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转型升级不是“一句话的事”

2015-09-10王寅

中国报道 2015年2期
关键词:升级制造业工业

王寅

国际资本流动、产业转移、发达国家技术保护以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等不利因素,是我国不得不克服的障碍。

中国报道:近几年,部分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我国的工业正面临多重竞争。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转型升级之路?

罗文:近年来,美欧等發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并扩大竞争优势;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在积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未来,围绕市场、技术、资本和产业转移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就拿“产业与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来讲,201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190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9%,占全球研发投入的14.7%,成为世界研发投入第二大国;授权专利总量121万件,排名世界第一。但为什么大家还在反映科技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不足,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关键还是没有建立起一套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的体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和科技两张皮的问题。人类正迈入信息时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正转向智能制造这个轨道上来。因此,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不可避免的路径。今后,推广应用数字化设计、工业机器人、分布式数控系统、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和信息装备,加快实现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和产品的数字化是大的趋势。

此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服务化更快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应对措施。当前,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与服务功能日益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云服务、数据服务、平台服务、离岸服务、在线监控诊断、远程维护等业务创新,鼓励企业提升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

中国报道:在转型升级面前,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别有哪些?

罗文:国际制造业竞争格局的深刻变革和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拥有吸收新技术的潜在巨大市场,以及为新技术产业化配套的产业支撑体系。同时,今后2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增量可能接近两亿人,将比美国的劳动总人口还要多,这些都将为我国引进高端产业创造良好条件。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先进制造技术将不断成熟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部门开展广泛的流程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这给我们带来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而且,全球自由贸易区和双边自由贸易区大量出现,我国优势企业“走出去”面临更加有利的形势。再加上国内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我国企业需要更大的全球市场。从目标市场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70%集中在亚洲地区,在美洲、欧洲、非洲等地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然,挑战也同样存在。

随着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运用,“无人工厂”、“少人工厂”的出现,将深刻改变传统的大批量制造和流水线式生产模式,劳动力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和总成本中的比重都将大大下降。这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相当大的我国而言,将是极大的挑战。劳动力成本要素地位弱化,将对我国长期形成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形成冲击。

另外,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夹击效应”也将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中高端制造领域,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回流的“逆转移”趋势已初现端倪;在中低端制造领域,印度、巴西、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分流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再加上发达国家强化新技术的保护和垄断,加大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发达国家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保护其核心关键技术,强化在高端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地位。可以预见,抢占新兴技术和产业主导权的竞争将更为激烈,知识产权纠纷、国际贸易摩擦会不断加剧。

中国报道:从工信部的层面来看,要建立引导工业顺利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哪些任务应该重点关注?

罗文:推动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以及更多地采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结构正逐步转为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新阶段,对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都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引导各创新资源加速聚集融合,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而强化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是切实转变职能、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必然要求。要明确政府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强化政策衔接和政策落地,以简政放权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及时发现并调整现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推进信息化发展和信息安全保障等领域的重要立法,立足于工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要求和新问题,及时开展前瞻性立法问题研究。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两化深度融合已成为突破我国工业发展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美国提出的“再工业化”,德国提出的“工业4.0”,其核心要义都是要在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的前夜,把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转到智能制造这个轨道上来。

但不论怎么转,工业基础能力都是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严重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问题,要牢牢抓住制约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争取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协调各方面力量集中攻关,力争尽快取得一批基础性、革命性、颠覆性的创新成果,突破我国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猜你喜欢

升级制造业工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工业人
回暖与升级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