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越来越轻
2015-09-10李玮
李玮
10月,“云计算”再次成为太平洋两岸科技行业的热门话题。无论是戴尔以 670 亿美元收购 EMC,还是阿里巴巴在杭州举行的云栖大会,都一再表明云计算正在颠覆科技行业的秩序。
戴尔在收购 EMC 之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非上市科技公司。美股研究机构 Zacks 认为,戴尔这笔收购的目的正是为了加强云计算服务和数据存储业务,从而更好地与亚马逊、苹果和谷歌/ Alphabet竞争。
实际上,戴尔和 EMC 的并购更像是抱团取暖之举。戴尔当前的产品包括 PC 和服务器,而 EMC则是数据存储设备的领先者。过去 20 年中,它们提供的产品共同构成了企业计算的基础:计算能力+数据存储能力。如果企业需要完成计算任务,那么就不得不购买服务器,而如果想要进行大容量数据存储,那么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只有 EMC 等很少几家公司可以提供。
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企业计算的供求关系。对大规模互联网服务,例如国外的谷歌和亚马逊,以及国内的 BAT 而言,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计算效率,它们从很早就开始自主开发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网络设备,乃至数据库等基础性软件,部署至属于自己的数据中心,从而不再依赖于戴尔和 EMC等IT供应商。
随着规模的扩大,这些互联网公司发现,自主数据中心带来的计算能力并非自身一家公司可以消化。秉承互联网的分享精神,它们开始将这样的计算能力开放给整个企业界。亚马逊是这种做法的先行者。在刚刚推出 AWS 云计算服务时,外界非常怀疑,作为一家“卖东西”的零售商,亚马逊提供计算服务是否有意义。然而过去几年的现实已彻底打消了这样的怀疑。
2015 年第一季度,亚马逊首次公开了 AWS 的业绩数据。该季度,AWS 营收同比增长 49%,至15.6 亿美元,而运营利润达到 2.65亿美元。作为对比,亚马逊该季度总营收的同比增长率仅为 15%,总运营利润为 2.55 亿美元。换句话说,扣除 AWS,亚马逊其他业务的运营利润为负值。在亚马逊公司内部,AWS 已被视为“明星级”业务。
微软和谷歌的情况同样如此。近几个季度,微软财报电话会议上的主角不再是 Windows 和 Office,分析师更多地关注 Azure 和 Office 365 的表现。今年第一季度,微软“商业云”业务营收达到 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6%。而今年 6 月,微软 CEO 纳德拉在致全体员工的邮件中将云计算定义为公司未来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大支柱为移动业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突然发现,没有必要再去购买戴尔和 EMC 等公司的设备,自行招聘 IT 专家,搭建内部的计算基础设施。它们只要花不多的钱,就可以从亚马逊、谷歌和微软那里买到计算资源,满足企业内部需求。而凭借按需的定价模式,如果计算量增加,那么只需多付些钱就能方便地扩容,反之亦然。
企业客户的离去正在令戴尔和 EMC 等公司的业绩承压。今年第二季度,EMC 总收入为 60 亿美元,同比仅增长 2%。与亚马逊和微软云计算业务的三位数同比增幅对比,这样的增幅相形见绌。
对于戴尔收购 EMC 的交易,国外主流媒体纷纷看衰。EMC 业务增长前景扑朔迷离,而戴尔付出的 670 亿美元是否物有所值备受质疑。由于深陷“创新者困境”,即核心业务有着抑制内部创新的冲动,《连线》杂志更是将戴尔、EMC、思科、甲骨文等公司合称为“被云计算搞死”的公司。
在削弱企业 IT 巨头生存基础的同时,云计算正在营造更繁荣的创业生态系统。
外界最直观的印象在于,云计算大幅降低了创业者获取计算基础设施的成本。马云甚至这样说,在云计算的推动下,计算能力未来将会向水电气一样,成为公共服务。
我们可以看看阿里云的定价。以最基本的云服务器为例,单核CPU+1GB 内存云服务器每月价格仅为 45 元人民币,而在以往情况下,如果希望获得企业级性能的工作站和服务器,那么付出的价格至少为上万元人民币。许多创业者在起步之初有可能并没有充足的资金,而创业最初阶段的持续时间可能仅为 6 个月。从上万元到几百元,云计算大大降低了创业者尝试及试错的成本。
围绕云服务器,云计算产品还包括存储服务、数据库、CDN和云计算安全等等。站在创业者的角度,对计算服务的需求完全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得到一站式的响应。因此,基于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创业公司正越来越多。在美国,Netflix、Airbnb 和 Product Hunt 是 AWS 的重度用户。而在国内,建立在阿里云之上的远程医疗、物联网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也已纷纷亮相。
对个人开发者来说,云计算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在许多大型科技公司,IBM ClearCase 是代码管理的常见工具。这一工具帮助客户方便地实现多程序员合作开发,控制软件版本的发布。然而,IBM 的这一软件价格并不便宜,客户还需要在本地搭建服务器。个人开发者通常不太可能拥有这样的工具。
基于云计算的 GitHub 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这类需求。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用户,都可以在GitHub 创建自己的软件项目,完成代码托管,实现多人合作开发。阿里云也正在与 CSDN 合作打造“国内版本”的 GitHub。
市场研究公司 Gartner 高管赵光指出,企业 IT 正在“软化”,而核心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无论是亚马逊 AWS 还是阿里云,通过“看不见的手”,这些云计算平台正在远程重塑中小企业的 IT 基础设施,对全球企业的竞争和合作格局产生冲击。看看《连线》所说的“被云计算搞死”的公司们,新兴企业的“弯道超车”现在已成为可能。(作者系科技从业者,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