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美网
2015-09-10弈桑
弈桑
每年8月底,全世界的目光齐聚纽约法拉盛公园,迎接一年中四大满贯的收官之战──美国网球公开赛来临。虽然辛苦的球员们在美网之后,还要转到亚欧大陆,为年终排名而战,但随着美网结束,这一年网坛的格局却已基本尘埃落定。所以,与其他三项大满贯相比,美网更像是一场网球界的全民大狂欢,无论输赢,都注定将与这座城市一同彻夜难眠,欢笑伴着泪水一齐飞扬在纽约的夜空之中。
四大满贯中,澳网打出了“亚太大满贯”的口号,并且致力于将自己打造为网球嘉年华性质的“幸福大满贯”,法网自带红土与滑步的古典标识,温网则有享誉世界的白衣绿草作为传统标签。相比之下,美网似乎没有什么显著的标志,也没有被刻意打上什么人工烙印。如果非要找一个什么符号,那么她的符号就是纽约这座城市。身在这座不夜城,美网自然拥有了纽约的一切属性,既喧嚣又包容,喧嚣到直升机一直在天空盘旋,哪怕是见过再大场面的人第一次步入阿瑟·阿什球场,都会为其骇人的阵势所震撼。
李娜在2013年与小威的半决赛后就说:“当我踏进球场时,还是觉得这里太大了,就像是在足球场上一样。在这样的场地里,我很难集中注意力。”那时的她已经是见过太多大场面的亚洲一姐和大满贯冠军了。
说起这个将李娜震住的阿瑟·阿什球场,正是美网的中央球场,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球场。在美网的举办地纽约法拉盛公园中,除了阿瑟·阿什球场,还有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球场、大看台球场以及4-15号的球场。美网的中央球场是为了纪念已故网球明星阿瑟·阿什,用其名字命名的,能够容纳22547人观战,当年耗资2.5亿美金建成,于1997年起投入使用。阿姆斯特朗球场是原来美网的中心球场,最初作为世界博览会会场修建,被称作歌手碗。在美网搬离森林山俱乐部后,这里就成了美网的举办地,球场用在附近居住的爵士歌王路易·阿姆斯特朗的名字来命名。由于美网期间纽约时常遭遇大风和雨水,导致后半程赛事压缩或延后,过去两年美网组委会干脆将男单决赛移到周一进行,也让美网一度成为四大满贯中唯一赛程(含资格赛)横跨4个星期的赛事。不过,美网组委会已经着手搭盖顶棚,建成以后,中央球场的顶棚面积将是温网中心球场的5倍,预计最早将于2016年美网之前安装完毕,耗资高达1亿美金。
虽然在装顶棚这件事上落在了澳网和温网后面,不过40年前,美网装上照明设施,成为第一个可以在夜间进行的大满贯赛事,后来澳网也效仿美网,引入了夜场赛事。莎拉波娃在美网的夜场战绩是17胜0负,在所有女选手中独领风骚。如果说莎拉波娃是法拉盛的夜场女神,那么费德勒无疑就是夜场之王,在2012八强战输给伯蒂奇之前,瑞士人保持着夜场23战全胜的惊人纪录。
美网创办于1881年,虽然不是四大满贯中历史最悠久的,却是唯一从未间断的大满贯赛事。欧洲的法网和温网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有中断,澳网也因此停赛过,未经历战火的美国本土则将美网延续至今。在这不曾中断的135年间,美网开创了大满贯历史上的数个“第一”。直到今天,美网在赛制上也有区别于其他三大满贯的不同之处。
前93年里,美网一直在草地上进行。直到1975至1977年间,纽约森林山的西区网球俱乐部承办了3年土场赛事。1978年,美网搬至硬地赛场比利·简·金国家网球中心举办至今。今年恰逢美网场地变为蓝色之后的第十年,过去一直是绿色的硬地场。美网因此也成为四大满贯中唯一经历过草地、土场和硬地三种场地的赛事,诞生了一些不可复制的纪录,比如埃弗特的美网四连冠正好涵盖了土场的3年,她也成为唯一在美网土场上夺得冠军的女选手。康纳斯则是唯一在美网三种场地上都取得过男单冠军的选手。
1970年,美网首先引进抢七,现在仍然是四大满贯中唯一采用决胜盘抢七的赛事。“大嘴”麦肯罗一直盛赞这一改变,在参加其他大满贯时都会夸赞这独有的赛制,毕竟,要让习惯于快节奏的纽约人去看一场超过5小时的缠斗,结果一定是观众都跑光了。别担心,伊斯内尔和马胡特在温网创造的70比68超级决胜长盘,在美网永远不会看到。
作为年龄第二长的大满贯赛事,美网自创办以来见证了无数赛场上的经典时刻。这些经典已经融入美网的血液,成为在回顾美网上百年历史时最重要的元素。
在历届美网比赛中,男单冠军分属15个国家的选手。从2000年至今,美网是产生男单冠军人数最多的大满贯,萨芬、休伊特和穆雷都是在这里拿下了大满贯处女冠,罗迪克、德尔波特罗和西里奇则在这里收获了职业生涯中唯一的大满贯奖杯。这15年间还见证了阿加西、张德培的职业生涯告别演出,桑普拉斯的最后一次大满贯捧杯,纳达尔完成金满贯伟业,德约科维奇连续9年杀入半决赛,以及公开赛时代美网最长的个人垄断──费德勒的五连霸。
公开赛年代最长的一次国家垄断来自美国,从1978到1984的7年间,两个美国人麦肯罗和康纳斯统治了美网男单比赛军,前者拿到四冠,后者赢得三冠。美国人赢得了美网前45个男单冠军中的44个,前70届中只有7次冠军旁落。1951年后的64年间,美国人只赢得了22个男单冠军。罗迪克于2003年获得美网冠军,此后再无一位本土男单冠军。当时,美国男选手在公开赛时代的冠军数以19比17领跑于世界组,但到2015年后,世界组已经以29比19遥遥领先。罗迪克之后,美国人在美网男单的最好成绩是2005和2006年阿加西和罗迪克的两个亚军。
女单方面,共有14面不同的国旗在纽约上空升起过。在公开赛年代,美国女选手赢得的冠军为24个,刚好打平了其他国家选手的夺冠总和。1997年,16岁的辛吉斯战胜17岁的大威廉姆斯,赢得大满贯史上最年轻的决赛对决。1991年,39岁的吉米·康纳斯打入美网四强,写下不老神话时,她的世界排位是174名。纳芙拉蒂诺娃第11次参加美网时才完成夺冠,她职业生涯共赢得4届美网冠军。今年,39岁的意大利老将佩内塔战胜同胞文奇,拿到冠军后即宣布本赛季结束后退役。
奖金的变化无疑也是一项赛事发展的缩影。今年美网总奖金4485.34万美元,是5年前 2361.8万美元的近两倍。男女单打冠军奖金创下纪录,达到330万美元,首轮奖金就高达23000美元。当年,阿瑟·阿什在夺得1968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冠军时,还未转为职业,没有资格获得1.2万美元的冠军奖金,他的奖金只是20美元的每日津贴。1970年的美网,玛格丽特·韦德囊括女单、女双和混双三座冠军,只获得区区9500美元奖金。就在韦德取得这一惊人成就3年后的1973年,美网成为第一个实现男女同酬的大满贯。今天如果有人可以取得韦德的成就,奖金将是当年的423倍,高达402万美元。
提到美网,还要说说创立于2004年的美网系列赛。为了挽救收视率,增加影响力,赚钱机器美网系列赛应运而生。当时最诱人的是如果在美网前的这一系列赛中积分排名第一,且美网夺冠的话,将得到双倍的冠军奖金,这无疑是美网系列赛的终极诱惑。2005年,克里斯特尔斯成为享受这一待遇的第一人。2013年,小威和纳达尔作为当年的美网系列赛冠军,最终在美网折桂,各自带走了360万美元的支票,创造了网球历史上单项赛事奖金的最高纪录。今年美网系列赛冠军若能在美网夺冠,则会在冠军奖金基础上追加100万达到430万美金,可惜两位系列赛冠军穆雷和普利斯科娃早早出局,无缘尝到这一史上第一巨奖的滋味。
对于球迷而言,奖金的数额和形式充其量不过是引发关注的噱头而已,每年一场场火星撞地球的精彩赛事才是全部记忆的情结所在。又一年的美网,传奇和经典还在继续,不同的是由于美国人大胆革新,每年换了卡司的故事总在不断轮番上演,也让这项古老的赛事散发着绵延不绝的朝气,伴随着这项运动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