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
2015-09-10王作剩
王作剩
【摘要】湖南卫视《花儿与少年》自2014年4月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真人秀节目中另一个成功案例。节目的成功是天时、地利和人和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其成功的因素,将对其他节目的研发、制作和营销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花儿与少年》天时地利人和户外真人秀
2014年4月25日晚,《花儿与少年》节目一经播出,便火爆荧屏,引起业内人士的啧啧称赞和观众的喜爱。CSM索福瑞调查,CSM30城收视,第一期收视率1.81%,收视份额6.84%,全国排名第一,八期平均收视率2.0%,收视份额8.38%,全国排名第一。①作为一档优秀的节目,《花儿与少年》具有研究和借鉴的意义,天时、地利与人和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背景介绍
1、真人秀节目
真人秀节目是综艺节目的主要类型之一,是由特定的人,在预先设定的规则下,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分工、合作完成的节目样式,也是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前景之一。真人秀节目始于欧美,盛行于亚洲。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央视与各大卫视引进版权的真人秀节目将会有20余档,其中大部分选择了明星加盟,标志着中国电视节目进入明星真人秀的时代。
2、《花儿与少年》
《花儿与少年》是湖南卫视2014年4月25日起每周五晚22:00播出的明星户外旅行真人秀节目。节目由七位年代偶像组成,“导游”张翰、“会计”华晨宇,“大姐”郑佩佩、“二姐”张凯丽、“三姐”许晴、“四姐”刘涛、“五妹”李菲儿,他们组成“欧洲自助远行团”,卸下明星“光环”,在没有助理、经纪人,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开启一段为期十五天从意大利到西班牙背包奇妙之旅。
二、《花儿与少年》的成功因素
1、《花儿与少年》成功因素之“天时”
(1)各大卫视竞争,同质化严重。中国综艺节目自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发展至今已逐渐成熟,但同质化却越来越严重。比如,2005年的《超级女生》火了之后,其他电视台纷纷模仿,《梦想中国》《加油!好男儿》应运而生;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之后,引进版权又成为过江之鲫,《我是歌手》等轮番上阵。虽然模仿或引进版权能够暂时获取高额利润,但不利于本台以及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同质化异常严重的情况下,湖南卫视能够独辟蹊径,推出市场未曾出现过的《花儿与少年》,无疑赢得了先机,迅速占领新市场,抓住时代的潮流。
(2)囊中饱满,境外旅行成为新的消费方式。曾经是梦想的境外旅行,现在已成为人们的常态化生活。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旅游人数已超过20亿人次,其中国内旅游18.5亿人次,同比增长10.2%,出境旅游人数5410万人次,同比增长18.7%。②早在201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周四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已超越德国和美国等国,成为世界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③湖南卫视打旅行牌,准确把握了市场,具有先见之明。既满足了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也为特定的旅行受众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旅行景点以及具体的旅行注意事项。
(3)韩国经验助《花儿与少年》一臂之力。创新便是率先模仿。“模仿的最大好处就是降低了节目前期研发和试验的成本,迅速而准确的找寻到了市场缺口,减少了节目投资与研发的风险。”④《花儿与少年》一经播出,便迎来模仿韩国综艺节目《花样姐姐》的质疑。湖南卫视在坚持为原创的同时,《花样姐姐》版权所有方韩国CJ娱乐公司也表示:中国湖南卫视《花儿与少年》与《花样姐姐》没有任何关联。⑤《花样姐姐》的拍摄也深受韩国《花样爷爷》的启发。《花样爷爷》播出后收视率节节攀升,最高收视率达到9%。《花样爷爷》的原节目组乘胜推出姊妹篇《花样姐姐》,也赢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花样爷爷》《花样姐姐》的异常火爆,在模仿风气盛行的中国大陆电视圈,无疑投下了重磅炸弹。《花儿与少年》在东南卫视《花样爷爷》之前播出,可谓抢占了先机。
(4)冷漠时代催生沟通的渴求。改革开放三十几年虽然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成为新的社会问题。沟通便成为新的社会主题。“转型中的社会生态关系发生了极速的变化,如何与陌生人相处构建了新的交往形态和内涵,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之间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发生着激烈的碰撞。”⑥因此一档临时性微型人际生态圈旅行节目,必然引发观众的猎奇与共鸣。五位花儿与两个少年在没有生活交集、没有预演、没有经纪人,经费又极其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和谐相处并完成任务成为一大看点。
2、《花儿与少年》成功因素之“地利”
(1)名台效应——湖南卫视提供高起点宽平台。湖南卫视的实力、创新能力、节目理念等在中国大陆属于业内翘楚,引领时代潮流。招牌节目是电视台的门面,湖南卫视拥有《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老牌节目,也有《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新节目,节目内容的多样化和理念的快乐化,使得湖南卫视赢得年轻一代的青睐。湖南卫视于明星而言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花儿与少年》中,花花是从湖南卫视走出来的,凯丽也是在湖南卫视粉丝女儿的鼓励下参与的。湖南卫视为节目提供了精良的拍摄与制作团队,并通过新旧媒体对节目进行积极的宣传与前期预热。还未开播,湖南卫视官方移动应用呼啦就通过公会、话题、微直播等形式为其展开预热,随着节目的进程,还专门推出了别开生面的节目地图与用户进行互动,还开启应用宝扫红码“寻宝藏”活动,通过二维码百分百把现金红包回馈给电视观众。湖南卫视还安排《花儿与少年》出演团队参加了招牌节目《快乐大本营》,进行极力宣传。
(2)足不出户,游览欧洲盛景。综艺节目一般在封闭的室内完成,一味的室内路线势必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而户外,视野更加开阔,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户外活动已成为节目趋势。户外又分国内与国外。中国的《爸爸去哪儿》,韩国的《两天两夜》等节目都选择了在国内拍摄;而《花儿与少年》,韩国的花儿系列走的是国外路线。针对《花样爷爷》进行海外拍摄,而非韩国国内,其节目制作人罗英石认为,人突然处于一个陌生的地方时,他的反应、感觉、样貌的变化是十分有趣的。选择海外,无疑会增加新鲜度和刺激感。七个明星在异国他乡,其陌生感更突出,冲突便会造成笑料百出,达到节目的要求。其导演蓼珂透露,《花儿与少年》节目获得了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官方的大力支持,对节目的拍摄给予了帮助。一场海外背包旅行节目,势必引起广大观众的青睐与期待。
3、《花儿与少年》成功因素之“人和”
(1)一流的团队造就一流的节目。好的团队是节目成功的有力保证。《爸爸去哪儿》由制作《变形记》的谢涤葵团队打造,《我是歌手》的金牌制作人洪涛监制,《花儿与少年》则由曾经是《超级女生》创始人,《中国最强音》导演——著名制作人蓼珂打造。画面精致、节奏紧凑,可视性极强。《花儿与少年》不仅是对明星的折磨,更是对摄影组的折磨,因为为了获取更多的素材,需要全天候进行拍摄。工作人员与摄影机位之多,是综艺节目的翘楚。
出彩的后期制作也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花儿与少年》的解说文案、画面、字幕以及配乐都极其出彩。在解说文案方面,期期出彩,“人生里,学会和麻烦过招,它们也许就成了点赞之交”,“一生中,我们有多少次半路掉头,错过了最后,又有多少人中途走丢,有情人终成怨偶,是,最浪漫的事,但愿人长久。”等等,让一个普通的明星旅行真人秀,升华成了充满温馨和励志的成长之路;在字幕方面,为了增加节目的趣味性,时不时添加带有调侃气味的动感字幕,其字体、颜色、大小、符号、卡通头像,都做得生动活泼;在配乐方面,不同国家的旅程,节目组选择了代表民族特色的音乐作为配乐,让观众体会到这个国家独特的风情。
(2)明星助阵,事半功倍。不同的角色会吸引不同的观众群众,多样化的角色设置使人气倍增。感性的许晴,呆萌的花花,耍帅的张翰,贤惠的刘涛等成为节目的亮点,也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星真人秀节目是电视媒体对明星资源过度挖掘之后的变相选择,从明星访谈到明星演唱再到明星竞技、明星跳水、亲子类电视真人秀,无疑都打的是明星牌。波德里亚认为在现代消费社会,隐私将成为一种商品。⑦明星参与真人秀节目,符合观众“猎奇”的心理需求,是对明星隐私信息的变相消费,给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增加乐趣。在《花儿与少年》节目中,观众清晰的看到七位嘉宾的性格特征,也获知了部分家庭隐私,如刘涛的婚姻故事,凯丽的女儿,张翰的三次失恋等。正反面的隐私暴露,极大满足了观众的心理诉求,提高了收视率。
结语
《花儿与少年》的成功绝非偶然,得力于天时、地利和人和。在同质化严重的当下,把握时机,不断创新,迎合并开创市场,方能赢得受众,提高收视率,获得经济和社会的双效益。“新”“稀”“稳”“准”是电视台应该树立的理念,“新”就是节目的理念、形式、内容新;“稀”,物以稀为贵,节目也以市场稀缺为贵,努力培养市场敏锐力,积极挖掘市场的可能性;“稳”,对市场反复调研,对节目仔细斟酌,务必有操作性和获利性;“准”,迅速而准确的把握时代潮流和人们的心理诉求,开辟新的市场。《花儿与少年》以崭新、稀缺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准确把握了心理诉求,稳稳占据了市场份额。本节目的成功对其他节目的研发具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花儿与少年》
②《2014年上半年中国旅游行业运行情况分析》,http://www.askci.com/news/2014 07/11/112331489721.shtml.2014-7-11
③《中国人境外旅游消费跃居世界第一》,http://www.jdzn.net/news/20502398. html.2014-4-5.
④岳霄龙,《浅析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创新及成功之处》[J].《现代语文》,2014(4)
⑤许思鉴,《〈花儿与少年〉抄袭〈花样姐姐〉》[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5-20
⑥谈乐炎,《花儿与少年:如何玩转“真人不作秀”》[J].《小康》,2014(6)
⑦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