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打造诚信中国圈
2015-09-10袁茜
袁茜
现在中国道德领域中有个最大的痛,就是诚信。当前中国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偏低,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税漏税、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政务诚信度、司法公信度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中国社会深陷信任危机。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等新型数据处理技术不断成熟,大数据也不断被应用到政府日常管理和为人民服务中,并成为推动政府政务公开、完善服务、依法行政的重要力量。政府能否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信息化变革,加速推进政府转型,以信息公开促进依法行政,以数据开放增强市场活力,不仅影响着大数据行业本身的发展,更事关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建立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虽然展开了一张美好的蓝图,但目前不少政府部门仍存在信息不畅的问题,形成一个个信息屏障,让企业、百姓在各个部门间奔走,甚至是毫无方向地乱走。信息屏障的长期存在,让诸如征信体系建设、不动产登记等改革举措受困其中,同时也引发了数据库重复建设等浪费现象,诈骗企业、欺骗百姓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由于南长区的政府人员较少,面对大量企业,政府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同时由于对企业的服务方式较为落后,许多企业还是通过电话向政府咨询关于审批等相关事宜,工作人员每天最多只能帮忙解决两件事情,其中很多事情都是重复的。”无锡市南长区中小企业局局长秦如平告诉《经济》记者,许多基层政府迫切需要一个平台,可以把政务的所有行政许可和一些行政审批事项予以公开,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企业、百姓准备好材料,准确找到相关部门办理,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也能便利百姓及企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业兴起了一股热潮,但有很多创业者不知道需要审批哪些事项,也不知道找哪个政府部门去办理相关手续,这就导致有很多人冒充国家机关人员去诈骗创业者的现象发生。
由于毒奶粉、苏丹红、地沟油等毒害身体健康的产品、食品添加剂屡禁不止,百姓在面对中国产品时变得惶恐不安。百姓宁愿花高价去购买进口产品,只因为其有好口碑、高信誉、高质量。秦如平表示:“这其实是很多政府部门的不作为造成的,政府要做的不是去教百姓、企业如何防范诈骗,而是要去制止诈骗行为,曝光不合格产品、诈骗人员及企业。因此政府部门需要一个平台,能将企业按产品质量进行归类,像红名单、黑名单,这样可以让失信的企业或个人寸步难行,而把讲信誉、质量合格的企业用红榜标上,让百姓放心。同时也让百姓、企业可以信任政府,放心社会。”
挽救诚信危机
依据现代主权在民、人民主权的基本理念,人民把权力交托给政府并承诺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是有条件的,这就是政府和国家其他权力机构必须履行对人民的承诺。如果大规模出现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失信于民,市场上屡次出现贩卖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百姓相信谣言胜于相信政府等现象,而且百姓、企业对此无可奈何,那么,这样的政府及其社会就会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的汉娜·阿伦特在谈到破坏承诺的诸多因素时,特别指出了“政府行政部门日益增长的对权力的急切渴求”,这对于中国目前的诚信建设尤其具有警示意义。
“我认为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力量真正地打造一个诚信政府、诚信社会、诚信中国,形成一个服务标准化、透明化、公开化的政府,这样就能打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瓶颈。”秦如平表示。为此,南长区的中小企业局通过与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合作,立志要打造中国的诚信企业圈,希望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及时、权威的政务信息,全面、准确的企业资讯,专业、便捷的生产性服务,优质、价廉的生活性服务以及政企、银企、校企、企企的互动交流平台,挖掘企业的信用数据、经营数据、人才数据,帮助企业开源节流,提升其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这样做的意义和作用不论从政治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服务效益来说,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规范行政许可,畅通信息渠道,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还可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促进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减少运营成本,拓宽企业营销渠道,提高企业营销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2015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9月5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正式发布,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影响。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力争在全社会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氛围,此举正符合了时代发展潮流。同时,利用大数据打造诚信中国对于中国才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