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正在重构商业
2015-09-10滕斌圣
滕斌圣
在最近公布的“十三五”规划里,中共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压轴的“共享”,当然是指让全体国民能共同享有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直接成果,缩小居高不下的贫富差距。
无独有偶,在管理领域,另外一个共享概念同样在渐入人心。英国学者雷切尔·布茨曼在其专著《我的就是你的:“合作式消费”的兴起》中将互联网时代的共享分为四个阶段:代码的共享(如Linux)—生活的共享(如Facebook)—内容的共享(如YouTube)—现实世界各种离线资产的共享(如Uber)。看起来,共享的演进似乎确实如此。在传统经济时代,实现分享的成本很高,根本不经济。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共享经济才成为一种可能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具有可以快速扩大规模、灵活性高、资本效率高、供方进入门槛低等优势,会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共享经济是工业文明的进步,反映出人们对物质消费的观念变得更加理性。以车辆为例,国外的一些社区早就开始共用,优步一开始也是朋友圈内的分享。共享的消费理念明显区别于“物质占有”,对于物质消费多了些敬畏。于是,人们愿意光盘,愿意“分时度假”,把闲置的消费资源拿出来共享,例如社区闲置物品的交换等。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拥有这些物质的机会从不是均等的,共享经济有可能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互联网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把大量的闲置资源连接起来,满足潜在的消费需求。在房屋出租领域,小猪租客侧重短租O2O,给房东和游客双方提供服务,Airbnb则再进一步瞄准全新的领域——房东给住客提供餐饮服务;在餐饮领域,金百万餐厅把自己的后厨共享给顾客,借助智能化设备和准成品颠覆传统中餐餐饮的商业模式,顾客在餐厅体验自己做菜。在汽车出租领域,优步等租车平台重构供需关系,以低成本的连接方式把闲置的私家车资源、闲散的劳动力时间整合起来,不但解决了停车、堵车难题,还使得用户随时随地能够用车。
共享经济正在以独有的方式重构原有的商业逻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大降低了资源之间的连接成本,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供需之间的快速连接。正是因为愿意和陌生人一起共享家庭空间,才有了小猪租客;愿意共享上班路上的早晨,才有了顺风车;愿意共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时间,同声传译等专业服务也可以形成共享平台。
连接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释放巨大的发展潜能。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企业与用户之前存在着清晰的界限,企业是生产者,用户是消费者。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与用户的界限日趋模糊,共享经济模式下,用户既是服务的消费者也是服务的提供者,即由消费者(Consumer)变为产消者(Prosumer)。共享经济这种把需求端和供给端有效整合,让社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眼下,共享代表一种文明,让介入其中的人们感觉高尚和热烈;然而,法律是理性和冰冷的,那么共享到底应顺应道德还是遵守法治?共享的前提是物品的使用权和支配权的分离,人们在产品上私有,但在服务上共有。现实中,两者往往有所冲突,当把共享经济作为单纯的法律问题来解决时,则过于简单。以专车市场为例,如果强调每个人的私有权,那么还将回到自驾时代,人人一辆车,这样的产权概念更清楚。共享经济的模式正在成熟,但是昔日的法律边界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毫无疑问,共享经济是颠覆性的。但是,天猫也是颠覆性的,刚过去的“双十一”,912亿元销售额也是颠覆性的。以很多中间商和零售商的落寞为代价,但“双十一”见证了中国新实体经济的崛起。不可避免的,共享经济会触及到传统经济的底线,但如果从本质上共享经济可以优化商业逻辑,它就不应被看成门口的野蛮人。共享经济一般都从高竞争性的服务业开始,在中国迫切寻找新发展模式的当下,应该尽可能让市场去大浪淘沙,远远好于筑起一道法律的大坝。
[编辑 王宇航]
E-mail:wyh@chinacb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