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华资在中国的分布及投资产业类型

2015-09-10王兰婷陈丙先

决策探索 2015年2期
关键词:华商东南亚华人

王兰婷 陈丙先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鼓励吸引外资,在吸引外资的进程中,最先引入的是东南亚的华侨华人资本,早于美国、欧盟等资本输出。东南亚华资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投资数额不断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投资地域不断延伸,不仅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还增强了华侨华人对祖国的感情和交流。

一、东南亚华资在大陆投资的发展历程

明代以来形成的中国海商网络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为核心,在共同地域和文化基础上,与中国海外移民互动,向东南亚海域辐射,组构日本以南、马六甲以东的海上网络。这种以海外华人社区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为支柱的华商网络一直延续至今。

东南亚华资在中国商业领域里形成,是华侨华人在漫长而艰辛的商贸活动中点滴积累而成的,至今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同时,华人经济一直对东南亚居住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相邻,文化习俗相同,东南亚华侨华人历来在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上扮演着沟通衔接的重要角色。

17世纪以来,华商网络已成为欧洲人主导的东西方贸易网络的组成部分,两者虽时有冲突,但更多时候是呈共生互动之势。到17世纪中叶,华人移民数量达10万人以上,大都聚集在马尼拉、长崎、巴达维亚、阿瑜陀耶等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形成与发展中的许多记录都是由华侨创造的。华侨企业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封闭性,唤醒了中国民族企业的意识,在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上起到了重大作用。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东南亚经济的繁荣,中国人移民东南亚达到一个高潮。到了21世纪初,大批华人新移民主要前往缅甸北部、柬埔寨、老挝和泰国北部等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其中在缅甸数量最多。东南亚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总人数为3348.6万,在当地人口中所占平均比例为5.96%。该次移民和中国与中南半岛的大规模经济合作有很大关联。

二、东南亚华资华商在中国的分布

(一)东南亚华商在中国香港的发展

1970年作为亚太地区金融、贸易、信息中心之一的香港,是东南亚华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基地,是对东南亚华人资本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市场。东南亚华人资本开始流入香港可回溯到20世纪初,其流入金额约占外资流入香港总额的一半。到了80年代末,东南亚华人资本对香港的投资已经遍及房地产、金融、酒店、制造、航运、百货、旅游以及新闻传媒等各个行业,其中房地产和金融业是东南亚华人资本投资重点。东南亚华人资本一直在香港投资业中尤其是房地产业中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例如郭鹤年的郭氏集团,1977年开始涉足香港的房地产业,到1988年在香港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高达20亿港币。香港一直是东南亚华商投资与从事经贸活动的中心,也是东南亚与中国内地进行商贸联系的中介和桥梁。不少东南亚华人财团都以香港为基地,把中国内地作为其拓展投资的主要市场。

(二)东南亚华商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

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东南亚华商认识到中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强劲,市场潜力大,改革开放的势头不可逆转。加上东南亚国家对华关系改善,对华商到中国投资的限制减少,因此,1992年以后,东南亚华商的投资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即使经历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东南亚华商积极投资中国大陆的势头也未改变。自改革开放以后,绝大部分香港华资、东南亚华商将大量资本注入广东、福建两地。1992年以后,东南亚华商在中国投资开始由东南北上扩大范围,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北京等地区开始逐渐成为了海外华资投资的青睐城市。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港台、东南亚和大陆为核心的当代华商网络,已然成为东南亚区域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正日益在经济全球化中展现其独特的活力。近年来,外向投资开始逐渐由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向长江中游地区、中北部地区扩散。东南亚华商对华投资范围开始逐渐扩大,推动了东南亚华资与中国各领域的合作交流。例如,泰国谢国民的正大卜蜂集团,已先后在河南、广西、四川、安徽等地投资兴办饲料厂;印尼彭云鹏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团,在咸阳市投资兴建火力发电厂和渭河公路大桥;菲律宾郑周敏的亚洲世界集团,在洛阳投资土地成片开发项目等。

新加坡在苏州、无锡、龙口、青岛、成都、重庆等地投资的10个工业园区,均是以政府为主导联合广大华人企业集团参与的,其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是新加坡在中国大陆投资的最大工业园区,园区占地70平方公里,总投资达20亿美元,包括丰隆(新)集团、林增控股等多家华人企业集团在内的19家新加坡公司参与投资开发。据相关资料统计,在过去的几年里,苏州工业园区始终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25%左右的外资和30%左右的进口总额。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之一,它的建设,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积极姿态学习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

三、东南亚华资在中国投资产业的主要类型

(一)房地产业

香港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新鸿基、九龙仓等华人财团在长三角、环渤海以及长江中游地区皆有大型的地产投资项目,仅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间,港资在上海房地产投资超过200亿元,商业项目与大型高档住宅成为港资投资的重点。长江实业是香港规模最大的地产发展商之一,近两年,一直立足香港本土发展的长江实业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内地巨大的市场,在北京、上海、广州开发了多个项目。

1994年,新鸿基地产已雄踞香港四大房地产商之首,1996年更在有关媒体“国际华商500”排名榜上夺魁,市值超过241亿美元,比长江实业165亿美元多出近80亿美元,比恒基兆业更高一倍。新鸿基集团维持选择性及专注的投资策略,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成都、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发展房地产业。

新世界集团作为香港四大发展商之一,截至2013年6月30日,该集团在香港一共拥有27个主要物业发展项目,2013年陆续推出多个全新住宅项目。同期集团于香港已竣工的主要物业投资项目共有19个,包括商场、写字楼、酒店及服务式住宅。

(二)酒店业

海外华商投资酒店业的代表当属郭鹤年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总部设在香港的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团是亚洲最大的豪华酒店集团,被视为世界最佳酒店管理集团之一。1949年总公司郭氏集团成立,1989年在北京开设了售价商贸饭店,1993年香格里拉亚洲有限公司上市,2011年推出嘉里酒店品牌,开设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

香格里拉于1984年进入中国,第一家就是人们熟悉的杭州香格里拉。在过去的16年中,香格里拉在北京、上海、青岛、武汉、深圳、东北三省的省会等12个主要城市开设了15家饭店。截至2007年,先后在中国大陆的19个城市开设了24家饭店,投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

(三)制造业

制造业一直是海外华商北上投资的重点,投资的行业主要包括食品、啤酒、电子、造纸、轮胎、摩托车制造、建材、玻璃以及重化工业等。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放宽限制,特别是加入WTO之后,金融业进一步向外资开放,香港和东南亚的著名华人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在中国大陆设立分行、合资银行或其他金融分支机构。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在2008年华交会世界华商先进制造业500强中位居榜首,总部设在香港,该公司主要业务为生产、输送与销售煤气及经营与煤气相关的业务,市值92976万美元。

制造业十大华商市值为836亿美元,其中有7家是电子及电脑业,市值为772亿美元,皆首次超越房地产十大华商市值,可见,电子及电脑业已可与房地产业并驾齐驱。

(四)商业与基础设施领域

商业方面,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是集团于中国内地的零售旗舰,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百货店拥有人及经营者之一,于1993年成立,目前经营管理了31间以“新世界”命名的百货店、10间于上海以“巴黎春天”命名的百货店,及1家于上海以“上海泓鑫时尚广场”命名的购物商场,覆盖北京、上海、沈阳、武汉、成都、大连等20个重点城市。截至2007年年底,马来西亚的金狮集团旗下的百盛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26个主要城市的黄金地段拥有及管理39家以“百盛”为品牌的百货店及2家以“爱客家”为品牌的超级购物中心。在基础设施领域方面,海外华商投资包括兴建码头、港口、机场、高速公路、工业园区、技术开发区、物流区、参与安居工程、旧城改造等项目。

近年来,海外华商逐渐加大对物流、医疗、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教育及文化等新兴产业的投资,产业类型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过渡。此外,海外华商的投资形式以独资为主,以往的合资企业也通过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渠道逐步向独资转变。

四、结语

东南亚地区华人历来人数最多,据估计,仅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华人即有1900万之多。这5个国家华人的经济实力也最为强大,所谓“海外华人经济圈”主要指的是东盟国家的华人经济。而传统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也是以该东盟国的华人企业集团为主。有人把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东南亚、东南亚沿海与海岛环形地区,从经济地理学上形象地称之为“亚洲地中海”或“东南亚走廊”,在其周围最为活跃的商人群体就是华商,尤其是港台与东南亚华商。

2013年9月在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经济不仅不会出现所谓“硬着陆”,而且,“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我们愿意也希望更精彩”。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市场潜力巨大,受到越来越多的华商青睐。但是,除了商机,华商在投资时也十分看重当地政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信息是否公开透明,法制环境是否完善。

海外华商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成功,主要原因是海外华商和中国内地各级政府的联系较为密切,紧贴中国政府的经济规划和发展导向,抢占先机。海外华商对中国市场环境的熟悉度和适应性超过外资企业,在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先天优势,也帮助他们迅速占领市场。

【本文系广西八桂学者项目“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华商东南亚华人
夏日曼谷,一场跨越时空的华商之约
何为“华人”?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古润金的华商中国梦
《华商启示录》后创业时代 看华商如何弄潮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HARD CELL
匈牙利华商误入“鞋”途的故事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