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侨抗战功不可没

2015-09-10何亚非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侨胞华侨抗日

何亚非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在纪念这一历史性胜利的时刻,需要牢牢铭记华侨对抗战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每当民族危急关头,海外华侨就挺身而出,抗日战争尤为突出。可以说,没有华侨的积极抗战,就没有抗日战争的关键性胜利。而正是这场胜利,奠定了中国在当代国际社会的大国地位。

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大高度评价了海外华侨在抗战中的贡献:“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

据记载,抗战时期,中国海外华侨总数约800万 ~ 850万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东南亚三大地区,其中绝大部分居住在东南亚,约占总人数的95%。

据研究华侨的历史专家统计,抗战头3年华侨捐款额达20亿元,占当时中国军费开支的85%。侨胞不仅积极为抗战筹措费用,大量捐赠,还“增寄家费以益外汇”。侨汇1936年为3.44386亿元国币,1937年激增至4.73502亿元。抗战期间一直居高不下。当时,如此数额的侨汇收入,不仅填补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巨额逆差,而且作为硬通货,还起到了发行国家纸币的基金、巩固国民政府法币币值、维持战时经济不可或缺的作用。时至今日,中国侨汇依然占世界各国接受侨汇数额的第二位。华侨对国家财力的贡献可见一斑,在国难当头的关键年代,侨汇的作用更是重要。

据台湾“侨务委员会”统计,抗战八年,华侨捐款总数超13亿元国币,数量可观。此外,华侨通过香港八路军办事处、保卫中国同盟等渠道捐赠给中共的款项,也有相当数额。

当时国民政府向国内外发行救国公债、国防公债、金公债等债券总额达30余亿元。海外侨胞踊跃认购。截至1942年,华侨购公债总额达11亿元国币,占国民政府发行公债的三分之一强。这些公债战后国民政府并没有偿还,与华侨捐款实际上是一回事。

除资金以外,华侨大量筹集、捐献物资,支援国内抗战。1937年下半年至1940年,侨胞为抗战捐献物资总数超过3000批次,每月约100批次,其中包括飞机数百架,坦克、救护车和卡车数千辆以及生产生活和医药物资,林林总总,应有尽有。华侨同时捐献大量物资给中共敌后抗日武装,具体数额目前尚难以统计。仅以捐助飞机为例子。1937年底,广东人民购机抗敌筹募委员会向美、澳等地粤籍侨胞募集购机款,数月内即筹资800多万元国币,可购80多架飞机。南洋华侨响应同样热烈,仅菲律宾和缅甸即分别捐献50架、19架。

此外,许多华侨将大批资金转移到国内,开办企业,实业救国。当时在西南大后方的工业采矿、农垦种殖、金融等行业,就涌现出一大批抗战所急需的华侨资本企业,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内生经济实力。有统计表明,从“七七”事变到太平洋战争,华侨总投资高达16亿元国币。

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些数字,貌似普通,要知道大多数华侨当时并不富裕,捐助祖国的巨额款项中80%来自华侨的辛苦钱、血汗钱!而且,当时日本侵略者采取“杀鸡取卵”的手段压榨华侨。据战后初步估计,南洋华侨战时财产损失高达20多亿美元。

在国家危难之际,抗日救国成为华侨的最高境界和精神号召,许许多多平时默默无闻的贩夫走卒、老弱妇孺,也做出义捐壮举。缅甸女侨胞叶秋莲,把自己两层楼房及全部财产变卖,捐助祖国,而自己则削发为尼。有些孩子小手捧着自己的“糖果钱”来到捐款点。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全身心投入抗日筹赈工作,常年住在总会办事处新加坡的怡和轩(现在是新加坡的华侨博物馆)内。当时,陈嘉庚的企业经营滑坡严重,资金缺乏,但他依然月捐2000元,一直到抗战胜利。

这些捐款捐物属于“输财”和“输血”,那么在“助战”上华侨又是怎么做的呢?

日寇侵略中国后,华侨首先立即动员组织起来,自发成立了各种抗日救国的团体,在华侨社会进行全面抗日、支援国内的动员和组织工作。

“九一八”事变震惊海内外,世界各地华侨闻讯纷纷致电当时的国民政府,表示海外华侨“誓为后盾”,愿积极投身抗日。同时,他们自发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掀起筹赈募捐、抵制日货等抗日活动的高潮。

1936年9月,首个抗日团体“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在巴黎成立,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开展跨国、跨区华侨抗日团体统一救亡运动。

“七七”事变后,世界各地华侨同仇敌忾,爱国热情高涨,抗日团体呈遍地开花之势。1937年8月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成立,有直属分会47个,活动足迹遍及美、墨及中南美洲诸国。美国华侨就成立了95个抗日救国团体。在加拿大、秘鲁、厄瓜多尔等地也分别建立了华侨抗日团体。澳洲悉尼、非洲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南非的侨社也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抗敌后援会、救国会。

《南侨回忆录》记载了华侨最集中的东南亚地区的救亡运动。菲律宾在“七七”事变后仅两周后就成立376个爱国团体。1937年8月15日,新加坡118个侨团联合成立以陈嘉庚为主席的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次年10月,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等45个华侨团体、164名代表集聚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主席也是陈嘉庚。该会宗旨为:“甲,联络南洋各属华侨研究筹赈方法,策动救亡工作。乙,筹款助赈祖国难民,并倡导集资发展祖国实业,以维难民生计。丙,积极劝募公债,推销国货。”至此,华侨在欧洲、美洲和东南亚三大居住区都组建了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阵线的组织网络。

世界各地华侨抗日组织架构使海外抗战形成强大合力,有力地帮助和推动了国内的抗日战争势头。华侨“助战”行动也更有章法,有序热烈地展开。

抗战期间回国效力、参战的华侨人数众多,粤籍侨胞有4万多,南洋4万多,美、澳大约1000人。他们或组团回国服务,或投效军旅。

侨胞们回到国内组织了许多医治伤患的救护队、输送弹药的司机队、报道战况的记者团、宣传救亡的歌剧团、救济难民的服务团。其中许多身怀专门技术,是国内紧缺的人才。最值得赞颂的当属“南侨机工”这支特殊队伍。

1939年2月,南侨总会组织3200多名汽车司机及修理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前往滇缅公路和西南后方服务。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西南后方唯一跨国运输通道,军需运输任务十分繁重。“南侨机工”面临路险、疾病和敌机轰炸等艰难险阻,毫无畏惧,不怕牺牲,日夜为国家运输战争物资,每日运输量超过300吨,有“神行太保”之美誉。战后统计,“南侨机工”后来仅存1748名,损失过半。如今活在世上的“南侨技工”已不足10人,均90以上高龄。

日寇铁蹄践踏的东南亚(南洋)是华侨抗日斗争主战场。其中十分著名的是新加坡华侨青年组成的义勇军,约1000人。在1942年2月新加坡保卫战中,这支义勇军无畏无惧,所向披靡,手持19世纪旧式枪支,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 新加坡沦陷后,义勇军战士与当地华侨深入敌后,并肩战斗,继续抗击日寇。

在美、澳两大洲,华侨以实际行动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美国的华侨参战人数最多。据美征兵局统计,当年在美华侨男性59803人,而在陆军服役人数就达13311人,占总数五分之一强。仅美国就有200余名华侨飞行员在空军服役。美国商船上有1.5万名中国海员为战争服务。

欧洲、非洲华侨同样深深卷入保卫住在国的斗争,支援太平洋战场。海外华侨一方面积极援助祖国抗战,同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付出巨大牺牲,历史贡献不可磨灭。

侨胞不仅团结自强、浴血奋战,而且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推动国内各党派团结合作,投身抗日,对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功不可没。

当时中国在海外的抗日宣传主要依靠华侨及其抗日组织。海外侨胞为宣传抗战的正义和中国的危急局势,形式多样地展开抗日宣传,创办报刊、举办画展、演出戏剧、创作文学,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为动员各国支持、引领国际舆论,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舆论和道义基础。欧洲华侨抗日宣传活动起步早,在抗战爆发前已具声势。1937年9月,全欧抗联制定出《国际宣传及对内宣传工作案》,1939年4月,全欧抗联决定组织华侨国际宣传统一委员会,对外宣传红红火火。

在今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不会忘记侨胞立下的历史功勋!如今,中华民族健步前行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中国梦”已经在地平线上向我们招手,广大海外侨胞同祖国人民一起翘首以待!

猜你喜欢

侨胞华侨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帕合尔丁·阿布拉、倪士喆、康宇宏、李华侨作品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
“华侨”一词始于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