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条件及特点

2015-09-10杜红燕

党史文苑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民主专政毛泽东思想理论

杜红燕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时间上说涵盖解放战争后期至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阶段。其间党和国家面临着纷繁复杂的任务,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因而此间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前的特点,包括发展过程的集体性、社会性和内容上的多面性、广泛性。梳理此间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背景和特点,对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着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发展 条件 内容特点

经过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以较弱的军事实力打败了军事实力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残余的敌人尚待我们扫灭。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1]p1480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清醒地看到革命胜利后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缺乏建设经验所需要面对的困难。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了建设新中国的任务,秉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继续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条件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复杂环境和艰巨任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党由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党变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使命完成其一,即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接下来,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完成第二个更加艰巨的任务,即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具体任务首先是建立新政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此基础上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作为长期在农村环境中从事革命事业的中国共产党,各方面经验和能力都比较缺乏。如何快速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掌握管理城市和发展经济的本领,是客观形势对我们党的考验。与艰巨任务相随的是不容乐观的国内外环境。经济上,近代以来长期贫弱的中国,生产力非常低下,经济发展不平衡,土地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长期的战争环境加上反动派的剥削压榨,通货膨胀程度亘古未有。政治上,国民党反动派时刻准备反攻大陆,潜伏在大陆的反革命分子对新政权进行破坏活动,少数民族地区的解放和改革任务繁重,这一切都必须谨慎处理。国际上,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遭受着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包围。

2.只有发展毛泽东思想才能适应新任务和新形势的要求。毛泽东思想产生于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后期,党内领导层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后才真正开始思考怎样建设新中国的问题。已有的毛泽东思想在内容上主要是指导中国如何进行革命的理论和战略策略,虽然也包括一部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内容,但这些方面也是为革命事业服务的,真正系统的为全局考虑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少之又少。面对着革命事业在全国的胜利,国家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国际关系政策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只有发展毛泽东思想才能适应变化了的全新的任务和形势。

3.苏联的历史经验和帮助为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新中国成立时,苏联已经有了32年的历史,32年的发展,苏联由“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和权威。新生的中国,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理所当然要借鉴苏联的历史经验。新中国对苏联的学习是多方面的,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经济上采用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政治方面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就是苏联实行的无产阶级专政;文化教育方面也大量借鉴了苏联的做法。在过渡时期总路线酝酿阶段,毛泽东非常重视苏联方面的意见。1952年10月,刘少奇赴苏参加苏共十九大,他给斯大林写信说明我国的社会现状和逐步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斯大林对此表示赞同,认为掌握政权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应该采取逐步的办法。斯大林的表态使毛泽东坚定了提前过渡的想法。编制“一五”计划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择更是效仿了苏联的经验。虽然很多方面照搬苏联模式对我国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是向苏联学习保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平稳过渡。

4.宣传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毛泽东思想的推广。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高等院校和中小学都设置了思想政治课,进一步加强了对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理论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传播。为了加强党对思想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掌握新闻出版、报纸广播等舆论工具是一个重要步骤。194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正式改版为党中央机关报,并在全国范围公开发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新华通讯社逐步统一和调整了全国各地的机构,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实行由新华社统一发布重要新闻的制度。1949年12月,始建于延安的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大力发展人民广播事业[2]p146。各地方也建立起报纸、刊物、电台等舆论阵地。通过这些宣传渠道向各界人民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各项主张,有力地推广了毛泽东思想。1951年10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正式出版发行,第一批总发行量超出60万册,在干部和共产党员中,在青年、知识分子和各界人民群众中,形成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随着1952年4月、1953年4月《毛泽东选集》第二、第三卷的出版,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全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变化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p148。此外,1953年12月,中宣部发出《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由此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学习总路线的热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思想教育运动。宣传工作使得全国人民对总路线的理解更加深刻,由此统一思想,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针对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个问题,毛泽东总结革命时期政权建设经验,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等的统一战线的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形式。此后,经过实践和理论上的阐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日渐成熟。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完整形成。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954年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写入宪法。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证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同时在范围上比无产阶级专政更广,有利于团结更多的力量建设新国家。

2.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成功实现了以和平的、渐进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52年下半年开始,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工商业中国营成分与私营成分的比值发生重大变化,农村互助合作事业普遍发展,这些都为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与苏联沟通想法和调查研究,党中央在1953年底向全国人民宣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总路线以“一化三改”为内容,分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符合实际的改造方法。对农业的改造是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并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订正确的阶级政策。对手工业的方针是“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从生产小组到供销合作社再到生产合作社,把手工业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所采用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李维汉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用国家资本主义实现资本主义所有制变革的观点,为资本主义的改造作出了贡献。同时,在改造过程中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创举。

3.统一战线理论。首先,对于民主党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1]p1437党中央坚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把人民政协作为体现这种政党制度的机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着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1950年3月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周恩来强调:各个民主党派,不论名称叫什么,都有一定代表性。“我们要长期合作,共同努力,建设新中国,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任务”[3]p179。在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准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候,民族资产阶级统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党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重要作用,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思想动员和教育,教育他们认清形势,掌握自己的命运。统一战线中还包括了对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解决。《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问题上,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平等、互助、团结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坚持了这些正确的基本原则,并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高度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我们党对宗教人士采取了尊重、团结的态度。1950年5月,周恩来在有宗教界民主人士参加的基督教问题座谈会上说:“信教的同不信教的,在政治上可以合作,可以共存,应该相互尊重。”[3]p1861952年10月,毛泽东在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时提出:“共产党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信教的和不信教的,信这种教的或信别种教的,一律加以保护,尊重其信仰。今天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将来也仍然采取保护政策。”[4]p239

4.处理国际关系原则。针对新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怎样处理国际关系的问题,毛泽东和党中央其他领导人也做出了回答。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只要在和平这个问题上能够团结的,就和他们拉关系,来保卫我们的国家,保卫社会主义,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4]p335。毛泽东还提出国家平等的原则,“国家不应该分大小。我们反对大国有特别的权利,因为这样就把大国和小国放在不平等的地位。……既然说平等,大国就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政策和思想强加在小国身上”[4]p378。1953年底开始,在同其他国家交往过程中,周恩来提出并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发展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具有过渡性和开创性的特殊时期,既是革命时期向建设时期的过渡,又是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时期。特殊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论就相应地带有一些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点。

1.思想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多面性。毛泽东思想是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而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纷繁复杂的形势和任务决定了此时发展的毛泽东思想在内容上具有丰富性和多面性。既有建设和巩固国家政权的制度和方针,又有恢复和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策略;既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又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和规划;既有处理国家内部各种矛盾和关系的考量,又要关注国际形势,为国内的建设提供大环境的保障。可以说,党内与党外、国内与国外、各阶级阶层之间以及各民族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是应当回答和解决的,这就决定了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多面性。

2.理论形成过程的短暂性。由于解放战争胜利的时间比人们预想的来得更快,原来预计“大约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5]p143,实际只用了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就赢得了胜利。这样,“提前的胜利”使得党和国家面临的各项任务也相应地提前到来,迫切需要相应的理论予以指导。随着形势的快速变化,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时间和进程也比预想的更短。同时,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借鉴,面对这一时期的任务,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从容面对,这也是理论形成短期性的原因之一。比如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发展。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正式形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也是在短时间内产生的。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有过一言半语的提及,但那时候他认为“革命的转变,那是将来的事”[6]p160,一直到1949年1月,毛泽东还强调“必须注意,必须谨慎,不要急于社会主义化”[7]p17。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逐渐成熟,党适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9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从这时起,经过了充分的酝酿,到1953年6月15日首次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改造的进程也由预想的十到十五年缩短到不到四年就基本完成了。

3.理论传播中的广泛性和社会性。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传播也具备了有利的条件,因而理论传播具有广泛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民主革命时期,党是局部执政的政党,能够影响的地域主要是各革命根据地,广大国统区人民受国民党舆论的控制,是难以接触到毛泽东思想的,所以理论传播范围比较小。同时,在较长的革命时期中,毛泽东思想被接受的过程也是缓慢的。受战争环境和人民文化素质的影响,毛泽东思想主要在党政干部、知识分子中间进行学习和贯彻。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毛泽东思想为全国人民所认同,并且掌握了主要的宣传工具和渠道,通过革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提高,便利了对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和学习。因而毛泽东思想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和全国各阶级阶层中进行传播。

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条件、内容和特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理论的形成是需要主客观各方面条件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环境凭空产生。同时,正确的理论也需要对其他国家历史经验的借鉴,理论的传播同样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马永义

猜你喜欢

民主专政毛泽东思想理论
新中国的奠基之作
——《论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试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宪法重现——兼论82宪法第一条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