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朴门:开辟农业永续发展新路径

2015-09-10林治波

民生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宝林农场人类

林治波

当今的农业,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为了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化肥使土地贫瘠板结,不得不使用更多的化肥;为了抑制病虫害,大量使用农药,虫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不得不使用更多数量或更多种类的农药……这样一来,恶果出现了:农业的投入越来越大,农产品的营养品质越来越差,农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低。

面对这样的结果,有人想出了有机农业的招数,尽量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但这不过是在恶性循环的旧农业模式中十分吃力的尝试,单一种植和有机肥料导致的病虫害,几乎让人无计可施,产量的降低也是一个问题。于是,很多有机农业的实践者,不得不突破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限制,使有机农业变得有名无实,甚至重新堕入恶性循环之中。

面对如此窘境,难道人类真的无计可施了吗?人类能否找到农业的永续发展之路?

还好,答案不是否定的。

笔者在惊喜之余,可以乐观地告诉亲爱的读者,人类农业跳出恶性循环的永续发展之路已经找到,这就是“朴门”。

“朴门”之体验

恕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朴门这个词,是在2014年的夏季。

向我传递这个新概念的人,叫宝林。他是兰州人,蒙古族,正在经营着一家名叫驰奈的餐厨垃圾收集处理公司。

人们可能想象不到,位于大西北的兰州,餐厨垃圾的处理已领先于全国。兰州每天产生约200吨餐厨垃圾,其中的150吨左右被全封闭收运并再生利用,经过驰奈公司技术处理,1吨餐厨垃圾,可提取生物燃气70立方、生物柴油40升、液态微生物菌剂650公斤、固态有机肥58公斤,最后连废水都没有了。餐厨垃圾变成再生资源和能源重新回到了生产环节,可以让“地沟油”、“垃圾猪”远离市民餐桌。

由于我对这件善举有所帮助,便和宝林成了朋友。

宝林四十来岁,性格平和,温文尔雅,爱好读书,对生态环保尤其感兴趣。

不久前的一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这次聊的不是餐厨垃圾处理,而是一件更新的事物——朴门。

“朴门?朴门是什么?没听说啊。”

他带着一本书《朴门农艺设计》,给我讲了起来,“朴门,是英文Permaculture一词的音译,意为永续。永续农业,就是把原生态、园艺和农业相结合的准自然系统,其本质是回归自然,顺其自然。”

听了半天,我还是似懂非懂。

“这样吧,我在红谷区有一块地,您去看看,就明白什么叫朴门了。”宝林说。

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宝林的带领下,我们驱车100多公里,来到红谷。红谷是兰州的一个区,紧挨着青海。宝林对我解释,“之所以把地点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10平方公里之内没有工业企业,土地干净。”

这块地,有十五六亩的样子,实际就是一个小型农场。

但进了农场,感觉和普通农场颇不一样:开满了各种鲜花,长满了各种杂草,各种蔬菜和作物居然杂长在一起,地垄上和收获后的空闲土地上铺满秸秆和杂草。

对农业的新理解,茅塞顿开的新观念,在这里开始了。

“朴门”之秘诀

到了农场,先进入一个用草搭成的凉棚。炎热的夏季里,凉棚里清风徐徐,凉爽宜人。更棒的是,凉棚里准备了他们自己生产的黄瓜、西红柿和油桃,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真奇妙——果然吃出了久违的蔬菜水果的原味儿!同去的女儿也有同感,因为那种原味儿的确是市场上购买的蔬果所没有的。

歇息片刻开始参观。一边参观,一边听宝林解释。由宝林的解释,加上我个人的感悟,归纳起来,朴门的秘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秸秆改良土壤。农业想要永续,首先得使土地肥沃,办法不是使用化肥,而是让秸秆和枯草回田。具体办法就是将秸秆和枯草覆盖到地上,其好处有三:一是保墒,土地始终是湿润的,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土里各种小虫子的存活。二是覆盖的秸秆和枯草逐渐腐烂,变成有机质,使土壤越来越松软肥沃。三是给了秸秆、枯草以有益的去处,不必进行焚烧,也就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火灾的可能。

不翻耕土地。由于腐殖质使土地肥沃松软,就不需要翻耕。实际上,翻耕是有危害的,不但耗费劳动力,且破坏了不同土层的生态,使生活在不同土层的虫子和微生物大量死亡。原始森林中的土壤从来就不翻耕,各种植物不是年复一年长得很好吗?

實施间杂种植。把各种适宜本地水土气候的蔬菜、作物种植在一起,而不是进行单一种植,杂草也不必拔除,这样做是为了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以便形成一个小型的准自然生态系统。种植花草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增加植物多样性,并吸引蜜蜂蝴蝶前来授粉。这样一个准自然生态系统形成后,其有益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抑制虫害。不同的蔬菜和作物,引来的是不同的虫子,相互抑制、相互平衡,不可能出现单一的虫害,也就无需打药。二是不同的蔬菜作物间杂在一起,会刺激植物本身的竞争性,促使植物竞相生长,其光合作用远较单一种植作物为高。映入眼帘的草本向日葵,竟长得像树木一样高大茁壮!实际上,间杂种植让蔬菜作物处于一种半野生状态,其旺盛生命力使蔬菜作物的营养价值大大提高。

水的蓄积和利用。小农场里挖有小池塘,水塘与水塘之间有水渠相沟通,以便让水循环流动起来。水的蓄积循环系统形成后,几乎所有的雨水都能蓄积起来,基本能够满足种植的需要。因为秸秆枯草覆盖的保墒作用,使得朴门土地对水的灌溉依赖减少,并且,水系统内部也孕生很多生物——水草、鱼虫及各种微生物,与植物系统的多种生物构成丰富的生物链。小小农场的上空,不时有成群的燕子、麻雀、斑鸠飞来飞去。

粪便的利用。人的粪便是最好的有机肥,但大部分都被浪费,且须花钱处理。宝林在自己的小农场中设置简易厕所,人每次大便之后,用草木灰稍加覆盖,即可消除臭气。经堆放之后回田,肥效很好。

污染的处理。宝林农场使用的洗涤用品,均为“第七代”产品,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洗涤用品,洁净到可以饮用,因此污染极小。即便如此,宝林也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处理的方法是,在屋后建一小污水渠,将生活污水排入水渠,用砂石、水生植物对污水进行过滤,最终污水变得清澈干净,又流回到田间。对于其他污染物,如废弃物、塑料袋等垃圾,则使用一种高效焚烧炉进行焚烧,用焚烧的热能烧水做饭,一壶水两三分钟即开,比使用燃气快得多。这样一来,宝林的农场就达到了朴门不向外界排放污染的要求。

“朴门”之市场

看完了宝林的小农场,对朴门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心中的疑问依然存在:

问:什么样的蔬菜和作物都可以间杂种植吗?

答:不是的。要细致观察本地的水土与气候,选择适宜的蔬菜和作物才可以。这需要专门的朴门设计。

问:朴门农场将蔬菜和作物间杂种植,无法形成规模,对销售是否有影响?

答: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是一种优势:我们将产品搭配起来,装盒配送,每盒里至少有七八种蔬菜和野菜,这种丰富性恰恰是用户所需要的。拿到我们配送的产品,他们就基本上不需要到市场上采购了,这就很有利于培养稳定的忠诚用户。

问:你的农场经济收益如何?与传统的农业大棚相比,收益更好吗?

答:我的朴门农场刚刚开始一年。目前的配送数量是100份,明年可以达到200份。以100份算吧,每份10斤左右,价格240元。每周送1次,每月送4次,每年从5月送到11月。这一年下来,总收入67万元,每亩平均44800元。这个收入是以最低的可能性计算的,明年的收益肯定要比今年高。

问:问题是,你的产品好销售吗?有机产品已经失去公信力,臭了街了。

答:我的产品供不应求。我的公司员工,知道我们做的是真正的朴门农业,纷纷订购我的产品,还有一些朋友来参观之后也订购了我的产品,我们每周五向兰州市里配送,很受欢迎。不少人向我订购,但我的货不够,只好等明年了。

问:明年的推广,有什么计划?

答:明年在皋兰县流转了1000多亩坡地,正在准备开发大一点的朴门农场。

問:推广计划仅限于此吗?

答:明年还想搞朴门农业村试验。动员全村尝试朴门农业,带动农民以新方式增收,我来协助指导,但这需要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

问:在推广朴门农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答:种子!在转基因种子泛滥的情况下,原生的种子已经很难找到了,我到农户家中一户一户地找,找到的种子有一小半根本发不了芽。建立种子库,是朴门农业的前提,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再晚的话,就很难了。这项工作希望能得到政府的帮助。

问:可以呼吁政府资助立项,但原生种子是否存在逐渐退化的问题?

答:这是一种误解,或者是种子公司的宣传。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繁衍持续了几千万年甚至几十亿年了,不存在退化的问题。一代一代自然地留种,农作物就可以自然地繁衍下去。

问:以朴门农业的观念,对存在巨大争议的转基因问题持什么看法?

答:朴门是回归自然的,与转基因的观念完全不同。在朴门看来,跨物种的基因组合和不能留种的种植,是违反自然伦理的。

“朴门”之效益

消除了这些疑问,对朴门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看来,朴门农业的效益是综合性的,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提高果蔬和农作物的营养品质,并从源头上为食品安全提供根本性保障;

有利于节省农业成本,这是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结果;

有利于减少劳动量,不使用农药、化肥,不翻耕,很多的工作交给了自然调节;

有利于生态保护,特别是土地的净化;

有利于农民增收,这是生产成本下降、产品价格提升的结果;

有利于降低农业风险,种植的多样性,抵消了单一产品的市场价格风险,有助于实现稳定增收;

有利于阻止转基因的泛滥,化解转基因的不确定性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危害。

朴门的益处还有哪些?有待于实践为我们做出回答。

“朴门”之渊源

回到朴门的渊源。

朴门来自哪国?是谁提出的?其发展路径如何?

查阅资料,朴门概念源自美国的富兰克林·H·金教授,而他提出这一概念,竟和东亚、和中国有关。

1909年,时任美国农业部土壤局局长、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的富兰克林·H·金先生,携妻子远涉重洋游历中国、日本和朝鲜,考察东亚古老的农耕体系,《四千年农夫》这本书正是对他们游历的记录和反思。

东亚民族主要依靠小块土地和少量产品来维生,却养活了密集的人口,并且持续发展至今。在东亚地区,每一种可以食用的东西都被认为是人类或者畜禽的食物。而不能吃或者不能穿的东西则被用来做燃料。各种有机垃圾混合在一起以及人类或动物的粪便都被细致地保存下来,在使用之前再将它们粉碎并烘干作为肥料。在这里,看不见一块闲置的土地,见不到一点被浪费的资源。富兰克林·H·金十分推崇远东地区人们的这种原生态农耕方式,认为东方农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农业,东方农民是勤劳智慧的生物学家。如果向全人类推广东亚的可持续农业经验,那么各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足。于是,富兰克林·H·金最早将“永恒的”、“农业”这两个英文单词连缀并用,从而形成一个新词Permaculture——永续农业。

朴门这个概念来自美国人,但朴门作为一种新的农作方式,却始于澳洲。1940年澳洲发明家P. A. Yeomans,以地质知识为基础,提出从观察出发的土地利用模式,进而发明一种管理水源供应与分配的方法:关键线设计。随后,Holmgren运用关键线原则在墨尔本设计了一个生态村。

美国生态学家Howard T. Odum也促进了朴门的发展。Odum强调生态学中的系统结构,尤其是最大功率原理,这个原理主张任何自然系统都倾向将它内部所蕴含的能量最大化。例如,一座森林的总热量很高,非常有效地将太阳光转换成生物量,蓄存在多样的动、植物体内;相反的,一片麦田所含的能量很低,也经常需要以肥料的形态来补充能源。

澳洲诗人、作家Esther Deans女士首次提出了不翻耕农作法,丰富了朴门回归自然的农作方式。

在1970年代中期,澳洲生态学家Bill Mollison与David Holmgren为了回应快速扩张而高破坏性的工业化农业,开始构思如何发展出稳固的农业系统。他们认为工业化农业毒害了土地、水源、减损生物多样性,并且毁灭了数十亿公吨的肥沃土壤。他们在1978年出版的著作《Permaculture One》中,开创了朴门永续设计的主张。

《Permaculture One》出版后,Mollison与Holmgren规划了数百个朴门场址,并且进一步修正和深化了朴门的概念。Mollison在80多个国家授课,有数百位的学生曾经参与为期两周的设计课程。到了1980年代早期,朴门的概念已经从农业系统,扩展到全面的永续人类居住环境。

到1980年代中期,许多学生已经成功地实践所学朴门知识,并开始自行教授相关知识技能。各种朴门相关的社群、计划、社团、研究机构,在上百个国家中快速形成。在1991年ABC公司拍摄了四集的电视纪录片,名为“地球的园丁”,介绍朴门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应用,Youtube上可看到该影片的片段。

如今,朴门已成为一股国际性的社会运动,并形成了两股分支:原初的朴门和设计的朴门。原初的朴门,试图要精准地仿效自然界的组成与运作,而发展出可供食用的生态系统;设计的朴门,把自然生态系中各种有用的关系,运用在设计基础中。它所呈现的结果可能不如“森林园圃”那样“自然”,但依然尊重各种生态原理。

令东亚,特别是中国人感到讽刺的是,当西方人从中国传统农业中吸取智慧而提出朴门概念,并将这一概念支配的新农业模式逐渐推开之际,当今的中国却抛弃了自己祖先天人合一的农业理念,转而把西方狂妄的科技主义拿来,弄出一套以化肥和农药为基础的所谓现代农业。如今,这种农业的副作用和暗淡前景已经日益突出地显现出来,迫使我们不得不对现代农业进行重新思考。

“朴门”之反思

从哲学的高度和人类的命运思考朴门,我们可以得出更加宏观和更加深刻的认识。

人,原本是自然界万物之一种;但随着人类的进化和人类智慧、能力的提升,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日益蹿升,最后竟成了自封的“万物之灵”,成了世界的主宰,可以为了自身的享乐和欲望而对大自然予取予求,这便是人类中心主义。

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对人类所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蒸汽机、内燃机、电子计算机的陆续出现,人类的科技能力突飞猛进,科技赋予人类无与伦比的生产力,人类中心主义思潮因此得到强化而变得更加狂妄自大。

科学技术虽然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威力,但科技本身并不能确定自己的方向。它不涉及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也不能解决人类的审美、道德和价值观问题。在进步人类手中,科技是造福人类、推动进步的利器;而在黑暗力量手里,科技则是祸害人类、称王称霸的工具。进而言之,不适当地利用科学技術,即便出于良好动机,也可能造成破坏自然、恶化环境的恶果。近百年来,人类利用先进科技对地球进行无节制开发,导致物种加速灭绝、资源环境急剧破坏,已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由此看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需要人文精神来为它确定方向,离开了人文精神的支配与约束,科技极可能由第一生产力变成第一破坏力。因此,人文精神高于科学技术。人类在那些神奇显赫的科技成就面前,不要兴奋过度,科技的力量并非那么强大,现在的状况如此,未来的状况依然不会根本改观,这是由人类智慧的有限性和宇宙的无限性这一根本矛盾造成的;科技的意义也并非绝对正面,这是由掌握它的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决定的。明白和承认了这个事实,人类才会对科学技术形成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人类自身的能量有一个清醒的估计;才会摒弃狂妄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和角色有一个恰当定位,进而在大自然面前变得谦虚一点、冷静一点、慎重一点、收敛一点。正如十多年前一百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呼吁的那样:“人与自然正处于迎头相撞的险境,人类的活动为环境和资源带来无可逆转的伤害——人类必须彻底改变管理地球与生命的方式,才能逃过未来的苦难。”

而朴门正是反思教训和回归自然的产物——人类不要把自己放在自然万物的中心地位,而是把自己视为自然链条中的一环,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了这样的理念,就会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真心尊重自然和其他生灵,而不是以自己的感情好恶和利害关系确定什么害虫和益虫,对害虫大加挞伐,进而造成生物链的失衡。在朴门的土地上,所有适宜生长和存活的动物、虫子和植物,都有权快乐而不受打扰地生活,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员而已。经过精心设计的朴门生态系统,一旦成型,就交给了大自然,形成一个自洽的系统。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水平远远高于人类。在这里,人的智慧不过是让人更好地适应自然系统罢了。而一旦人类谦虚地适应了自然,人类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会比以前更好。

在宝林农场里主持日常事务的,是一位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名叫张恕德。问及他一年来的感受,他说:“在朴门的土地上,什么都是有用的。当朴门农民,和自然和谐相处,很快乐。掌握了朴门的先进理念,再看看周围的旧式农作方式,觉得他们落后了,甚至可笑了。农药、化肥实际上是人类自以为聪明的产物,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已经让人类的农业陷入了死胡同。”

由张恕德的话,笔者想到的问题是,应该大力推广朴门新农业,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越普遍越好——为了自然,为了生灵万物,更为了我们人类自己。

猜你喜欢

宝林农场人类
农场假期
《力量》
农场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Reduced technique for modeling electromagnetic immunity on braid shielding cable bundles∗
“养路铁人”金宝林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学林人物:段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