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小姐家的大书房

2015-09-10东方小四

看世界 2015年14期
关键词:泰戈尔徐志摩齐白石

东方小四

出身大家庭,自小衣食无忧,6岁作画就被人预言将成大画家;少年时写作即获殊荣,周作人为她推荐文章;徐志摩将盛有他毕生情感秘密的小箱子交托给她保管;泰戈尔称赞她才貌双全;鲁迅、朱光潜、齐白石、夏志清等等名人均对她多有赞誉;父亲将家里的99间房赠给她28间,因多有文人墨客出没而被誉为“小姐家的大书房”……她就是民国才女中得天独厚的凌叔华。

凌叔华(1900.3—1990.5),原籍广东省番禺县,生于文化古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为其父第四位夫人所生,在家里排行第十。 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与康有为为同榜进士,历任清朝及北洋政府要职。他本身即饱有学识、酷爱绘画,曾与康有为、齐白石、陈半丁、陈寅恪等人过从甚密。喜爱交游的他还参与组织了“北京画会”,凌家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谈笑有鸿儒”。

凌叔华因天资聪颖,颇得父亲宠爱,她的外曾祖父是国画大家,父亲很希望凌叔华能传承衣钵。凌叔华自幼也热爱绘画。6岁那年,她用木炭在自家花园的白墙上信手涂抹了一些风景、花卉和人物,父亲的一位朋友看到了,正告她的父亲,不要浪费女儿的过人天赋。她的父亲很快就让她拜慈禧太后信赖的著名女画家缪素筠为师,并请辜鸿铭教她古典诗词和英文。以性情怪异著称的辜鸿铭与这个聪明的女弟子相处不错,他对凌叔华戏称自己“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8岁时,她还曾拜著名山水兰竹画家王竹林为师,后又从女画家郝漱玉习画,且得齐白石亲自指点。

天资加后天名师指点,凌叔华在绘画上取得了一定成就。齐白石看到她的画作《夜景》后作诗:“开图月是故园明,南舍伤离已五春。画里灯如红豆子,风吹不灭总愁人。”美学家朱光潜1945年在《论自然画与人物画》一文中对凌叔华及其画评价颇高:“作者写小说像她写画一样,轻描淡写,着墨不多,而传出来的意味很隽永。”

自1925年起,凌叔华发表了不少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但她还是将绘画当作了自己的第一职业。因早年即得文名、画名,其父十分欣慰,赠给这位庶出的女儿由99间房舍和后花园组成的大房子中的28间。这28间房也就是日后文人墨客常相往来的十分有名的“小姐家的大书房”。

1924年5月,泰戈尔来华访问,恰逢北京画会成立,陈师曾建议在凌叔华“小姐家的大书房”聚谈喝茶;凌叔华趁机邀请陪同泰戈尔的一位印度画家兰达·波士与会,泰戈尔和北大指派负责接待的北大外语系主任陈西滢和诗人徐志摩也一同前往,凌叔华由此结识了日后的终身伴侣陈西滢。随后,凌小姐的大书房成了京城“鸿儒”的沙龙,徐志摩、陈西滢成了凌府的常客。徐志摩在追求林徽因未果、尚未遇到陆小曼的“空窗期”,曾大力追求凌叔华,因此徐志摩、陈西滢这两位曾经也是“小姐家的大书房里”暗中较劲的“情敌”。

凌叔华当时在画坛已具有相当的地位。她在《回忆一个画会及几个老画家》曾记述一个由她作东主办的画会:陈师曾、姚茫父、王梦白、齐白石、陈半丁、金拱北等俱在,凌叔华裁纸磨墨请众人合作《九秋图》。此画被凌叔华视为珍宝,后失于战乱,仅存照片。

凌叔华作画之余也常有文学佳作面世,为她在文坛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凌叔华与同时代的冰心、庐隐、冯沅君、陈蘅哲、苏雪林等齐名。

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为“五四”时期女作家凌叔华写了几句评语:“凌叔华的小说……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即使间有出轨之作,那是为了偶受着文酒之风的吹拂,终于也回复了她的故道了。这是好的,——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明、川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

与同时代才女相较,凌叔华事业与家庭“齐飞”,生命得享九十高龄,除了其家境优越的条件之外,她本人的聪慧温婉、与人为善、常怀平常心等特质,也是不可否认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泰戈尔徐志摩齐白石
完全诗意的向往
拜门
齐白石画蝉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齐白石画螃蟹
流着泪写作的泰戈尔
齐白石的半截虾
坐着也很忙
如此理解
徐志摩自带铺盖陪蒋百里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