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甘宁边区中共的宗教政策及经验

2015-09-10靳燕凌

党史文苑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徒陕甘宁边区边区

靳燕凌

[摘 要] 陕甘宁边区在施政纲领中明确提出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人士的宗教活动与风俗习惯,并为他们修建清真寺、教堂等,给予他们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陕甘宁边区党的宗教政策的提出与实施,体现了党审时度势、包容大度、合理鉴别、奖惩有别的政策特点,推进了边区宗教事业的发展,也为新时期党的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宗教政策 经验

一、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

(一)提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明文规定“保证一切抗日人民之信仰自由权,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文化与宗教的活动”。为实践这些条文,对于信仰任何宗教的公民,不仅在法律上予以保护,而且在物质上给予实际帮助,例如在陕甘宁边区内,存在着的“礼拜堂”“喇嘛庙”等寺院,受到切实保护,边区当局帮助回民建立了“清真寺”,蒙回同胞可以自由地举行他们的宗教仪式,对于他们的经典及蒙古文字,边区当局均加以尊重保护[1]。

(二)保护教民正常的宗教活动。其一,为回民、蒙民修建清真寺、天主教堂等。“政府捐助八十万元建筑的回民清真寺,业于落成。”[2]对蒙古教区也注重落实政策,1944年6月开始,政府花费85万元帮助修缮教堂,受到蒙古教民的欢迎。其二,保证教民正常的宗教活动。“延安天主教在桥沟教堂纪念圣母升天瞻礼,仪式隆重。集会者共有男女八十余人,并有甘谷驿等地教徒参加。由梁神甫主祭,祭时男女分跪左右,祭坛布置精致,并号召教友祈祷和平,停止内战,念经约两时始散。”[3]

(三)打击借宗教名义进行的不法活动。抗战初期,在陕甘宁边区境内,特别是东北边界各县发现有佛教会、一心会等组织,假借神教名义,利用人民迷信心理,欺骗引诱落后群众,并帮助汉奸工作,为日寇张目,这大大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因而边区政府于1938年7月15日发出禁止佛教会、一心会活动的布告。声明为巩固抗战后方,保障抗战胜利,清除汉奸匪类,阻止迷信和无辜人民误入泥坑,对这些披着宗教外衣在边区搞破坏的不法组织严予取缔。既维护了边区和人民的尊严,又保证了正当的宗教活动,深受人民拥护[4]。

(四)保护拯救教民。对于那些愿意遵守政府法令的宗教人士,边区政府一律给予保护。例如曾在延安、富县教堂任过职,革命后住到洛川的西班牙籍神甫安平静、薛中茂,1940年致函曹力如秘书长要求边区政府对富县教堂给予保护,表示“愿在贵政府领导下团结合作”。边区于是指示富县县长“如该教堂尚无违犯边区事情时,应予取得友谊关系并加保护”。对于宗教人士,边区政府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援助,使得他们能够渡过经济困难,开展一定的宗教活动。

(五)给予宗教人士一定的民主政治权利。首先,使教民和非教民获得同等的政治地位,具有同等的民主权利,既取消宗教特权,又使宗教人士不受歧视。历届边区政府的选举条例、施政纲领都规定:边区人民不分性别、阶级、党派、宗教、民族、财产都有选举与被选举权;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及思想信仰之自由。这就把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法定[4]。与边区人民一样,在“三三制”民主政权下,广大信教群众和教职人员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能同样参加政权工作。例如:1941年11月边区参议会二届一次会议议员中有5名伊斯兰教徒,1946年4月第三届边区参议会议员中有天主教徒3人、伊斯兰教徒3人、喇嘛教3人;县级参议会参议员中共有24位信教人员。信奉天主教的贾克明、慕应选先后为延安桥儿沟乡乡长;刘经邦、杨文选被选为富县大申号区、交通区的区长,仅富县当选干部的教民就有十几位。伊斯兰教阿訇杨学智、李正兴,天主教神甫王维藩,基督教牧师粟修德、布道员贺子美以及教徒赵怀忠、李生秀等都以自己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边区文教代表,光荣地出席了边区文教大会[4]。

二、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经验

(一)审时度势,适时推进。陕甘宁边区的延长县“信奉宗教历史久远,人数众多”。“民国二十三年,英国人在县城内设救世堂1处,佳县人为牧师,有教徒30余人;西班牙在甘谷驿设立天主教堂,教徒50余人。”“1935年5月延长县城解放,成立延长县苏维埃政府,宗教活动暂停。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颁布后,宗教活动重新恢复。”[5]p573正如解放日报报道:“停顿已久之中华基督教延长分会,于五一施政纲领颁布后,已经恢复工作。”[6]“中华基督教会陕西大会陕北区会,拟恢复其在边区传教工作,并将兴办学校。边区政府根据施政纲领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准其向政府登记后,进行宗教活动。按该会会址原设肤施县城,并在洛川、甘泉、富县、延长、安塞等地分设支会,共有教友一百三十余人。过去土地革命时工作停止,现在延负责为高仲嵋先生。”[7]

(二)包容大度,真诚团结。边区党和政府对于宗教人士一律给予团结,不管是国外人士还是少数民族人民,只要支持抗战事业,一律欢迎。抗战以来,有大批少数民族革命青年和进步人士来到陕甘宁边区求学和工作,还有来自美洲和马来西亚、英、法等国的传教者、留学生,世界学联代表,美国大使馆的军事参赞,英美及其他各国的记者或作家。仅从1938年的统计看,来边区的人中,有少数民族18人、华侨19人、中外记者50人、政府官员63人、军官11人、文化界90人、科学家107人、学生2000多人,前来参观的人对边区的民主作风深表赞赏。1945年10月30日,陇东美籍天主教神父薛乐达来延安参观,他说:“我这是第二次来延,但今天的延安远非民国二十二年的情景可比,今日延安已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的重要地方,虽然交通不便,横遭封锁,却建设得很好。我走了很多地方,亦未见过人民过着这样民主自由的幸福生活,可见毛主席治国有方。”[8]

(三)合理区分,奖惩有别。首先,对教民正常、合理的宗教活动给予支持。延安时期,各地保护教民的宗教活动及他们的合法利益。其次,打击不法的行为,合理保护人民的权益。1946年安边回到陕甘宁边区怀抱,在三界参议会上安边各界人士又提出收回三边教区土地案,经参议会批准,边区政府指示三边分区协同安边、靖边政府和地方人士及民革城川办事处组成了三边收回教区土地委员会。以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领土主权完整为宗旨,经过委员会和当地各界人士的积极努力,终于在9月完全收回了被帝国主义侵占了46年之久的安边、靖边大片土地[4]。

(四)患难与共,协力共进。“桥沟乡天主教堂由美国神甫夏南汉先生主持做‘弥撒’,后是夏南汉神甫用中国话‘讲道’,当他要教徒‘忏悔’的时候,他提到了‘今日世界上的一个大罪人’,那就是日本,他说:‘日本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他们把自由权用错了,他们杀我们美国人同中国人,全世界要联合起来打他们。’”[9]“陕甘宁边区民政厅趁着文教会宗教代表都在延安,特召集延安附近信教者,在本月七日假边区政府办公厅举行宗教座谈会,由民政厅刘厅长景范主持。到会天主教、基督教代表二十多人,延市桥沟乡各天主教徒代表都纷纷说明:当地教徒不仅享受有信仰的自由,并且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的建设工作,如教徒贾克亮担任乡长,张安治、张振斌、白洁玉都是乡政府委员,今年工作成绩很好。黑板报、识字组、夜校等都有文教大会代表去参观,并得到赞美。教徒李生秀所领导的秧歌队曾在大会演出自编新秧歌,得到一致的称赞。桥沟乡天主教堂女传教士张崇一也说明她在延安得到政府的保护,庆阳天主教堂模范读报组长赵怀中,讲述该地在革命后西班牙籍神父王润良、阿根廷籍神父徐志达都平安传教,从没有间断过一次礼拜。今年城内教堂生活困难,政府特别帮助了教堂麦子十二石。”[10]

(五)明确方向,推进发展。延安市宜川基督教堂1940年被日本飞机炸毁,1942年由教徒捐款修复,有教徒150人,“每年夏季办夏令儿童学校,秋季改办教会女生学校。每半年举行一次洗礼会,并举行盛大餐会”[11]。“庆阳三十里铺天主教堂仍在照常做礼拜,并在每次做完礼拜后他们自发地进行读报,已经坚持了三个多月,听众最少三四十人,有时多达一百多人,是一种在老百姓现有组织形式中进行社会教育的新创造。”[12]总之,陕甘宁边区党和政府除了在政治、文化上给予宗教人士一定的权利,物质上给予他们充分的帮助与照顾,也支持他们兴办各种读报组、儿童学校等,让这些宗教人士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发挥了他们的重要作用,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对宗教的态度[N].新华日报,1942-02-15.

[2]定边盐业区回民清真寺落成[N].解放日报,1944-11-22.

[3]桥沟教堂纪念圣母升天瞻礼[N].解放日报,1946-08-19.

[4]郭林.陕甘宁边区贯彻执行宗教政策的基本经验.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五十周年论文选编[C].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

[5]延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延长县志[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6]延长教会恢复工作,高宗峨先生谈教会情形[N].解放日报,1942-04-07.

[7]基督教陕北区会恢复传教工作[N].解放日报,1941-11-28.

[8]陇东美籍天主教神父薛乐达等来延参观[N].解放日报,1945-10-30.

[9]延市桥镇乡天主堂做弥撒,夏南汉神甫谴责日寇[N].解放日报,1944-07-11.

[10]在信仰自由下——陕甘宁边区民政厅邀各宗教代表座谈,大家畅述边区和敌后教友亲密团结,努力文教和抗战工作[N].新华日报,1944-12-25.

[11]宜川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宜川县志[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12]边区庆阳天主教徒热心推行文教工作,这是老百姓在现有形式中进行社会教育的一种新创造[N].新华日报,1944-11-24.

责任编辑 吴自锋

猜你喜欢

教徒陕甘宁边区边区
祈 祷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骇图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
冀鲁豫边区革命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