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味道
2015-09-10武志红
武志红
4岁的小女孩琴儿在读幼儿园中班,她最宝贝的东西是一根纤细的毛线。无论去哪里,她都带着它,要么把它攥在手里,要么把它郑重地放到口袋里。她常把这根毛线拿到鼻子前,细细地嗅,好像它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她还常拿它轻轻地抚摸小脸,这时她会无比安静,一副深深陶醉的样子。
老师们觉得她的这个行为很怪,但没有在意,直到一件意外事情发生。
那天上午,调皮的东东突然夺过琴儿手里的毛线,扔到了草丛里。琴儿惊惶失措,拼命去找。没找到后,她突然放声大哭,哭得惊天动地,浑身抽搐,甚至还一度晕了过去。老师吓坏了,发动整个幼儿园的老师一起找,最后终于找到那根纤细的毛线。
拿到毛线的一刹那,琴儿停止了哭泣。她一只手攥住它,另一只手则紧紧地攥住这只手,两只手都放到胸前,好像这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但这根毛线,已经脏得不行了。
琴儿的这次恸哭吓坏了老师,她们极力建议琴儿的妈妈带琴儿去看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那里,众人找到了答案。
这根毛线,是一张毛毯上的。而这张毛毯,是琴儿很小的时候和妈妈一起盖的。后来,毛毯破了,被妈妈扔掉,琴儿手里的那根毛线是它唯一的残留。妈妈不知道琴儿是怎么留下这根毛线的,她也不明白,琴儿为什么把这根毛线看得好像比生命还重要。
琴儿的妈妈回忆说,她的工作很忙,琴儿很小的时候,她就常出差。每次出差,琴儿都哭得厉害。一开始,她耐心地劝女儿,没有效果后,就对琴儿很凶,有时会忍不住打她。后来,琴儿忽然不哭了,妈妈走也好,回来也好,她都很安静,好像一点都不在乎。不过,妈妈每次出差,她都要睡在那张毛毯里,而且,绝对不允许大人洗。如果洗了,她就号啕大哭,哭得死去活来。
毛毯实在脏得不行了,琴儿的妈妈趁她不注意,把毛毯偷偷地扔了。那一次,“我女儿哭得晕过去了,简直吓死我们了。”并且,之后好多天,她对所有人都不理睬。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一根毛线,认为是那张毛毯上的,如获至宝。
琴儿的父母不理解女儿为什么那么在乎这根毛线,毛线很脏,他们很想洗干净,或者扔掉,但女儿以前的哭声吓坏了他们,他们不敢这样做。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根毛线对琴儿来说,就是“妈妈”,或者说,是“替代妈妈”。
孩子幼小的时候,妈妈对她(他)最重要,而妈妈与孩子的关系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
如果妈妈与孩子的关系不稳定,经常分离,经常变幻,孩子就会不断受伤。这时,孩子就会寻找“替代妈妈”,把这个替代者当成他(她)心理上的妈妈。这个替代者,一是与妈妈有关,二是很稳定,不会离开她(他)。并且,这个替代者,常有“妈妈的味道”。
琴儿选中的,是她与妈妈共同使用过的小毯子上的一根毛线。妈妈常出差令她痛苦,但妈妈对她的不耐烦更令她失望。她不敢再粘妈妈,不敢再对妈妈有太亲密的渴求,于是,将对妈妈的一切期望转移到这根毛线上。这根毛线,是绝对不能洗的,因为上面残留着一种味道,这个味道,能唤起她对妈妈的许多美好的感觉和回忆。
很多孩子都做过这样的选择,他们可能会迷恋妈妈用过的被子、衣服、毛巾等等。一个小女孩,要穿着妈妈的内衣去上学。并且,不能是洗过的,一定要“妈妈穿过的”。如果洗过了,她会要妈妈先穿一下,然后她再穿在身上。其实,她渴求的,和琴儿一样,都是“妈妈的味道”。或许,这件内衣上真有浓浓的妈妈的味道。也或许,这只是一个仪式,一个象征,让她可以更好地时时回忆起和妈妈在一起的感觉。
妈妈们要注意这一点,并尊重孩子的这种心理。首先,妈妈如果要出差,或与幼小的孩子有较长时间的分离,请务必耐心地给孩子解释,告诉孩子,妈妈再有多少天就回来了。并且,务必要守信。其次,分离时,孩子是很容易哭的,妈妈要表现得坚强一些、温和一些、多一些耐心,并且不能在孩子面前哭。再次,如果孩子找到了“替代妈妈”,大人也不要因为“讲卫生”等理由,破坏掉“替代妈妈”上的味道。因为,洗去“妈妈的味道”,孩子不只暂时失去了真正的妈妈,也失去了心理上的“替代妈妈”,孩子将再一次感受到与妈妈分离的痛苦。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