,这样的情景就成了PTSD发生的前提。因此,减少PTSD能做的更多的就是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避免人为重大冲突,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工作,而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进一步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助于减少PTSD的发生。另外,我们平时还需注意:

1.平常要不断提升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提升接纳心理服务的依从性。

2.危机发生后,出现一些心理反应,有些甚至很剧烈,都是很自然的,关键是急性应激期要注意安全,不发生意外。

3.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潜能,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努力提升支持感受,求助家庭、社会、组织的帮助。求助是积极的应对方式。

4.关注自己的心理感受,主动评估自己的心理状况,自觉应激过重,或总沉浸在事件或悲伤之中的,要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对那些自控性差、有明显问题的,家庭要引导、帮助他们就医。

PTSD可以自我检测吗?

面对创伤带来的心理影响,创伤事件的相关人员,如当事人、救援者、罹难者家属、重大创伤情景经历和目睹者等应当自觉关注自己的感受,了解创伤对自己影响的程度,以便及早应对。下面是严重创伤应激反应筛查表,结合自己最近2周出现的情况进行回答,可以初步判断自己受创伤的干扰程度。该量表分越高,创伤程度或反应越重,一般来讲,把每个条目的分值相加,总分大于等于20分时,提示存在心理创伤,需要详细精神状况检查,同时开展心理干预。

1、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事件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2、当想起或提到那个事件时,没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3、我想尽量忘掉那个事件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4、有关事件的情景或事件使我睡不着、睡不好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5、我心里感到一阵特别难受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6、我梦到那个事件或有关的东西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7、我躲开事件有关的东西或情景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8、我觉得事件好像没有发生或不是真的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9、我尽量避免谈及事件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10、有关事件的情景闯入脑海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11、遇到一些相关事情会勾起我对事件的回忆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12、关于事件我有许多感受,但我不管它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13、我尽量避免想那事件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14、有关事件的一些事情能使我回想起当时的感受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15、我对事件有些麻木的感受

从来没有(0)很少(1)有时(3)常常(5)

猜你喜欢

创伤性障碍经历
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画与理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跟踪导练(四)2
心灵休憩
经历与感悟
选择障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