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踩踏事件对加强城市安全管理和城市治理的启示
2015-09-10任远
任远
●一个人口不断集聚的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正迫切需要突破当前城市治理能力的极限,以及将城市治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才能和世界一流的国际城市相适应,才能够和一个人口不断成长的现代城市的安全秩序和良好治理相适应。
●城市安全管理需要更加重视用“维权”来超越简单的“维稳”体制,是一个改革思路的突破。城市安全和秩序不仅要重视“维权”,还要重视“维规”。
●对于提升现代城市的安全有序运行,首先,最为核心的是强化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避免城市运行的非规则性和非规范性。其次,城市运行的秩序混乱也表现出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空间的管理不足。最后,城市运行的安全秩序应该基于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
2015年第一天,打开手机所看到的第一则新闻竟然是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可以想象,在新年烟火的美丽下的死亡和混乱,构成一种尖锐的对比场景。那种欢乐和痛苦共同构成的巨大张力,掀开了一个现代城市的繁荣面纱,并把巨型城市管理能力的不足明显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特别是在2015年新年的第一天,在具有地标意义的外滩出现了这样的社会事件,其启示性的意义,在于强烈说明一个人口不断集聚的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正迫切需要突破当前城市治理能力的极限,以及将城市治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才能和世界一流的国际城市相适应,才能够和一个人口不断成长的现代城市的安全秩序和良好治理相适应。
痛定思痛,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对逝者的不幸表达哀思,还需要基于这样严重的社会事件对城市治理进行理性思考,并希望以此思考推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改革和进步。
城市的人口集聚以及高密度城市社会风险的严峻性确实需要引起更突出的关注。但即使如此,认为城市的人口太多从而带来城市混乱、恶化了城市安全和社会秩序,是一种常识上的偷懒和敷衍的想法。相对于人口集聚带来城市安全风险呈现指数性的增长,更加要求城市安全管理和城市治理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及需要应对高密度城市的巨大社会风险,提升和完善现代城市的安全管理和城市治理体系。
从21世纪初以来,城市和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核心着力点是“维稳”。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更加凸显,利益冲突激化,群体差异和群体冲突更加严峻,通过简单性的强力“维稳”构成国家治理和城市管理的应对对策。而这种维稳性安全管理也越来越被证明具有局限性,甚至会出现“越维稳越难稳”的管理恶化。城市安全管理需要更加重视用“维权”来超越简单的“维稳”体制,是一个改革思路的突破。在法治建设基础上的“维权”才能保障公民权利,以及真正保证社会秩序的实现。“踩踏事件”则揭示出,要实现城市安全有序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城市安全和秩序不仅要重视“维权”,还要重视“维规”。要重视强化和遵守法治基础上的规则规范,才能保证城市安全和秩序的运行。
因此,对于提升现代城市的安全有序运行,首先,最为核心的是强化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避免城市运行的非规则性和非规范性。城市混乱和失范归根到底是由于缺乏规则,而非人口过多带来的。推广开来,城市安全管理和维持社会秩序,需要在生产质量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居住住房管理、交通规则管理、人口聚集地区的安全预警和监控、紧急限流和疏导规则等方面,都应该具有一定的规范规则,并严格执行这些规范规则。全面建立和严格执行各种安全规则,是现代城市有序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在法治建设的框架下完善规范规则的制定,强化规则执行和法制执行,需要深入到城市运行的各个细节,并因此保证社会秩序。
其次,城市运行的秩序混乱也表现出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空间的管理不足。交通拥挤的实质是公共交通道路和设施不足、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不足;而交通疏导不足可能还在于空间规划和疏导通道设置不合理,在于公共空间供给不足。解决人口增长和城市运行的矛盾,需要通过提高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作为一个高密度城市,需要从原来适应500万或者1000万人口格局的城市空间框架和空间规划模式中更新调整,才能使得城市在空间形态和功能运行上能够适应目前2400万人口的城市,以及适应未来人口继续增长和发展的需求。
最后,城市运行的安全秩序应该基于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现代城市是由所居住在其中的人的形象和行为所塑造出来的。城市居民需要适应现代城市的成长,并由他们自身塑造了现代城市的成长。现代城市的良好市民,需要提高公共意识,使其能够适应城市生活的规则性和道德性。我们羡慕于日本群体活动的井然有序和整齐整洁,我们也广泛讨论了中国人行为中的公德意识和规则意识的不足。元旦观景踩踏而至于死亡,实在是一种羞耻和耻辱。这也说明,即使是作为现代城市的上海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公德精神,与走向未来的现代全球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尤其值得悲哀的是,本次踩踏事件的主要人口群体竟然还是城市的青年。我们认为青年是最具有现代城市精神、具有更高教育和更高素质的人口群体,他们是城市和国家的未来。但是上海城市青年在本次事件中表现出的争先恐后的混乱和拥挤,实在令人悲哀,令人失望。在美国9·11事件以后人们有序下楼和疏散、泰坦尼克号下沉的突发混乱时人们仍然保持冷静和绅士风度,都说明了人的道德素质和精神素养的力度。而在这个新年第一天的现代城市,这个远东现代城市青年的表现是令人失望的。这也说明从青年的素质素养和行为来看,上海城市的公民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和素质修养还需要更大提高。
混乱是发展中国家民众行为的普遍特点,而安全、规则和社会秩序是现代城市的基础,也是现代城市的形象。本次新年踩踏事件揭示了上海在通向现代城市道路上所存在的不足,说明城市安全管理和城市治理首先需要有规则,需要强化城市的法治规则意识和执行力;需要提升高密度城市的规划和公共服务能力;更需要提升现代城市市民的公德精神和精神素质。悲剧性的新年开局是沉痛的,而如果能够以此悲剧作为反思,不断提升和强化城市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管理,这样的悲剧才有可能成为城市积极有为和奋发进步的起点。
(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