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科学,很搞笑
2015-09-10余风
余风
北京时间9月18日清晨6点,第25个第一届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s)颁奖仪式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华丽上演——什么,第25个第一届?是的,第一届再次来袭,年年都是第一届,永远年轻,永远恶搞、没正经。
这一天,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成为全世界“逗比”教授、研究者以及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们狂欢的天堂,而活动现场的“人肉灯柱”、“人肉窗帘杆”、“扫地僧”等,也一如既往地将现场的恶搞指数,提升到了10000个百分点。
“逗比人”与“逗比奖”
搞笑诺贝尔奖,又被称为“幽默诺贝尔奖”,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由一个“逗比”美国人马克·亚伯拉罕斯于1991年创办。
在马克看来,“好的科研成果也可能是古怪的、有趣的,甚至是荒诞的”,因此,搞笑诺贝尔奖并非是对科学的恶搞,而是“庆祝与众不同的,表彰想象力非凡的——以此激发人们对科学、医学和技术的兴趣”。
与诺贝尔奖丰厚的奖金不同,搞笑诺贝尔奖通常没有奖金,但在2013年,获奖者破天荒地获得了“天价”奖金——10万亿津巴布韦元(约合人民币24.5元)。奖品当然也必不可少——由廉价材料制成的、保证4周内就会“土崩瓦解”的手工艺品。在整个颁奖中,看上去最“高大上”的,可能就只有评委和颁奖者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货真价实的往届诺贝尔奖得主。
搞笑诺贝尔奖虽有其戏谑成份,但获奖项目中却不乏一些有创意的科学实验设计。比如,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项目——俄罗斯裔荷兰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的“磁悬浮青蛙”研究。
所谓“磁悬浮青蛙”,就是在一个不是铁磁性的容器中,放上两块永久(电)磁铁并使两个同极面相对,在磁铁的上面放一个和容器同质的、可活动的托盘,然后,在托盘上放上青蛙,就可以利用磁场中同极性相斥的原理,使青蛙悬浮在半空中——这便是后来制造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所在。
在磁悬浮青蛙实验进行之前,人类渴望飞翔的梦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从嫦娥奔月到列子御风,千百年来,这一梦想从未停歇。
而这一实验的成功,无疑证实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是可以挑战重力场,从而实现漂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磁悬浮青蛙实验,看似搞笑,却充满了狂野的想象力,而且意义深远。
10年后,安德烈·海姆和学生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中,用一种据称从垃圾箱里拣来的铅笔和胶带纸为原
材料,以近乎不可思议的简单方法,制备出平面石墨烯材料,创造了材料学上的神话,并一举摘得2010诺贝尔物理学奖。安德烈·海姆也由此成为史上第一位获得搞笑诺贝尔奖及诺贝尔奖的双料科学家。
“灯柱君”与“扫地僧”
每年的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都有一位令人注目的“怪咖”——“灯柱君”吉姆·布莱特。他身上涂满金粉或银粉,持一枚同色手电筒,满场巡游,十分耀眼。对了,忘了说,他的职责是给演讲者打灯。
但如果你就此以为他只不过是个搞笑的“灯柱”,那你就小瞧他了。
听好了,吉姆·布莱特来头不小,他可是现在红遍全球的3D打印机的两个发明人之一。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3D打印机的雏形就已经问世了,只不过,那时候它还是个笨重的庞然大物。直到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伊莱·萨克斯招募了研究生吉姆·布莱特和蒂姆·安德森,他们把喷墨打印机改良并发展成可靠的、商用3D打印机,并首创了“3D打印”这个词。
现在,3D打印已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通过3D打印来打印礼物、打印汽车、打印衣服、打印房子,甚至打印人体器官……3D打印技术,正以无以伦比的威力,颠覆传统制造业,引发新一轮工业革命,并开启一个“万物皆可打印”的造物新纪元。
在每年的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还有一位“怪咖”——“扫地神僧”罗伊·格劳伯,他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同样来头不小——他是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
25年来,作为官方的“扫帚保管员”,罗伊·格劳伯心甘情愿地卷起袖子,勤勤恳恳、年复一年地清扫着台上的纸飞机(向台上掷纸飞机是搞笑诺贝尔奖的传统),只有2005年他旷工了,因为那一年他到瑞典去领诺贝尔物理学奖去了。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15年的搞笑诺贝尔奖获奖项目里,都有哪些科学而又逗比的研究和发现?
昆虫蛰到哪儿最疼?
最先上场的,是生理学与昆虫学奖,获奖的是一个“饱含血汗”的研究项目:被昆虫蛰到哪儿最疼?
昆虫学家贾斯汀·施密特根据自己被150多种不同物种蛰伤的记录,建立了Schmidt叮咬疼痛指数,将人类被各种昆虫叮咬之后的疼痛分级。那么,究竟谁才是制造疼痛的冠军呢?答案是食蛛鹰蜂和子弹蚁。
贾斯汀发现,食蛛鹰蜂造成的疼痛猛烈得“就像有人把通着电的吹风机扔进了你正在洗泡泡浴的浴缸中”,但好在这种疼痛不太持久,2~5分钟之后就会减退。而子弹蚁则会带来“纯粹、剧烈、无以伦比的疼痛,就像把一个三寸长的生锈钉子扎进你的脚后跟,然后再让你赤脚走在燃烧的木炭上。”可怕的是,这种痛苦居然能持续1~4个小时。然而,更可怕的是,在亚马逊雨林的SatereMawe部落中,如果一个男孩子想要成长为一个真汉子,就必须要接受被一群子弹蚁蛰咬的挑战!
在对疼痛的研究上,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迈克·史密斯连续38天,将蜜蜂按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每天测试5次,每次共被叮咬5个部位,然后,他将疼痛程度从0到10进行排序,最后公开发表。按照他的实验结果,被蜜蜂叮咬后,疼痛感最小的部位是头皮、脚趾和上臂,最疼痛的部位是鼻孔、上嘴唇和阴茎海绵体。
两位科学家尝遍昆虫叮咬的滋味,才捧回了这个大奖。他们“虽九死其尤未悔”的执着和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和嘉许。
动物尿尿的时间都是21秒
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生物运动实验室的胡立德副教授,是本届搞笑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其获奖项目是: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可以在21秒之内(误差不超过13秒)完成排尿。
胡立德团队发现,山羊、牛和大象等体重超过3公斤的哺乳动物,其尿道就像一根虹吸管,尿道越长,排水越快,因此,尿道的长度可以调节排尿速度。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大型动物的尿道会不断变长,使排尿速度加快,从而避免在排尿过程中被其他动物攻击。这项研究发表在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该研究的医学启示在于:如果你的排尿时间过长,就极有可能是患上了前列腺肿瘤。因为肿瘤会压迫尿道,从而减缓尿的流速。此外,该研究成果对于消防车和饮水背包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熟鸡蛋变回生鸡蛋
很多人每天早晨,都会吃一个煮熟的鸡蛋,但你有没有想过:煮熟的鸡蛋还能变成生的吗?
西澳大学的卡勒姆·奥蒙德和同事因“让熟鸡蛋变回生鸡蛋”而捧走了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化学奖。
实际上,他们所做的工作远远不止让熟鸡蛋变生这么简单——他们成功地用一种高速涡旋流体装置,使未折叠的蛋白质恢复成折叠的蛋白质,让变性失活、结构乱掉的蛋白质恢复了活性。
这种新技术有望用于治疗癌症,而且很快会投入市场。癌症治疗技术中有一种是用实验室制成的抗体附着在癌细胞的蛋白质上,这样免疫系统就能摧毁这些癌细胞。在实验室制作抗体蛋白相当耗时且费用昂贵,这项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制作抗体蛋白的时间和成本。另外,这一技术也将在工业奶酪的制造上大展拳脚并创造更高的利润。
其他逗比的获奖项目
医学奖:用接吻治疗过敏。日本大阪府一家过敏科诊所所长木俣肇通过研究,证明接吻和其他亲密举动可以缓解多种皮肤过敏症状。
生物学奖:让鸡像恐龙一样走路。来自智利和美国的生物学家把木棍插在鸡屁股上,用来研究恐龙是如何走路的。他们发现,重心位置的逐渐改变会导致更为倾向蹲伏式后肢行走的姿势,兽足类恐龙极有可能在演化过程中完成了肢体运动从臀部驱动到膝盖驱动的转换。
诊断医学奖:用减速带诊断急性阑尾炎。英国Stoke Mandeville医院的Diallah Karim和同事发现,急性阑尾炎可以用病人在开车通过减速带时感受到的疼痛程度来精确诊断。
文学奖:为啥人们爱说“啥”?荷兰Max Planck语言心理学学院的Mark Dingemanse和同事研究发现,“啥”是世界的语言所共享的,它是一个需要经过学习才会出现在人类沟通过程中的词汇。
数学奖:1个男人能生出888个孩子?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Elisabeth Oberzaucher和Karl Grammer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历史上嗜血的摩洛哥封建王朝皇帝穆莱·伊斯梅尔是否真的在1697到1727年期间生育了888个孩子以及他是如何做到的。
管理学奖:小时候大难不死,长大了更愿承担风险。新加坡管理大学的Gennaro Bernile和同事研究发现,童年经历过自然灾害、但没有留下心理阴影的CEO更愿意承担风险。
经济学奖:为不受贿的警察颁发奖金能反腐?曼谷警方因为向拒绝违法者贿赂的警察颁发奖金,而荣获本届经济学奖,但曼谷警方并未前来领奖。(责任编辑/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