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的馕与命相依

2015-09-10李小米

食品与健康 2015年10期
关键词:相依散发出维吾尔族

李小米

前不久,一位新疆的朋友来看我,他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给我带来了一口袋新疆的食物。我大口大口吃下,涌起了对它的回忆。这种食物,就是新疆的馕。

还记得,那一年我去乌鲁木齐看望三叔。三叔19岁时,一个人去了新疆,在那里成了家。许多年过去,家中的墙壁上,还挂着随身带去的一把红油纸伞。三叔递给我一块薄薄的饼说,“这是馕,新疆人天天就吃这个。”我拿过馕,在嘴里咀嚼,面粉发酵后的筋道,芝麻的烤香,甚至还有馕坑散发出的新疆大地泥土的气息,这一切都让我对馕一见倾心。食物融入了血液,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相貌,那时我眼中三叔的脸庞,已和新疆本地人差不多了。

在乌鲁木齐的清晨,是那些早早起来打馕的人唤醒了这个熟睡之城。作为新疆人的最爱,馕散发出了粮食最质朴的美。一位新疆文友,是这样描写馕的,“馕的发音像云雀翅膀般高亢明亮,这种混合着泥土腥味和麦子香味的圆形薄饼,携带着大地的温暖——因为它是紧紧地贴在拱形的馕坑壁上烤制出来的。”

馕,大多由面粉、盐水、芝麻、洋葱末构成,配料简单,路边随便一间小门面就可以制作。打馕是一个辛苦的老行当,也是一种民间智慧,一般都是男人上阵。馕的表面还有传统的古老花纹,那是一个叫馕戳的器物,扎在面上印成的,好比打邮戳。早年间,新疆的馕之所以能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是因为作为发面用的引子,必须是祖传下来的私家秘诀。后来,一般都用发酵粉了,香味也就有了些许折扣。等待进入馕坑的馕,一个个摆在烧好火的泥坑边,灵动而朴拙,尤其是那种薄馕,红艳艳、半透明,俨如烤馕的维吾尔族女性那张美丽、彤红的笑脸。当你手拿着薄馕时,可以透过中间部分,望见整条街市朦胧的轮廓,让人恍然感觉是人间天上客。

馕在新疆历史悠久。哈密就曾经出土过3000多年前的馕。据说一个在发掘现场的新疆人,见了那馕便忍不住地嚎啕大哭,或许有些夸张,不过想来那是面对远古食物的一种感动。馕在这个最辽阔的大地上,随着人类的活动一直存在,它是最忠贞的食物,抚慰着新疆人的胃和乡情。而今,在维吾尔族同胞的婚礼上,主婚人会向新郎、新娘递送一点馕,让新人蘸着盐水吃进去,据说这样做小两口便可以天长地久地相爱、过日子。想来不无道理,婚后日子细水流年,除了爱情更多的是柴米油盐,有了碳水化合物和咸味儿,想来生活无论遇见多大坎坷总有走过去的时候。

听三叔说,新疆本地的一些老人会把馕蘸奶茶吃,吃了馕的老人,会满足地靠在墙边打盹。这让你想起一种很古老的食物,喂养着一种古老的生活,而一个城市的灵魂,往往就不动声色地藏在这里面。我突然发现,馕在新疆,是一种食物绵延下来的朴素感情,是亲人之间的慰藉,是他们最初的乳汁,也是他们热烈的心。说穿了,这是一种简单的生活,却如命与命的相依。

猜你喜欢

相依散发出维吾尔族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兼收并蓄
春天的信
血肉相依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繁华·热烈之爱
相依相随
相依相伴
低到颈边更精致
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