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多多懂用户比懂互联网重要

2015-09-10段毅

商界评论 2015年11期
关键词:房源经纪人交易

段毅

创立房多多之前,我是苏州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的创始股东之一,做房地产交易十多年。2008年,我做得很痛苦,我发现在房地产交易中,各方都不满意,没有一方的价值得到认可。

2011年,我把原来那个公司的股份卖了,与李建成一起创办了房多多。他当时还在腾讯担任深圳研发中心总经理,是做技术出身的,当时虽然很坚定地要跟我创业,但其实并不知道我们究竟要做什么。他唯一确定的是,不能做游戏,因为谁都已经做不过腾讯了。

2008年的时候,房价有过一次地震,很多人都应该记得。这,让我开始思考一个过去忽略的事情:地产经纪到底有什么价值?2009年的这次调整,暴露最明显的,就是无论是代理商还是中介公司,只要市场入冬,经纪人就变得多余,提供不了任何价值;等到市场回暖的时候,经纪人其实也做不大,成交效率上不去,交易成本降不下来。

将阿里巴巴嵌入房地产行业

房产经纪人立命之本,说白了就是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大多来自代理公司,或者中介的房源信息,基本上是房产经纪人说怎么卖就怎么卖。但是购房是大宗交易,消费者不满意肯定会延长决策周期,成交率就会降低,开发商的营销成本就会增加,成本最后又会叠加到房价上,消费者就会更慎重。

在这条商业链条中,参与多方其实都不能满意。 “黄金时代”可以等着客户上门,但到了“白银时代”,房子就越来越难卖了。这种情况迟早会被改变,所以我们开始做房多多。

房多多第一套系统上线的时候,我们什么商业模式都没想好,只是觉得一边把新房放上来,另一边把经纪人放上来,就可以提高售房效率。

移动互联时代,人手一部智能手机,App成了对话的窗口,房地产销售有了新场景。以售楼处和中介门店为核心的销售模式弊端显现。

这种情况也曾经在贸易行业存在过,但都被阿里巴巴改造了。所以我决定,用“阿里巴巴模式”改变房地产,打造一个囊括“淘宝、天猫、支付宝、余额宝”等元素的“生态圈”。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房源。后来我发现,产品也好、模式也好,有的时候是生长出来的,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做着做着自然知道产品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房多多要做一个平台,把众多大中小经纪公司聚合在平台上,由房多多去和开发商谈房源,再把房源给合作中介的经纪人销售,每桩交易达成后返给经纪人佣金,也就是团购的思路。

我一直比较确定的一点是,绝不卖广告,而是做交易。房多多最早的产品是一个线上的“购房者俱乐部”。当时我和曾熙都觉得,互联网是个工具,而房地产是重度垂直的地域化行业,让李建成弄一个系统,我们负责在各地建队伍,把开发商和中介放上去就行了。

但是“购房者俱乐部”很快就被淘汰了。毕竟买房子和买其他东西不一样,用户不会只看看网上的测评就下单,最后始终需要去实地看房。

于是,到第二代产品时候,我们主要聚焦到了经纪人身上。

一方面,经纪人手上有客源。曾熙过去做过开发商卖房的“外场渠道”,他很看好这一块业务;另一方面购房最重要的体验环节,只能由经纪人去完成。当时我想如果我们提供真实的房源信息,让经纪人专注于服务,不就能提升成交效率吗?

房多多App是一个“信息+交易”平台,提供真实全面的开发商房源信息,同时帮助中介公司在上面卖房。如此一来,交易的所有环节都被搬到了房多多平台上,如带客看房次数、成交套数、响应速度、服务专业度等。业主和购房者可以对经纪人进行评价(好评和差评,差评需说明原因),每个环节都会产生信用和积分。这跟在淘宝上开店,几乎是一个逻辑。

要有蜕掉三层皮的准备

这几年来,我自己的体验总结起来就是蜕了三层皮。

第一层皮,就是放弃既得利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创业的第一年,面临的问题是你到底想干什么,是做交易还是做平台。过去十几年我做交易,公司不到一年也有几千万元的净利润。

但是做交易与做平台是有矛盾的,好比运动员同时想搭平台做裁判员,其他的运动员和我一起在这个平台上玩。你告诉别人我绝对很公平,但你做不到,这很难。

所以,我觉得做交易还是做平台,努力的方向不一样。做交易一样可以用移动互联网,提高交易的效率,但与做平台不是一个方向。当时蜕第一层皮非常痛苦,放弃巨大既得利益,相当于自宫。

房多多最终决定做平台,为每个角色、每宗交易提供系统支持和服务,同时定义一系列规则,以保证大家都能够在一个生态系统里面繁荣共生。

第二层皮是打磨产品。很多人,尤其是传统企业出来的,会自然认为互联网不过是工具,只要花钱去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挖人过来做产品就行了。房多多创业的第一年也犯了这样的错误。

但是,传统企业想转型互联网,创始人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产品经理。这个产品经理不是要你一定变成乔布斯或者马化腾,但是你可以变成更懂用户的产品经理,或者把精力放在产品上,和产品经理融在一起,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

我们做的这个行业其实跟许多重度垂直的行业一样,大部分交易比较复杂,用户的需求也比较多,很难让腾讯或者百度的产品经理迅速了解行业。作为创始人要充当加速器的角色,让他们更融合。

作为创始人,你的时间放在哪,花多少时间在产品团队身上,你是不是能够成为产品出来之前每一个细节的体验师,这个特别重要。

所以,创业第二年我亲自管产品,因为我本身是做线下交易出身的,接触过很多的买家卖家,接触过很多经纪人,知道他们要什么,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体验我们的产品,让我们的产品被他们喜欢。

第三层皮,是对人的改造,对于重度垂直O2O这是最难的。

一方面要依赖来自传统企业的精英,他们有经验,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有行之有效的办事习惯。但这些东西既是财富又是包袱,会阻碍企业向互联网转型。

如果我们不去更深层次地思考我们到底应该给用户带来什么,让我们的效率提高,或者如何让整个行业的交易成本降低,我想现在所有的认知都会成为未来生存的障碍。

要改造他们、为他们植入移动互联网的基因,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内部的效率,进而打造效率更高的平台,让用户体验到更好的产品。

我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运营人。怎么样用互联网思维运营人?我们做了三件事:

第一,组织架构扁平化。现在我们接近三千人,但是一千人的事业部只有三个层级,绝对不允许超过三个层级。

第二,移动网络办公。所有员工的行为都在移动互联网上完成。

第三,引入“新鲜血液”。今年开始,我们从一开始就在团队建设上下功夫。北京是互联网人才的高地,我每个月会花一星期在北京,基本上在酒店不出门,约各种人来面试,一个月面试七八十人。

其实,互联网什么都改变不了,尤其不会改变商业的本质。因为一切商业终将回归产品的品质,你必须让产品和服务足够好、效率必须足够高。互联网也好,移动互联网也好,只是加剧了每个行业回归到这个商业本质的过程。

猜你喜欢

房源经纪人交易
薛贵生:产业振兴经纪人
在线民宿首次出租间隔时长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信号理论视角
帮助种粮农民和粮食经纪人防范风险
大宗交易榜中榜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惊人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