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言、危言及谣言

2015-09-10

看世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均价卢布谣言

预言从来就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

“未来的一年对于大部分阿拉伯世界来说当然会更好”。这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人》杂志在2014年年初做出的关于2014年的几大预测之一。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番预言,觉得简直是一个残忍的玩笑。ISIS突然崛起,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再次爆发大规模冲突,埃及又发生政变。就连一向富得流油的那些中东石油大户,也遭遇了油价大跌的重创。对大部分阿拉伯世界来说,《经济学人》的预测反过来说或许更为合适些。

《经济学人》的尴尬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所有预言家们普遍的尴尬,再次说明了预测国际舞台上的大事件大趋势是一件多么不靠谱的事。不过,即使遭遇种种尴尬,也总是有人屡败屡战。比如,眼下最热的一些预测就是关于俄罗斯的,有人预测俄罗斯经济今年将陷入全面危机,还有人预测普京可能会下台。在卢布汇率连续大跌时,这样的预言引来很多点赞声;不过,在卢布汇率戏剧性的反弹之后,这些预言的可信性似乎又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当然,这些预言究竟靠不靠谱,还得等到2015年年底才能见分晓。

预言的风险还可以从乌克兰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得到验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乌克兰刚刚独立时,要资源有资源,要土地有土地,要人口有人口,要工业有工业,成为一个新的富裕大国似乎指日可待,不少乌克兰人也曾梦想成为欧洲的新瑞士。万万没想到的是,梦原来真的是反过来的。乌克兰的美梦最终变成了惨淡的现实,别说进步了,就连原地踏步都是奢望。独立20多年来,乌克兰经济不进反退,民众生活水平同样大倒退。面对如此种种现实,如今的很多人觉得,乌克兰的悲剧命运似乎是与生俱来、摆脱不掉的。事实上,更主要的是没有人再对乌克兰的前途充满乐观,也没有人能给乌克兰指出一条真正的出路。乌克兰还得靠自己,尤其是要解决“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停止无休止的内斗。

在俄罗斯卢布连续大幅贬值期间,还出现了一种声调不小的“危言”,说中俄之间的大规模货币互换协议,因为卢布大幅贬值,中国遭遇严重损失,沦为“送钱机器”等等。这种“危言”不是源于普通民众,而是出自某些经济学家之口,一时引起民间议论纷纷。鉴于普通民众确实欠缺有关货币互换协议的专业知识背景,因此,这番听起来颇为专业的危言的确轰动一时,只不过,它很快就遭到了更为专业的经济学家的驳斥,如今,网站上这样的反驳文章已不少见,很多人也由此明白了发出危言的所谓经济学家实际上也不是那么专业,其成色颇为值得怀疑。不幸的是,如今,这种不懂装懂的做派已经成了某些经济学家的标签。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很可能难免被这样的经济学家忽悠,与此同时,也可能在不断的被忽悠中获得成长。

危言如果靠谱,自然是警示世人,如果不靠谱,故作危言,就是糊弄人,和谣言相差无几。比如,近日美国财经通讯社彭博社在一篇报道中称,中国2014年11月从俄罗斯购买的石油均价为每桶90美元,考虑到目前国际“油价”每桶不到60美元,一些媒体惊呼中国吃了大亏,做了赔本买卖。

这里首先忽略了一个重要区别,90美元是2014年11月的实际交易价格,而60美元则是2014年12月的期货交易价格。如果还是觉得中国吃了大亏,不妨来比较一下中国和一向精明的日本在同一时期购买石油的价格。根据日本石油协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10月,日本原油进口均价为4537元每吨,同月,中国进口原油的均价为4349元每吨。换算过来,两者都在每桶90美元左右,而且,中国的还稍稍便宜了一些。由此可见,说中国吃了大亏并不符合事实,而是又一次不靠谱的危言变谣言。

预言、危言、谣言,在我们的日常阅读里总能碰到,以普通读者的知识结构,要想很快识别真伪并非易事,不过,可以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是,多查查其他的说法,多点比较,不妨迟点做出判断。老话不是说过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党建军

2015.1月

猜你喜欢

均价卢布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
1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9个月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