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新闻奖,地方小报的逆袭
2015-09-10丁小希
丁小希
号称“新闻界奥斯卡”的普利策奖,今年惊讶连连。先是闯出一匹黑马——来自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信使邮报》赢得新闻类最高奖公共服务奖;不久又爆出有两个奖项的相关记者都因生计已离开新闻媒体。如同戏剧般的情节,引发各国媒体人的思考。
《信使邮报》与《华尔街时报》《纽约时报》等众多报业“大咖”一起放在获奖名单上显得并不起眼,但其却是不折不扣的美国报业“元老”,不仅在1925年就斩获过普利策桂冠,而且其中一位明星记者也在近年来一次次距离普利策奖咫尺之遥。
《信使邮报》有3个“前身”。最早的《查尔斯顿信使报》创立于1803年,是美国南部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也是美国运营持续时间最长的报业之一。其创始人艾伦·威灵顿是一名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媒体人,早在19世纪初通讯尚不发达的时代,他就十分具有开拓精神地亲自出海,从来自伦敦、利物浦、纽约的轮船上获得比其它报纸更早的新闻消息。他还会随身携带一名翻译人员,为他从哈瓦那报纸上编译信息。
1873年,《查尔斯顿信使报》和创立于1865年的《查尔斯顿每日新闻》合并为《信使新聞》。1991年,《信使新闻》再次与查尔斯顿《晚间邮报》合并,成为今天的《信使邮报》。
目前,《信使邮报》只有80名员工,日发行量约8.5万份。和美国其它报纸一样,它承受了金融危机和新媒体带来的双重打击,甚至比大型报业集团更加艰难。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信使邮报》的发行量就一直下滑,到2009年初,同比下降了4.8%。
由于盈利的下滑,2008年该报曾裁掉64名全职员工;2009年2月,另外25名员工被裁,并且为进一步削减开支,要求员工在2009年第二季度全体无薪休假5天。但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这份小报不仅存活了下来,销量还开始微量增长。
《信使邮报》的名记叫托尼·巴特尔,2009年因报道中国经济增长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获得杰拉尔德·勒布奖,他还在2011年和2013年两次入围普利策奖候选名单。
此次该报获奖的是一篇名为《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的系列报道,由4名记者完成,围绕该州女性遭受家庭暴力而死亡的人数高居美国榜首的现象展开深入调查。2014年8月20日,报道推出第一篇——头版刊登出60名遇害女性照片组成的照片墙,配上“这些面孔只是南卡受害女性中的一小部分”的文字。报道用详尽的数据罗列了该州女性遭受暴力杀害的死亡事件,建立了过去10年里300名女性受害者的数据库。8月21日,专文揭露了立法漏洞让暴力事件横行;22日,揭示了宗教传统如何让女性对暴力保持缄默;23日和24日的报道则总结教训,为州立法、执法机构和政府提出了13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无冕之王”扮演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监督者,并真正推动立法。这一系列报道出炉后,南卡立法部门当即引入了对施暴者的新惩罚措施,州长尼基·哈雷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处理此事。报道在纸媒上发行的同时也在网络上被大量阅读和转载,执行主编麦切·普说,他们从一开始就将这个富有改革意义的报道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以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
此次普利策奖不仅让《信使邮报》风光了一把,也让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了其它地方小报上。比如一同获奖的《每日微风》。
与《信使邮报》相比,《每日微风》的规模更小,却赢得了普利策的地方报道大奖。它创立于1928年,社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托雷斯城,几经易手、合并后从属于洛杉矶新闻报业集团。该报只有7名当地记者、6万份发行量,是一份名副其实的小报。记者罗伯·库兹尼亚和瑞贝卡· 克米奇尽管身处小地方,却展开地方教育贪腐问题大调查,深入挖掘某高中学区主任的薪酬管理漏洞,报道发表后直接推动加利福尼亚州出台了防止过度福利补偿的新法令。
普利策奖将美国优秀的小报和敬业记者的名字推向了公众视野,但令无数媒体人唏嘘的是,今年获奖的两名记者都已经不再从事媒体行业了。
《每日微风》的记者库兹尼亚,为调查教育贪腐前后写了50多篇报道。但由于薪酬无法支付高额的花费,在奖项宣布前半年,拥有15年从业经验的他已改行,成为南加州大屠杀基金会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该基金会由美国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在拍摄完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后创立,是一个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视频采访搜集资料、开展大屠杀教育的非营利性组织——这样一个公益组织的薪酬都比纸媒更具吸引力。
今年39岁的库兹尼亚接受采访时说,虽然离开心爱的记者行业让他感到心痛,但纸媒从业人员靠码字来维持生计的确太难了,离开是不得已的选择。针对那些“普利策新闻奖新晋得主无钱付房租转行当公关”的报道,他特别强调:“我不是付不起房租,而是对于一个迈入40岁的男人来说,记者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却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开支,我的转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年龄到了一个令人害怕的转折点。”
除库兹尼亚之外,《信使邮报》获奖系列报道中的一位记者——31岁的娜塔莉·哈弗也进入了公关行业。“我非常热爱记者这个职业,但我无法想象如何捧着大肚子、抱着孩子穿梭在犯罪现场,记者是一个对时间要求极高的工作”,哈弗说。
过去几年,美国各种最差职业评选中,记者总是上榜。根据美国劳工局2014年5月公布的数据,全美在职工作人员约为1.35亿人,平均年薪是4.7万美元,而记者的平均年收入为4.5万美元。全美收入最高的是管理人员,平均年薪11.2万美元。记者的收入与维修工人相当。而在美国求职网站最近评出的2015年十大最差职业中,记者以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收入低、升迁前景不好,被列为十大最差工作之首。进入十差之列的还有摄影记者和播音员,也跟新闻行业有关。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正在经历漫长的阵痛期和颠覆性的改革期,媒体人收入不断下滑,过去《洛杉矶时报》记者出差搭乘飞机都很少坐经济舱,而今主流媒体的一线员工,却时不时要担忧裁员潮。此外,工作时间零散、漫长,为突发新闻疲于奔命,为写作绞尽脑汁、废寝忘食等,更是记者的“心头刺”。
连普利策奖得主都离开了新闻行业。如何留住优秀的记者和媒体人,如何履行媒体的监督职能,对于全世界的媒体来说,都是发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