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砺中成长
2015-09-10刘兆才
刘兆才
汽车行业的发展就像人的成长过程一样,要经历各种考验才会健康成长。对于汽车行业尤其是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还远没到成熟期,成长中遇到问题是整个行业在抉择良莠的自我修炼。但对于车企来说,有的是机遇,有的是挑战,还有的是生死存亡的关隘。
早在2012年,工信部根据《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总体要求建立了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目的其实就是在现有车企中进行良莠自检,让汽车行业大的机体更加健康。随后,工信部发布了首批公示企业名单,对48家车企进行公示预警,特别公示期从2013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止。在此期间,不受理被特别公示企业的新产品申报。被特别公示的企业经考核符合准入条件的,取消特别公示,恢复受理其新产品申报。特别公示期满后,未申请准入条件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企业,暂停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且不得办理更名、迁址等基本情况变更手续。也就是说,汽车企业如果发展不好就可能会被“劝退”,从而改变了只要获得“资质”就可以卖“壳”求生的现状。但如此一来就会发生像业内很多评论人士所认为的“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现象吗?在目前,很多互联网企业开始介入汽车的研发,不排除在将来会有资本借壳造车的可能性,但就目前来看,鲜有大型车企愿意承担兼并而来的经营负担,在自身的产品投放尚不足以扩大规模的前提下,盲目兼并重组毫无意义,甚至会带来拖垮自身的风险,这种情况已有前车之鉴。
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一直都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前不久召开的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处长裴晓菲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国家环保部门正在制定国VI标准,预计于2016年底完成。该消息一经放出,即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国VI标准根据当前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会进一步加严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限值,总体目标是在国V标准基础上加严30%。显然,对于众多国V标准尚未达到的中国汽车品牌车企而言,这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挑战未必是坏事。201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销量大增长到下滑的过渡期,合资品牌车企销量纷纷下滑,但是中国品牌车企的销量却保持了逆势上涨。这里面不排除中国品牌车型的价格优势对市场销量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品牌车企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力在提升。因此,政策标准的加严,可以让中国的汽车企业加快成长的步伐,不是坏事。不过,新的排放标准一定会对车企的产品结构产生影响。一些大排量的车型将不得不让步于车企的排放总量要求,拿目前畅销的SUV车型来说,市场保有程度远未饱和,占有率会持续增长,但这将对车企未来的排放总量控制产生影响,尽管目前这种矛盾还没有显现,但终究是个症结,如何破解需要企业的智慧。
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成长的磨砺,今年的销量放缓也许正是其步入新常态的开端,业界也有政策救市的呼声,但是中国的汽车消费需求远未饱和,市场的需求潜力非常巨大,尽管短暂的困境会让车企感到镇痛,但是健康的成长需要这些痛感。类似于“救市”般的政策只是包裹婴儿的襁褓,依赖于此将会让车企更加羸弱,放开政策的扶手,让汽车企业在竞争中成长才是良性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