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访美:“中国梦”对话“美国梦”

2015-09-10赵可金

人民论坛 2015年28期
关键词:美国梦中美关系中国梦

赵可金

【摘要】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说到底是两国梦想之间的对话。中美双方如何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如何聚焦推动合作共赢,如何妥善有效管控分歧,如何广泛厚植人民友谊,成为习近平主席访美需要面对的四个突出问题,也是中美关系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必须回答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中国梦 美国梦 中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伟大的国家,背后必然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支撑,如果没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作为支撑,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都是拥有强大梦想和精神支撑的国家。

大凡飘洋过海移居美国的人,都是抱着一个所谓的“美国梦”来到这里。最初的美国梦不过是建立一块能够充分建功立业的土地,具有竞争力和务实的人能够挣得一份财产或建立一个梦想的家园。久而久之,尽管每个人胸怀的梦想各不相同,但美国人都认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获得更好的生活,绝不依赖来自他人的施舍和援助,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美国民族特征,即不断追求美好生活并为之奋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崇尚以自我为中心、实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

与作为一个移民社会的美国不同,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崇尚“天人合一”和“家国一体”的文明传统,孕育了“致中和、道中庸”的独特民族性格。然而,近代以来,受西方列强欺凌,中华民族陷入千年未有之危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当下,全球化浪潮和信息技术革命将中国和美国一起推到世界历史舞台上,资本、劳动、技术、信息、文化等诸多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动将中美两国卷入到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之中。两个各自有着根深蒂固梦想的国家碰到一起,如何架起“中国梦”与“美国梦”之间互联互通之桥,成为当前和今后中美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

当“美国梦”遇见“中国梦”

在全球化时代,当中美两国被日益卷入到一个利益关系网络之后,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越来越取决于“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关系,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说到底是两国梦想之间的对话。中美双方如何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如何聚焦推动合作共赢,如何妥善有效管控分歧,如何广泛厚植人民友谊,成为习近平主席访美需要面对的四个突出问题,也是中美关系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必须回答的核心问题。

大国之交,重在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中美两国都是在世界上具有显赫影响力的国家,无论哪一方调整战略,都会引发惊天动地的轰动效应,影响力非同小可。因此,从美国人民的“美国梦”和中国人民的“中国梦”出发,准确把握对方的战略意图,是决定中美关系战略走向的关键。中美都应避免片面从自身出发误判对方的战略意图,代之以从对方发展道路和民族梦想出发,准确判断对方战略意图,以冷静客观的眼光正确把握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这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石。

大国之交,重在讲互利、求合作、促共赢。诚如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所比喻的那样,中美已经陷入“金融恐怖平衡”,甚至是经济恐怖平衡。在此种恐怖平衡之中,对任何一方的挑战都可能是对双方乃至其他国际社会成员的挑战。中美两国的国家实力对比日益接近,谁也无法真正征服对方,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寻求妥协合作之策,实现互利共赢之局,尤其是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按照各自利益先后排序,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实现利益妥协和交换,共同推动彼此国际利益的拓展和增加,这才是中美大国关系发展的长久之道。

大国之交,重在聚大同、化小异、谋共识。中美两国都是经济体量庞大、社会情况复杂的大国,汇聚共识的难度极大。不仅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就连两国内部也难以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存在分歧在所难免。处理大国之间的分歧,最关键的是建立管控分歧和摩擦的風险管理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采取建设性的方式,聚同化异,在某一问题上寻求最大程度的社会共识,从而筑牢中美关系的堤坝。

大国之交,重在民相亲、心相知、人相通。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于中美两个距离遥远且国情存在很大差异的国家来说,能否建立顺畅的民间交往关系,决定着中美关系的未来。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把面向人民放到十分突出的地位,在西雅图的讲话中从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由微知著,呼吁扩大中美人文交流,还特别从自己采取多种方法体悟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心理的例子,表达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将中美关系建立在民意沟通的坚实基础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未来才是光明的。

架设中美梦想互通之桥

“中国梦”与“美国梦”,尽管所形成的社会背景不同,历史传统各异,但两者之间是相通的。从“美国梦”来说,尽管美国人更多崇尚追求自由,甚至会滑入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但同时在面临战争和安全威胁时,美国人又强调为国家而献身,如同约翰·肯尼迪所呼吁的那样,“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对于“美国梦”过于强调个人主义的一面,美国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开始进行纠正,冷战后的美国更是越来越强调家庭观念、伦理道德和信仰等价值观念,这与“中国梦”强调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也是相通的。

从“中国梦”来说,中国人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总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说到底是为了实现每一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这与追求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梦”也是一致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无论从“美国梦”的内涵出发,还是从“中国梦”的内涵出发,两者从根本上是相通的,目标也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仅仅是特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特定方法、重点和路径,此种差异不是本质性的差异。因此,中美两国都需要努力架设中美相互理解之桥,推动“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彼此沟通,鼓励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深度交流,通过持之以恒的对话和沟通,逐步冰释误解,阐释差异,增进理解,扩大共识。

误解比偏见更可怕,中美关系的未来最不应该发生的是将现有的误解意识形态化,甚至将差异对立起来,拒绝或回避沟通和交流,任由误解不断放大,最终演变为带有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化的对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努力推动面向人民的中美关系,致力于架设中美梦想互通之桥,可谓抓住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

开辟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未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承载13亿多中国人集体梦想的“中国梦”和承载3亿多美国人梦想的“美国梦”,要想在朝夕之间澄清所有的误解和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单靠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一次国事访问毕其功于一役,更是异想天开。但是,能否为“中国梦”对话“美国梦”确立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将决定中美关系的未来。

习近平主席此次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最重要的是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保持两国高层战略沟通,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提出指导意见,从而开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美好未来。作为起步,中美关系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着眼于规划中美相向而行、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始终牢牢把握中美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积累中美关系发展的正能量。

当然,中美关系中存在着大量棘手的问题,比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网络安全、南海争端、贸易摩擦、汇率波动、人权争端、知识产权争端以及伊朗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叙利亚问题、乌克兰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都迫切要求中美两国元首作出回应。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绝不是回避问题、回避矛盾,而是要在把握两国关系正确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以极大的耐心,一步步地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针,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求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解决中美关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也是“中国梦”与“美国梦”寻求对话和增进理解的过程。只要在某一个具体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就有助于中美两国积累战略互信,增进相互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中美两国领導人要拿出政治家的担当精神,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围绕某一具体问题推进合作,不为任何压力所迫,不为任何形势所惑。只要两国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中国梦”与“美国梦”和谐共进之路。

(作者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主任)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4日。

责编/杨鹏峰 谭峰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美国梦中美关系中国梦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