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养生御寒清热
2015-09-10邓红
邓红
每年公历10月22日左右为霜降节气。此时天气变得寒冷,露凝结为霜而下降,所以称之为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霜降养生要点
1.注重“御寒清热”
霜降时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面对这种气候,阴天时要适当地增加外衣;艳阳天适当减外衣,不要被寒气所伤,也不要热伤风。对内要清郁热。由于现代生活的节奏过快和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许多人的阳气不能与自然阳气同步变化,因而秋冬交际阳气不能收藏,受到自然界燥气压迫形成体内郁火。郁火是阳气太过部分,属于体内邪气。邪气太盛进入脏腑,百病开始横生。
2.谨防消化道、呼吸道疾病
中医认为,霜降节气时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临床发现,此时确实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等消化道疾病复发的高峰期。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寒冷时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耗热量增多,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改善,食量增加,必然会加重胃肠功能负担,影响已有溃疡的修复;深秋及冬天外出,气温较低,且难免吸入一些冷空气,引起胃肠黏膜血管收缩,致使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营养供应减少,破坏了胃肠黏膜的防御屏障,对溃疡的修复不利,还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
这一节气还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大家要注意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霜降节气后,广大女性朋友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不要再穿船鞋,可以穿上靴子了。
3.“霜降”之日适合平补
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补冬”更要紧。
霜降之时已经进入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特别是辛辣火锅、烧烤要少吃,以防上火。
为防止秋燥,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类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也可食用白木耳、芝麻、蜂蜜等食品以润肺生津,可以防止秋季最容易出现的口干、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
另外,进补讲究因人而异,脾胃虚弱者、老年人或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食补时,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应选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物,食温热熟食,以汤类、粥类最为适宜,既营养滋补,又利于吸收,可增强体质,保持旺盛活力,预防和减少疾病。
4.精神调养不容忽视
最好的调养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睡眠养生的早起,能够使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乏的发生。周末可以去户外爬爬山,登高望远,有助于保持乐观情绪,神志安宁。但此阶段运动健身的活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剧烈,以微微出汗为宜。
霜降食疗方选
1.芝麻桃仁粥。黑芝麻、桃仁各6克,冰糖20克,大米100克。黑芝麻放入砂锅内,用文火炒香;桃仁洗净,去杂质;大米淘净;冰糖打碎。大米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至八成熟时,放入黑芝麻、桃仁、冰糖搅匀,继续煮至粥熟即成。有补肾益五脏的功效。
2.枸杞蛋丁。鸡蛋3只,猪肉30克,枸杞30克,麦冬10克,花生30克。鸡蛋蒸熟,去壳切丁;猪肉洗净切片;枸杞洗净;花生炒香;麦冬炒熟,研末备用。锅置武火上,入花生油把猪肉炒熟,再入蛋丁、枸杞、麦冬末,炒匀,放盐少许并用湿淀粉勾芡,最后加味精适量,将脆花生米铺在上面即可。有健脾益气、补肝养阴的功效。
3.益胃汤。北沙参、麦冬、生地、冰糖各15克,玉竹5克。北沙参、玉竹、麦冬、生地洗净,冰糖打碎,备用。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同放炖杯内,加入清水300毫升。炖杯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即成。有益胃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
4.里脊肉。里脊肉300克,鸡蛋2个,女贞子、旱莲草、桑葚各5克。里脊肉切条备用;女贞子、旱莲草、桑葚加水熬20分钟取汁。炒锅置于火上,下菜油烧至七成热,分散投入肉条,炸至金黄色,表面发脆时捞起,另放入猪油、姜、蒜炒出香味,烹入药汁拌匀,放入里脊肉、醋拌匀,淋上麻油入盘即成。有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的功效。
5.山药百合糯米粥。百合15克,陈皮3克,鲜山药、糯米各100克。前2味洗净,山药洗净切块,入砂锅,加适量水,文火煮烂后,入糯米煮成粥即成。有健脾益气补虚、温中暖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