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城市的治理形态

2015-09-10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5年17期
关键词:智慧发展

“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每天,川流不息的人群在城市中奔波忙碌,满怀憧憬,追逐着更美好的理想,更体面的生活。人们对于城市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享受着它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带来的便利,而另一方面,也必须面对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引发的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尽管矛盾不断、问题不断,但是创造更方便、更舒适、更安全、更宜居、更美好的城市环境,一直都是人类不懈的探索和追求。1933年《雅典宪章》问世,指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试图通过规划城市这一人类生存空间来达到改造社会、协调人与人关系的目的,表达了人们对“家园城市”的向往。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并不强调人基于自己的理性去驾驭自然,而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人们对“生态城市”的渴望。今天,在信息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人们又有了对未来“智慧城市”的憧憬。在这个新的生存空间里,人与人、人与自然将表现出一种新型的关系。全面信息化网络将使城市人的工作、教育、出行、医疗等打破时空限制,并且更为高效和多样化,现在城市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生活方式将被淘汰。

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核心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相继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布局,以期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美国,欧洲的瑞典、爱尔兰、德国、法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纷纷起步,在多个领域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这种全新的城市治理形态,使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成为可能。不用单纯依赖控制人口流动、控制户籍等方式,就能缓解中心城区拥挤压力,提高特大城市在经济、交通、生态等方面的绩效。新一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都将“多中心”作为都市区空间发展的核心目标。这种全新的城市治理形态,使高度智能化的新一代交通运输系统成为可能,未来城市交通系统将更为绿色、智能、安全、方便、高效。这种全新的城市治理形态,也使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可能,从生产、营销、销售等环节彻底升级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率,改变产业结构,最终发展成为克服传统农业种种弊端的新型“智慧农业”。而未来,还有太多可能性等待人们的实践。

今年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京津冀要形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可以预见,中国将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级城市群,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也将逐步发展为世界城市。我们需要借鉴西方对超大规模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建设和治理经验,更需要前瞻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当前中国实际,深入研究城市形态的演变规律,积极探索城市治理的未来趋势。本期“未来城市的治理形态”专题策划,我们邀约了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借鉴国外城市治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中国城市治理的基本理论、制度设计、治理模式和战略对策等相关问题,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猜你喜欢

智慧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