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被拐的最美乡村女教师
2015-09-10
7月28日,一篇名为《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因为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上映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称“已部署当地警方调查”,将用法律严惩人贩子。郜艳敏则担心现任丈夫被追责,女儿学业受到影响,不希望外界再介入。
应尊重被拐女教师想平静生活的选择权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0801
郭喜林
郜艳敏被拐卖的身世,是她心中永远的疮疤。所以,当有人提出要依法追究收买她的家人法律责任时,她不同意將已经年过七旬的公公依法抓走。这是法与情之间的强烈碰撞与反差。同时,说明收买他的家人没有在她的精神上进行过摧残与折磨,说明郜艳敏与这个家庭成员产生了感情,说明郜艳敏对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说明她不愿意让亲情分离,不愿意使现在的家庭被拆散。因为家庭是支撑她继续与学校孩子们在一起的精神支柱。而且,她愿意把自己的人生献给那些大山里喜欢读书的孩子们。而这种双重感情的叠加,使郜艳敏发自内心地要求——我想平静生活。如果她现在的丈夫对她不好,她可能会选择带着孩子离开那里。因为公安部门依法打拐可以使她摆脱困境。但是,她现在不想离开那里。而且,她不仅是为了家庭,也是为了学校那些依依不舍的孩子。
不少网友和公安人员仅仅考虑的是打拐方面的法理问题,却忽略了多方面的情理问题。我们打拐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使受害人摆脱被卖的精神摧残与痛苦吗,不就是为了解除受害人长期遭受的不公正人格与尊严吗?
我们并不否认法律需要有刚性的规定,但是法律也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尊重公民的感情选择,法律需要以人为本,法律需要有血有肉的真实感情,而不是让法律成为冷血动物。如果因为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而引发人间悲剧,那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悲哀。因此,面对郜艳敏的诉求,尊重才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